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11月23日,在一場新書發佈會上,老網紅王石不點名地涮了一把小網紅王思聰。

“你現在擁有很多財富是有問題的,在網上非常有財富的這種二世祖,顯得很活躍的,你看看這個結果。”

王石說的“這個結果”即王思聰因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被法院下令限制高消費(下稱“限高”)。

旗下熊貓TV關站之後,王思聰被“限高”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各種債主、供應商、投資者起訴討債,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撤銷了,另一個又發起了,使得他聲譽慘淡。

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王思聰的父親是王健林,萬達集團董事長,曾經的中國首富。為何萬達集團不願出手相助呢?

近期,萬達高管在香港的一次投資者見面會上側面回應了這個問題,“公司未對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任何債務提供擔保,與其控制的企業也沒有任何資金往來。”

當年,王健林給王思聰5億“零花錢”練手,對他說:“我允許你失敗兩次,你虧掉,我再給,第二次再失敗,對不起,算了,你就老老實實回來(萬達)上班。”

將時間回撥到2015年9月18日,當時的萬達在世界各地併購資產,以至於國際巨頭都想拜會下中國商業巨賈王健林,其中便包括新聞集團掌門人默多克。默多克當時來華訪問,於是萬達邀請他蒞臨公司。王健林對默多克非常尊敬,安排他在萬達索菲亞酒店下榻。萬達對默多克的接待,一切都是最高規格。

在萬達集團官網上,還保留著王健林笑容可掬,與默多克交談的合影。

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那天默多克與王健林交流頗多,或許是因為奔波一天、身體疲憊,默多克坐在椅子上睡著了。在把默多克送上車後,王健林對下屬說了一句:“我不要幹那麼久。”這句話透露著些許的無奈和疲憊。

自從陷入風波後,王思聰陷入沉默:沒有公開發聲,微博早早置成半年可見,又在最近全部清空。不過,偶爾被捕捉到的公開畫面顯示,他依然淡定:要麼被偶遇開著勞斯萊斯載女生同行;要麼被撞見身處高級餐廳,半個餐廳的服務員都在為其服務。

畢竟,熊貓互娛不是他的全部。

十年前,他用父親給的 5 億零花錢創立了普思資本,截至目前,投出公司大概 60 家(其中包括熊貓互娛,但目前官網展示的案例中已經不見它),規模超 30 億元。

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由於王思聰債務問題,這家辦公室就設在萬達集團總部的投資機構目前也處於股權凍結狀態,但考慮到普思資本的規模以及王思聰背後的家族財富,大概沒有人會認為,因熊貓互娛而引發的債務,會在短時間裡將這位驕傲的王公子拖垮。

同王思聰一樣,熊貓互娛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它的高光時刻並不遙遠:四年前,王思聰一聲令下,Angelababy、鹿晗、陳赫、林更新等明星都為它站臺,林俊杰更是直接入駐成為明星主播;從鬥魚挖角主播時,熊貓一擲千金,最高支付過一億轉會費。明星效應及頭部主播的加盟為其帶來了巨大流量。

短短一年時間裡,熊貓直播就憑藉日活幾百萬和每月數千萬的營收,成為遊戲直播行業僅次於鬥魚和虎牙的第三名。

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但危機很快湧來。

王思聰風風火火地入場,但他似乎沒有掌握如何當一位成熟的 CEO,加上公司內部管理層派系鬥爭,內耗嚴重,這家公司並未將誕生之初的榮光持續太久。

王思聰的熱忱似乎也慢慢消褪。在 2016 年 7 月對熊貓直播進行最後一次宣傳之後,他的微博對此再無提及。

致命的問題是,熊貓直播燒錢太狠,收入無法覆蓋成本,導致虧損逐年遞增:2015 年虧損約 5000 萬,2016 年虧損 5 億,2017 年虧損 8 億。

行情好的時候,局中之人願意等待,用虧損換髮展,繼而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收益。當行情不被看好時,資本的逃離也就順其自然了。

而 2017 年之後,熊貓再未獲得任何融資。此後,一路潰敗......

萬達為什麼不幫王思聰?還與王思聰撇清關係?

11月14日,大連萬達集團高層在香港召開的會議上表示,公司對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任何債務均未提供擔保,與其控制的企業沒有任何資金往來。萬達集團不是王健林一人所有,是個股份公司,代表著眾多股東的利益,王健林不能拿公司的錢替兒子還債,"那樣的話,股東和資本市場都會有想法。"

也許王思聰只是暫時不想面對這次失敗,也許是王思聰由於這次創業失敗而心灰意冷。不管什麼原因,王思聰名下2200萬資產也因股權糾紛已經被凍結,失敗的代價和更多的官司再等著他。

萬達為什麼急於跟王思聰撇清“關係”?老王為什麼不幫小王?


風口上的豬或許能飛,但怎麼落地是創業之初就必須思考的問題。熊貓直播巔峰時期飛的確實很高,但他沒有考慮未來如何盈利,遇到瓶頸後該怎麼辦?如果未來難以盈利,融資的那20多個億該怎麼還?而且利息還非常高。忘記了思考怎麼落地,這是一個教訓。公司估值一文不值。估值是近些年才家喻戶曉的熱詞,是指著非上市公司,對其內在價值進行評估。理論上公司的資產及獲利能力決定於其內在價值。但目前市面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存在太多非理性和人為因素,虛假和泡沫估值普遍。網絡怎麼寫怎麼說不重要,創業者千萬不要自己當真。一旦公司遇到麻煩,估值一文不值。熊貓直播巔峰時期估值50個億,然而現在呢?可以說是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