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湘黔滇旅行团出发前合影。


长沙临时大学迁移到昆明,湘黔滇旅行团的漫漫长旅

刘宜庆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震动,长沙成为后防重镇,小东门车站被炸,学校不能安稳上课,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徙。1938年2月在各地成立招待处。广州招待处由郑华炽负责、香港招待处由叶公超、陈福田负责,海防办事处负责人是徐锡良,河口办事处负责人为雷树滋。

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时,女生以及体检不合格者、不愿步行者,由长沙经粤汉线南下至广州、转香港、海防,通过滇越铁路来到昆明。赴滇女生由樊际昌、梅美德、钟书箴率领,三人并负责护送教职员眷属。另有冯友兰、陈岱孙、朱自清、钱穆、郑昕等教师10人,经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今友谊关)进入越南,到河内转乘滇越铁路赴昆明。其余师生组织成湘黔滇旅行团,徒步去昆明。

旅行团1938年2月20日出发,4月28日到达昆明,历时68天。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步行抵达昆,陆路全程1600余公里,参加旅行团的学生有280多人,步行约1300公里,成为西南联大的一大壮举,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中国教育史奇迹。

这次徒步旅行的宗旨是“借以多习民情,考查风土,采集标本,锻炼体魄,务使迁移之举本身即是教育”。然而,揆诸实际,这次长途跋涉也是战时迫不得已的应急举措——缺少资金。学校发给旅行团学生的旅费是每人20元,发给教授的盘缠是每人65元。叶公超提议将这笔钱捐给学生,数十位教职员响应,将自己的旅费捐助给体弱寒苦、成绩优良的学生。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湘黔滇旅行团指导委员会合影。金炎提供。


旅行团采取军事管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特派黄师岳中将担任团长,指挥一切。同行教师有闻一多、许骏斋、李嘉言、李继侗、袁复礼、王钟山、曾昭抡、毛应斗、郭海峰、黄钰生、吴征镒共11人,组成辅导团。黄钰生、李继侗、曾昭抡、袁复礼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指导委员会,由黄钰生任主席,负责日常具体的领导工作。

当时还有想参加湘黔滇旅行团的教师,比如孟昭英,因有其他任务,无缘旅行团。孟昭英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1936年曾制造世界上最小真空管。应顾毓琇的邀请,执教清华。孟昭英本欲徒步随行,但学校托付他到香港为清华的无线电研究所购买器材。他接受此项任务,在香港采购了器材和元件,这对后来在昆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起到重要作用。1939年下半年西南联大41级物理班有一门无线电课程,无线电部分由任之恭教授讲授,电子管部分由孟昭英教授讲授。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湘黔滇旅行团在路上。


湘黔滇旅行团除团本部外,学生组成两个大队,三个中队,每中队又分若干小队(相当于班)。军训教官毛鸿少将担任参谋长,另两位教官邹镇华、卓超分任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则有学生担任。每一大队有一伙食班,由学生五六人组成,学校陪伴炊事员一人。医官徐行敏等三人与教师均属团本部。另有两辆卡车运送行李,学生除带被褥以及换洗衣服外,多余物品均于出发前交学校代运,抵昆后再领回。旅行团学生一律穿土黄色军服,裹绑腿,背干粮袋、水壶、黑棉大衣,还有一把雨伞。这些行军装备都是湖南省政府赠送的。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旅行团学生在野外休息,吃饭。


对于此次行程,当时参加步行团的联大学生向长清回忆说:“行军的开始,的确我们都曾感到旅行的因难。腿的酸痛,脚板上磨起的一个个水泡,诸如此类,实在令人有‘远莫致之’的感觉。”由于步行团没有帐篷,更没有住旅馆的预算开支,所以每天必须找村镇宿营。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步行团住过各种地方,学校教室、马店、客栈、柴木棚、榨油房、仓库、茶馆、礼堂、戏园子……

向长清回忆说:“三千多里的行程中,我们的宿营地只是学校、客栈,以及破旧的古庙,在这里是不能讲究许多了。有时候你的床位边也许会陈列有一口褐色的棺材;有时候也许有猪陪着你睡,发出一阵阵难闻的腥臭气;然而过惯了,却也就都并不在乎。不论白天怎样感觉到那地方的肮脏,一到晚上稻草铺平之后,你就会觉得这是天堂,放倒头去做你那甜蜜的幻梦。”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


1938年4月28日,在昆明东郊贤园进行简单休整,湘黔滇旅行团团员从东门进城,经近日楼,抵达翠湖东岸的圆通寺。这是唐代南诏时期建立的寺院。在寺内,黄师岳团长点名完毕,将名册交给梅贻琦先生。长达68天,3500里左右的“长征”至此结束。

为迎接旅行团师生,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蒋梦麟的夫人陶曾谷、黄钰生的夫人梅美德等编了花篮,包了粽子去迎接他们。赵元任根据英国名歌《It's long way to Tipperary》改了歌词,叫《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由赵元任的女儿演唱: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遥遥长路,徒步。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不怕危险和辛苦。

再见,岳麓山巅,

再会,贵阳城,

遥遥长路去罢三千余里,

今天到了昆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所信奉的古训,但是这一次浸染了悲壮色彩的文人长征,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胡适说:“临大决迁昆明,当时是最悲壮的一件事,引得我很感动和注意:师生徒步,历六十八天之久,经整整三千馀里之旅程。后来我把这些照片放大,散布全美。这段光荣的历史,不但联大值得纪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纪念。”

1938年8月,朱自清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的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冯友兰先生的题词中也说:“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


湘黔滇旅行团创下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从长沙步行到昆明

本文节选自西南联大三部曲之一《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