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第一書記鄭訪江的“扶貧之旅”


通渭:第一書記鄭訪江的“扶貧之旅”

幫扶照片(幫助村民幹農活)

  “就算青春漸行漸遠,我也會慶幸。因為在我的青春裡,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侯坡村。”這是記者在通渭縣第三鋪鄉侯坡村第一書記鄭訪江的扶貧日記中看到的一句話。

  鄭訪江出生於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莊浪縣的一個小山村,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貧苦農民。2017年,擔任甘肅省中醫院團委書記、主管醫師的他,放棄省城優越的工作環境,丟下長期患病的老人和出生才2個月大的兒子,懷著一片真心和真情來到了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通渭縣第三鋪鄉侯坡村,開始了他的“扶貧之旅”。

  侯坡村是縣裡的深度貧困村。長期以來,這裡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加上村兩委班子致富帶富能力弱,使全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後進村。

  這裡的駐村責任人蘇珂說:“前幾年村容村貌髒亂差,也沒有一條像樣的村路,老百姓的收入除了外出務工,傳統的農業種植幾乎沒什麼經濟效益”

  如今走進侯坡村,嶄新的通榜公路穿村而過,成片的光伏電板遍佈全村,秀麗雅緻的文化廣場,古香古色的休閒長廊,整齊劃一的幢幢新房正拔地而起......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美麗鄉村畫卷。

  “鄭書記讓我們的眼界開闊了,觀念更新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大夥兒日子越過越紅火”談起侯坡村這兩年發生的變化村民都這麼說。

  別看現在村民對這位省城來的“80後”年輕人讚不絕口,2017年他剛到侯坡村駐村幫扶的時候村民的態度可不是這樣。

  面對村民的質疑,鄭訪江決定尋找突破口打開局面。當時恰逢新農合繳費的時間,村民侯國軍老人確一直不願意繳納,並且任誰去說都不管用。

  鄭訪江不一樣,他把老人當親人,經常陪老人拉家常,給老人送棉衣、帶中藥,靠著一股執著和熱情,慢慢的侯國軍被打動了。能做通侯國軍的工作,村民們一下子對這個省城來的小夥子刮目相看。

  這位“80後”的第一書記,後來在當地政府和幫扶企業的支持下積極爭取產業項目,為貧困戶在家門口建起了2座“扶貧車間”,加工包裝農副產品。村民周淑霞每天早起給老人做早餐、幹家務、喂牲口......在一番緊張忙碌之後,就要趕去村裡的“巾幗扶貧車間”上班,這裡就是侯坡村婦女們包裝“三泡臺茶”的就業車間。

  在村委會旁邊有一院校舍,這裡原來是村裡的小學,後來因為學生少被撤併到第三鋪鄉小學,侯坡村“巾幗扶貧車間”就位於這座閒置的校舍裡。車間門口的牆上,由定西市婦聯、通渭縣婦聯頒發的“巾幗扶貧車間”的牌子格外醒目。

  走進車間,一盤盤桂圓、枸杞、冰糖擺放整齊,十多位女工有說有笑,進行分揀分裝、封口搬運,分工明確,忙而不亂,不一會兒,一箱箱“三炮臺”和“罐罐茶”就加工包裝好了。

  通過“就業扶貧車間”和“巾幗扶貧車間”這一務工平臺,村裡越來越多的村民像周淑霞一樣,在照顧家裡的同時,可以就近就地就業,人均年收入在1.8萬元以上,實現了“一人就業多人脫貧”和“顧家掙錢”兩不誤。

  除此之外,鄭訪江在農閒時節還多次邀請農業技術人員,為村裡新引進的花椒產業開展管護技術培訓,現在全村已經有88戶村民發展花椒種植635畝;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改變村容村貌、硬化村道,為特困戶建安全住房、拉安全飲用水,補齊發展短板;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幫助患病村民聯繫醫院、送患者看病,申請減免醫療費,先後為560多名貧困患者免費診療,節省醫療費12萬多元,義診送藥價值高達10多萬元。

  兩年來,侯坡村貧困人口從2016年底的38戶200人下降到20戶94人,貧困面從19.2%縮小至9.1%。今年年底有望實現整村脫貧。

  如今,鄭訪江通過自己單位健康幫扶這個途徑,帶領村子已經通過了衛生村的省級評審,他說自己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在衛生村的基礎上創建健康村,最終打造美麗鄉村。

  鄭訪江紮根扶貧一線,一心為群眾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強筋壯骨”的幫扶事蹟,也得到了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後被評為甘肅省最美人物,榮獲甘肅青年五四獎章、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他帶領的駐村幫扶工作隊也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駐村工作隊。通訊員 何流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