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忘卻的23個跌停板 *ST中安股民集合了

從新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到創下年度A股跌幅最大的公司,一切都是虛假陳述惹的禍。在一場重大資產重租中的不實披露,導致虛增收入,進而被證監會處罰,眼下更是要面臨數以千計的投資者索賠。

證券代碼600654,證券簡稱*ST中安,曾經使用過的證券簡稱包括飛樂股份、中安消等等,為了不產生混淆,本期節目小姐姐都用*ST中安稱呼。這家公司成立於1987年,並且是1990年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算得上是新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然而,像之前小姐姐說過的風華高科一樣,這些資深老牌的上市公司,也不意味著能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016年12月22日,*ST中安發佈公告說收到了證監會開出來的《立案調查通知書》,當時市場猜測紛紛,不知道公司究竟犯了什麼錯誤,股價卻是應聲下跌。直到兩年半之後的2019年5月30日,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終於塵埃落定,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而*ST中安的信息披露問題也終於水落石出了。

關於詳細具體違規情況,還得從公司的一次重大資產重組說起。

2014年2月14日,*ST中安董事會審議通過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及關聯交易議案,決定向深圳市中恆匯志投資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中安消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那麼在這個重組過程中,問題就出現了,中安消技術資產評估金額虛增54.46%,2013年營業收入虛增5515萬元,導致重組置入資產評估值虛增15.57億元。

證監會據此對上市公司*ST中安處罰四十萬元,對於中安消技術頂格處罰六十萬元,並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罰。

這樣看來,證監會的這一次處罰,並不是單純的對一家公司的懲戒,而是一口氣開出了幾張罰單,可謂連環處罰。不過不管多少張罰單,箇中情節有多麼的複雜,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ST中安,身附及時、準確向資本市場披露信息的責任和義務,既然違反了,就要付出代價。

事實上,上面說的這幾家被處罰的公司,頂格罰單也就六十萬元,比起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損失,簡直是九牛一毛。前面說了,*ST中在2016年底被立案調查,埋下了公司股價將要“悲催”的根源,後來加上*ST中安三年業績承諾未完成等種種利空因素,反正2017年公司成為當年A股跌幅最大的個股,在其78個交易日內,*ST中安共23個跌停板,全年累計跌幅為69.65%。股民損失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怎麼辦呢?起訴唄!在行政處罰公告落地之後的這半年內,來自全國各地的受損股民把*ST中安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有一份粗略的數據顯示,在收到罰單僅20天的時候,就有超過200名投資者的起訴被法院受理。而該公司之前發佈的一份公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份,*ST中安公司收到上海金融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合計663例,涉訴訟請求金額合計為人民幣3.2億。而這樣的數字,無疑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增加。

到底哪些投資者符合索賠條件呢?聽好了,2014年6月11日至2018年1月15日期間買入中安並且截止2018年1月15日之後賣出或者繼續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都可以進行起訴,當然最終的區間由法院審理認定,但是嘗試一下總是沒錯的。回家翻翻自己的買賣記錄,找一個靠譜的律師,趕緊加入維權大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