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GP募資規模TOP20:募資成功經驗大解密

2018年之前的股權投資行業,但凡GP決定募集新一期基金,開個內部會議,梳理下投資策略和歷史業績,備好募資材料,就可以雄赳赳氣昂昂地去敲LP的門了。

然而,2018年下半年之後,讓LP奉上真金白銀的GP越來越少,更多的GP在屋外凍的捂手剁腳之後最終懨懨離開。

募資已非易事。市場現存的2萬餘家GP,如果按老辦法募資,會有相當大一部分逐漸消失。融中財經統計了2019年GP募資規模TOP20,並且就募資成功經驗,採訪了多家機構,希望他山之石,可供GP循跡取暖。

美元基金崛起 消費、醫療領域被長期看好

2019年GP募資規模TOP20:募資成功經驗大解密

注:數據來源融中研究,統計日期截至2019年11月底

從完成募資基金總體數量上來看,截至2019年11月底,一級市場共完成300多支基金的募集,其中包括產業投資基金、併購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以及市場化GP募資。

和去年同期的686支相比,數量幾近腰斬。

在排除了產業基金、併購基金之後,融中財經將私募基金管理人2019年的募資情況進行了排名。TOP20中,人民幣基金共有9支,完成募資額369億元;美元基金共有11支,共募資了196.45億美元。按最新匯率轉換後計,美元基金總募資額佔到top20機構總募資額的78.96%,是TOP20中人民幣基金募資總額的近4倍,美元基金成崛起之勢。

其中,德太資本、華平投資、中信資本、德宏資本、大鉦資本5支美元基金分別以46億美元、45億美元、28億美元、25億美元、20億美元的募資額位於前5位。

可以看到的是,

美元基金在佔據優勢地位的同時,二八分化依然明顯。TOP20中,募資額排在前5位的美元基金募資總額達164億美元,佔全部TOP20美元基金募資總額的近8成。

從投向領域看,消費、醫療和金融服務是美元基金重點聚焦行業,“德弘資本一期”、“大鉦美元一期”“雲九第四期美元基金”等基金都將其作為重點投向。

此外,據公開資料,位於TOP1的“TPG亞洲七期基金”背後另類資產管理公司TPG在亞洲的投資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團隊的投資領域涉獵廣泛,重點關注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消費品以及媒體、通訊、新技術、新經濟等領域。

“TPG 亞洲第七期基金”目前已將募得資本的逾40%投向12家企業,包括:度小滿金融、Pathology Asia 、UPL、Greencross等,投資行業涵蓋病理研究、農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寵物護理平臺等。

同樣在中國擁有25年曆史的華平投資一直專注於金融服務、消費零售、醫療健康、房地產以及高科技五大行業,“華平中國二號基金”在投資策略上並沒有出現較大轉向。

位於TPO3的“中信資本中國投資基金四期(以下簡稱:CCCP IV)”是中信資本在2017年募集第三支15.75億美元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後,再次通過既有及新進投資者投資的美元基金。延續了之前關注領域,比如消費、醫療、商業服務、消費服務等。

從人民幣基金投向來看,TOP20中的人民幣基金投向與美元基金略有不同。除了同樣重點關注的消費、醫療領域外,在人工智能和教育等領域也比較側重。

以華興資本為代表的 “華興新經濟基金” 將重倉三大板塊:科技和商業服務、消費和互聯網,以及包括新能源、先進製造在內的新興賽道;雷石投資旗下“雷石三期基金” 未來將重點投向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相關產業領域;李開復旗下“創新工場第三期人民幣基金”主要投資方向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教育、消費升級、B2B 企業服務等。

在LP構成方面,人民幣基金的LP除了原有投資者加碼之外,社保基金、銀行、保險表現活躍。

其中,華興資本旗下 “華興新經濟基金” 除原有投資者加碼之外,還吸引了全國社保基金的加持,以及銀行、保險、市場化母基金、大學校友基金等投資者的加入;“雷石三期成長基金” 核心出資人包括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及深圳政府多支引導基金;藍馳創投LP仍由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國家級引導基金、母基金、實體企業、家族辦公室等構成,其中,有相當一部分LP是之前的合作伙伴。

美元基金的投資者多來自全球投資機構,地域分佈更廣,以長線錢居多,囊括世界著名的大學基金會、養老基金、慈善基金、老牌家族辦公室、母基金及一批創業者等。

如中信資本LP包括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大型金融機構、家族辦公室及母基金等;“元生資本二期基金”投資人包括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組織基金、養老金基金、保險公司、慈善基金、互聯網巨頭產業資本等。

美元基金:重回報率和專業度 看“人”下菜碟

“首先,回報要好,真的有錢回到LP手裡。下次投資在他們看來會風險少很多。其次腳步要勤,多見LP。”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魏臻用輕鬆歡快的語氣談美元基金成功募集的經驗,“我曾在6天裡飛了9個國家,整整有兩天是睡在飛機上,太痛苦了,但是沒辦法,LP就那天有時間。”

2019年6月份,華平中國宣佈完成45億美元的募資,從啟動到最後關賬,僅用了150天左右的時間。

“LP構成的前20名,是專業融資人員能想象得到的最好名單。”魏臻分析極短時間內完成募資的原因,沙特主權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美國華盛頓等各州養老基金、淡馬錫、加拿大養老金CPP等知名機構領投後,從眾效應下,其他機構紛紛快速跟進。

迄今為止,華平中國投過的120多個項目中,上市項目多達三分之一。“華平一號”在三年的時間裡投出螞蟻金服、掌門一對一、猿輔導、錦欣生殖等多個明星項目。今年華平為投資人返回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回報。LP手裡的錢翻倍,這讓他們更乾脆的把錢投入到二號基金裡。

走過53個春秋的華平,進入中國已有25年,這家老牌外資PE在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跌宕起伏中日趨本土化,跨週期的優異投資業績使它在資本寒冬中屹立船頭。

美元LP看重DPI,同樣以業績取勝的還有德弘資本。

在26年的跨週期投資中,德弘資本的投資項目實現現金退出或上市的比例高達95%以上,年回報率逾30%,為其投資人賺的缽滿盆滿。如此亮眼的業績使它在2019年募資神速。

4月份,德弘資本宣佈募資金額逾20億美元的“德弘資本一期”完成募集,算上同期募集的人民幣基金,總募資額逾25億美元。LP多為世界一流且在亞洲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長期機構投資者。

對GP管理團隊尤其是創始人的認可,也是美元基金LP慷慨出資的另一要素。大鉦資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8年4月,大鉦資本啟動首期美元基金募資,6月完成首輪關賬近10億美元的募資規模。7月,該基金最終募集完成,總規模逾20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美元LP對大鉦董事長、CEO黎輝的投資業績和能力的高度認可。”提及成功募資經驗,某業內人士透露。

黎輝曾任華平投資集團亞太區總裁,2016年離開華平,2017年創辦大鉦資本。

在華平任職期間,從“黎輝時代”這一稱呼中可窺黎輝的影響力。黎輝領導華平投資時期,相繼投出神州租車、銀泰百貨、孩子王、美中宜和、泰邦生物等眾多明星項目,其在決策流程上的神速和本地化讓很多業內人士歎為觀止。

大鉦資本主要投資方向為消費、服務和醫療,在啟動美元基金募資前,管理有兩隻人民幣基金,所投資的企業包括小鵬汽車、天數智芯、車通雲等。美元基金的項目有瑞幸咖啡、泰邦生物、掌通家園等。

“GP投資的是生意,生意是可以用各種指標來衡量和理解的,而LP投資的是人,遠比生意本身複雜得多。”可以說,這些大部分來自於海外,包括養老基金、主權基金、家族基金等機構的美元基金LP,把賭注下在大鉦資本團隊靈魂人物黎輝身上。

人民幣基金 合規性和風控得到政府認可為最關鍵因素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相比,後者市場化運作明顯,前者面對的金融環境政府色彩較為濃厚。

數據說明一切。2019年,中國創投行業前11個月募資同比下降10%,乍一看募資情勢並非那麼嚴峻,但國資LP認繳總規模佔到了68.8%,用大佬的話來說,民間資本幾近枯竭。

“現在市場上的錢在哪裡,我們門兒清。政府引導基金、社保基金、險資、實力雄厚的央企和國企有大把待投資金,但相對來說,門檻也高。我們在和國內300多家LP接觸後,募集的12億中,有5億來自政府引導基金。”某基金負責人沈超告訴融中財經,為了拿到這5億,光是跑通相關部門的流程,就用了將近十個月的時間。

人民幣基金順利募資,合規性和風控是關鍵性因素。

2019年,雷石投資募集完成60.11億元,包括深圳市龍崗區雷石誠泰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內蒙古轉型升級基金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前者主要出資方是深圳市、龍崗區引導基金,深圳國資委出資平臺鯤鵬資本,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雷石投資往期基金的核心LP等。後者主要出資方是內蒙自治區5家國有企業。

提及基金成功募集經驗,雷石投資負責人告訴融中財經,兩隻基金成功募集的核心是合規性管理和風險控制,而這也一直是雷石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隸屬於財政部,適用於國家審計署穿透審計的執行標準,因此在管理人選擇方面則採用嚴格的內控審核標準,以確保下級子基金的合規運營。

而其他各支引導基金,在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盡調時著重對業務流程及財務規範進行核查,這就需要管理人在內控管理、操作執行及以往基金運營和投資過程中對投前、投後等流程方面,建立起嚴謹、完善且運行有效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除了合規性和風控之外,優異的業績同樣是人民幣基金募資成功的“靈丹妙藥”。

“近兩年來,君聯每年都能保證10家左右的IPO退出。”據內部人士透露,君聯資本在2019年共完成近100億人民幣的基金募集,包括綜合成長基金、創新TMT基金和健康醫療基金。投資的主要領域為先進製造和專業服務、TMT及創新消費、醫療健康。

據悉,君聯資本新基金LP為多年穩定合作的長線投資人,機構投資人佔絕對比例,超過90%,包括聯想控股,全國社保基金、國有背景的母基金和金控、險資、上市公司與第三方渠道。

無疑,要想拿到機構投資人的“長線大錢”,回報是最佳“利器”。做好DPI、IRR,拿LP的錢為LP賺取更多收益,然後讓LP接著投,讓整個創投生態系統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閉環。如此,終而復始。

中小機構專業為王,走差異化路線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基金募資顯然也是如此。

“募資定生死啊,LP捧著錢送給頭部投資機構,而我們這些中小基金,把LP當‘爸爸’供著,還是募不到資。”北京三元橋的一家小酒館,在某家VC機構做IR的劉瑞神情抑鬱。

馬太效應下,頭部機構一出場便是,“我們絲毫沒有感受到寒冬,募資節奏也沒受到影響。”而中小機構則裁員、關門,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比比皆是。

對於中小機構來說,難道只有等死不成?

某母基金從業人員給出建議,“有業績說業績,沒業績說故事,沒故事談戰略、資源。另外挑選LP,針對LP的需求去講你的故事。”

然而,LP向來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GP與其整天鑽破腦袋想如何打動LP,不如找準自己的定位,在細分領域和投資上好好打磨,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圈,形成差異化優勢,圍繞生態做上下游佈局,縮短募資戰線,縮小基金規模,先做出業績,畢竟沒有業績的基金“像一灘爛泥,合夥人與IR再神通廣大也白搭。”

(應採訪對象要求,沈超、劉瑞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