“飛地經濟”催動朝陽縣域經濟強勢增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崔國璽、汪險峰

數字喜人,令人欣慰。12月10日,在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當遼寧省朝陽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牛殿祥介紹“飛地經濟”給朝陽縣域經濟帶來變化時,喜悅之情,掛滿臉上。

1-10月,遼寧省朝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5個縣財政收入增長12.4%,收入增幅高於遼寧省41個縣平均增幅(6.1%)6.3個百分點,鄉鎮財政收入增長23.1%,增加18670萬元,佔5縣財政收入增加36326萬元的51.4%,鄉鎮已經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遼寧省朝陽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牛殿祥在新聞發佈會上如數家珍。

補短板來自大思路

“大盤於厚勢,落子開新局”。長期以來,縣域經濟發展一直是制約遼寧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遼寧省委、省政府把“飛地經濟”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呈現良好勢頭。2018年,遼寧省長唐一軍在遼寧喀左調研時,圍繞破解鄉鎮有資源無產業、有項目無土地的問題,提出在喀左等縣區分別規劃建設一個“飛地經濟”產業園,集中發展鄉鎮飛地項目。

路再長,堅持前行總會致遠。遼寧省長唐一軍在朝陽市喀左調研時提出發展“飛地經濟”的戰略思想後,朝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落實。2018年9月遼寧省“飛地經濟”工作現場會在朝陽召開,更加堅定了朝陽市發展“飛地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朝陽市堅持主攻京津冀、深耕京津冀的方向未有改變。2018年,朝陽市累計落地開工飛地項目457個,174個鄉鎮場街實現飛地項目落地,覆蓋率達到98.9%。2019年以來,朝陽市新落地飛地項目達到300個。總投資10億元的德眾科創機器人、總投資5億元的北京通美晶體、總投資4.5億元的石墨烯納米新材料等一大批高質量飛地項目落地開工,推動朝陽產業加速向高端邁進。

鄉村振興成為突破口

“舉一綱而萬目張。”對於遼寧省朝陽市來講,抓“飛地經濟”就是抓鄉村振興、就是抓脫貧攻堅、就是抓縣域經濟。朝陽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遼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發展“飛地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大突破口,作為實現“力爭2020年GDP過千億、財政收入過百億”目標的重大舉措,加大領導力度,加大調度推進力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保持了“飛地經濟”較快發展態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遼寧省朝陽市充分發揮鄉鎮抓招商、抓項目、抓發展的主力軍作用,通過縣鄉“分灶吃飯”和發展“飛地經濟”,鄉鎮抓招商、抓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由“等、靠、要”變成“想、闖、幹”,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良好局面。朝陽市還制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飛地經濟”五年規劃(2018-2022年)》和《加快推進“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規劃到2022年引進飛地項目總數超過1000個,確保所有鄉鎮實現自給自足。與此同時,朝陽市統籌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鄉村振興產業規劃、新型城鎮化規劃與“飛地經濟”園區規劃的融合對接,推動產城融合、縣鄉融合、鄉村融合發展。今年,朝陽市確保落地飛地項目316個,確保實現落地飛地項目鄉鎮場街全覆蓋。重點出臺了績效獎勵機制、提高工資和附加津補貼標準、向鄉鎮事業編幹部發放交通補貼、建立市級獎勵制度和村級激勵政策等6項對鄉鎮、村的激勵措施。通過這些激勵政策的實施,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進一步激發鄉、村幹部幹事創業抓飛地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實行“黃紅牌”制度

“飛地經濟”項目支撐重點產業集群加快成長。堅持產業規劃引領、鏈條式集聚、集團化引進,朝陽每個縣區都初步形成了2個以上有自身特色的工業產業集群,全市重點產業集群達到21個。喀左縣重點培育裝備製造、紫陶建材、半導體新材料、紙塑包裝等4個產業集群,尤其以北京通美晶體項目為龍頭吸引5家上下游高新技術企業跟進落地,有望形成一個100億元的半導體新材料產業集群。

堅持多措並舉合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平縣通過“土地出讓+PPP模式+整合自籌”的辦法,籌措20多億元,累計修建油路14條、48公里,新增地下管網192公里。目前,朝陽市大力推廣建平做法,集中優勢力量建設開發區,全市經濟開發區累計修建道路174公里,架設電網115公里,鋪設管網510公里,綠化278萬平方米。同時將園區建設與新市鎮建設緊密結合,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全面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朝陽市堅持節約集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相結合,高標準制定完善園區土地利用規劃,確保滿足“飛地經濟”發展。建平縣開發區儲備土地11宗,合計1785畝,完成土地調規3180畝,徵地3300畝。喀左縣開發區儲備土地18宗,合計918畝,完成調規1800畝,徵地1545畝。

朝陽市根據中央、省關於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朝陽實際,近期制定了《關於加快“飛地經濟”發展激勵鄉鎮場街幹部擔當作為的指導意見》,重點出臺了績效獎勵機制、提高工資和附加津補貼標準、向鄉鎮事業編幹部發放交通補貼、建立市級獎勵制度和村級激勵政策等6項對鄉鎮、村的激勵措施。對7個縣區和176個鄉鎮場街進行大排名,較真叫板。堅決做到實績突出的提拔一批、表彰一批,表現一般、工作不力的約談一批、調整一批,失職瀆職的查處一批。同時實行“黃紅牌”制度,對一年沒有落地飛地項目的鄉鎮主官亮“黃牌”,對兩年沒有落地飛地項目的鄉鎮主官亮“紅牌”、調整崗位。通過這些激勵政策的實施,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進一步激發鄉、村幹部幹事創業抓飛地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