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已進入風口期

物聯網+大數據已進入風口期

數字中國建設深入推進。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閉幕式上,“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聚焦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十二個領域,爭取在各個領域的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加速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得益於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與一批優秀創新企業的湧入,我國的新興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在產業聯盟的助推下,物聯網、大數據等將再次迎來風口期,為各個領域、所有行業的創新發展持續提供源動力。

產業聯盟推動核心技術攻關

“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日前正式成立,據瞭解,“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業聯盟”涉及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網絡通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製造、集成電路、軟件技術、衛星應用技術、產業生態服務等十二個領域。

產業聯盟以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信息技術、推進其產業化發展為目標,旨在通過建立上下游、產學研用金信息、知識產權等資源共享機制,推動聯合攻關和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建立核心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聯盟成員單位發展,形成產業集聚。

截至目前,已有華為、中興、海爾、聯想、紫光、浪潮、神州數碼、曙光、中國電信、大唐、用友、中軟國際、騰訊、百度、小米、360、中國商用飛機、中國兵器、南方電網、三一重工、新大陸、星網銳捷、中國東信、清華大學研究院等100多家相關領域企業和機構申請入盟。

據悉,未來“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業聯盟”聯盟將加強產業技術研討,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組織聯盟成員開展相關共性關鍵技術標準(團體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推動應用示範、促進產業生態建設、推動資源共享等以攻堅克難,創新發展,培育自主核心技術,早日擺脫技術封鎖和貿易壁壘。

物聯網+大數據是推動數字產業化必由之路

過去20年的互聯網是“人聯網”,未來20年的互聯網是“物聯網”。由於數據和技術支撐,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後下一個風口已成為共識。許多原因正提升物聯網採用率並出現成長。首先是IT與運營技術(OT)的彙集。其次則是人工智能(AI)。第三是連網裝置的大量出現。IDC預計,2025年將有800億個連網裝置,上述裝置每年將產生180ZB(Zettabyte)數據,相較2013與2020年則為4.4與44ZB。

我國在創新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在新興的物聯網領域裡。在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總裁高騰看來,我國物聯網發展目前已走在全球前列。例如,由我國企業主導的NB-IoT技術在窄帶物聯網領域、通訊方面均是領先的。另外,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企業的物聯網應用也走在世界前列。國家信息中心4月20日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指數(2018)”報告顯示,數字中國領域技術創新初步形成以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集成電路(IC)等3I技術為主攻方向的新格局。不少專家均認為,物聯網將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助力“數字中國”產業升級。

物聯網全方位爆發 ,大數據必不可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指出,物聯網的核心是連,更核心的是智能化,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結合才是未來,沒有智能的物聯網就是植物人。可以說,物聯網+大數據是推動數字產業化必由之路。

亟需加快制定物聯網應用技術標準體系

當前,物聯網正加速滲透到生產、消費和社會管理等各領域,聯網設備規模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未來物聯網的連接數量將會是數百億甚至是上千億的級別,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到來。

物聯網產業的蛋糕非常大,物聯網發展將極大激發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活力,不斷刺激新的信息產品信息服務消費需求,帶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新產品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身處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都有掘金機會,因此,企業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更是需要精雕細琢。

產業興起的同時,問題與挑戰隨之凸顯。標準的缺失和不統一,給物聯網產業發展帶來阻力。“小米一個標準、華為一個標準,其他企業又各有標準,整體上而言標準還比較缺失。”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們普遍認為,標準制定方面需要先行一步。相信隨著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業聯盟的成立,我國物聯網產業將步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