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親河”築起司法保護的屏障 他們做了這些

□河南日報記者周青莎

成立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探索黃河流域河南段環境保護案件集中管轄、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大力支持黃河生態保護環境公益訴訟……近年來,我省三級法院為著力解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積極探索創新,加強多方協作,努力為“母親河”築起司法保護的屏障。

今年3月,王某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在黃河支流擅自開採鵝卵石制砂銷售,被封丘縣人民法院以非法採礦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並處罰金5萬元。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王某一案只是我省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依法打擊破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一個縮影。

2016年3月,省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掛牌成立,指導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鄭州、洛陽等10箇中院設立了獨立機構編制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其他中院也都有專門庭室負責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形成了覆蓋全省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體系。

2016年以來,全省審結環境資源刑事案件4810件,判處犯罪分子7683人;審結涉及黃河干流及其支流的刑事案件122件,有力推進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10月28日,洛陽某鋁業公司的幾輛工程車在新安縣正村鎮後地村的一片荒坡上平整土地,周圍新種的500多棵松樹已經成活,而離村子不遠就是黃河。

該公司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被公益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由於大氣汙染的影響不可逆轉,經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原告同意該公司在之前補種1500畝林地的基礎上,再拿出200萬元,在黃河邊植樹造林,用替代性修復方案對汙染地周邊環境進行補償。

在發揮司法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我省法院堅持打擊犯罪與保護生態並行、突出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裁判汙染環境者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環境修復,而不是一罰了之。

相對於誰汙染誰修復的恢復性司法手段,環保禁止令對環境汙染行為更是一記鐵拳。

8月2日,鄭州市二七區法院對違反環保禁止令、傾倒渣土垃圾的賈某、劉某拘留15日,涉案13名當事人罰款1萬至10萬元不等。近年來,鄭州、濮陽等地大力推行環保禁止令,共裁定實施環保禁止令76件,實現了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源頭治理。

除此以外,我省多地法院還延伸行政審判職能,對環境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先後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發出司法建議20件。濮陽市中院將黃河中下游流域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作為今年重點調研課題,形成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黃河流域河南段法院還建立了10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基地,其中,建在黃河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有3個。

目前,我省法院正探索黃河流域河南段環境保護案件集中管轄。2018年6月,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黃河流經的鞏義市、滎陽市、惠濟區、金水區、中牟縣的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集中由中牟縣人民法院管轄,對於依法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下一步,省高院將在鄭州市中院試點的基礎上,強化對省內黃河沿線、淮河沿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以及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等環境資源集中連片區域的環境資源類案件的處理,用司法手段護衛河南的山水田園。

10個

截至目前,全省有10箇中院設立了獨立機構編制的環境資源審判庭

4810件

2016年以來,全省審結環境資源刑事案件4810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