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解放軍報記者高立英 陳國全 楊悅 中國軍網記者孫偉帥

藍色大洋上,“和平方舟”破浪而來。船身上那個巨大的紅十字標識,在晴空下格外醒目。

荐读|“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藍色星球上,這艘船所到之處,留下一路讚譽——“感謝中國”是最多的讚美,“中國是好朋友、好兄弟”是最多的評價,“希望‘和平方舟’再來”是最多的期盼。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究竟是怎樣一艘船,有著什麼樣的獨特魅力?

“當海螺吹響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中國朋友”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內,有一面令所有船員為之驕傲的文化牆——

紅棕色的木質底面上,鑲嵌著一個個閃耀金屬光澤的徽章。這是入列11年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勇闖大洋、“邂逅”各國軍艦的獨特留念。

“這面牆記錄著醫院船曾經去過哪些國家,參加過哪些任務,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望著滿牆的艦徽,任務指揮員感慨道,“如今,世界各國的很多軍艦上也同樣有我們‘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艦徽!”

當國外友人看到這份“沉甸甸”“亮閃閃”的履歷時,也更能體會“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使命之重。在這艘醫院船上,成百上千的外國病患在中國海軍醫護人員的悉心診療下,告別了病痛。

湯加一名青年子彈入體4年,因靠近心臟手術風險大,多次求醫未果。船上醫務人員精準定位,僅用23分鐘就將他體內的子彈取出。

格林納達的女患者格瑞斯林,經過海上醫院船醫生的手術治療恢復光明,重新看清陽光明媚的世界。

斐濟小女孩戴安娜,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醫生的精心治療下,下肢的畸形被成功修復……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這樣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對到訪國的民眾而言,他們中的許多人原來或許對中國並沒有太多瞭解。但現在,“中國人”和“中國”在他們心中有了具體的形象——

那些穿著藍色迷彩、面帶親切笑容的軍人,就是中國人;那些身著白大褂、妙手回春的海軍醫生,就是中國人;那艘傳遞和平希望、播撒健康幸福的“大白船”,就是中國……

2017年,醫院船訪問加蓬,恰逢中國國慶節和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的日子裡,醫護人員不僅沒有停診,反而滿負荷工作,累計診療6092人次,輔助檢查3554人次,手術43例。

加蓬政府高級官員深受感動,為“和平方舟”號醫院船11名任務官兵授予國家榮譽勳章。

同樣被感動的,還有“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所有官兵。

醫院船戰士郅東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一名當地人拿著烤好的木薯追著他們跑。大家以為他想賣木薯,就問多少錢。他說:“中國人免費。”

時任醫院船船長章榮華忘不了——在瓦努阿圖,“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鳴笛起航,當地民眾駕著小船送行,一邊唱歌一邊向大海里撒下朵朵鮮花。

醫院船軍醫蔡金輝忘不了——在肯尼亞,“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緩緩駛離時,碼頭上突然出現一支插著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前後足有1公里長。

時任指揮員忘不了——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帕皮提港,當地民眾為中國海軍送行。一位民眾代表將一個大海螺遞到他手上,深情地說:“當海螺吹響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中國朋友……”

駛離萊特灣,“和平方舟”滿載著一船茉莉花香起航

2013年夏天,“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文萊,參加東盟“10+8”防長擴大會人道主義援助救災聯合實兵演練。醫院船在演練中的精彩表現,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的醫院船一定會在未來的人道主義援助中發揮重要作用。”

沒想到,“未來”很快成為現實。同年11月,菲律賓遭受超強颱風“海燕”襲擊,海嘯席捲了萊特灣海岸,道路上滿是泥濘,椰子樹被吹得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近岸的建築許多都成了危房。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臨危受命,疾馳救援。當時,碼頭已經被毀,醫院船無法靠岸,只能在萊特灣拋錨。醫護人員換乘小艇上岸,爭分奪秒開展救援。

時任海上醫院院長孫濤還記得,他們上岸時已是下午4點。面對災民,孫濤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我們是中國政府派來幫助你們的,我們醫院船上有良好的環境和設備,我們的醫護人員有能力救治你們。”

真誠的愛心和善意,隔山隔海也會獲得友愛的回應。第二天,官兵再次來到碼頭時,一些孩子主動跑了過來。隨後,附近的居民也湊了過來,幫著一起搶修碼頭。

生命,有時是新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有時是衰弱脈搏的再一次起跳,有時是照進絕境的一束陽光。

救援期間,“和平方舟”上一共誕生了4名菲律賓新生兒。護士長蔡偉萍親手為第一個降臨的新生兒趕製出幾件衣服,孩子的父親為此感激不已。

在那次救援行動中,“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共接診2208名患者,手術44例,輔助檢查1482人次,為2600餘名災民送醫送藥,被當地媒體稱讚為“萊特灣上的生命之舟”。菲律賓政府向“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頒發證書,並專門書面致謝中國政府,表達對此次救援行動的深深感激。

許多被治癒的患者將採擷來的一捧捧茉莉花,送上船來。任務完成,“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滿載著茉莉花香起航。

馥郁的芬芳中,年輕女衛生員張新成將一枚吊墜緊緊握在手中。

離開碼頭前,一名五六歲的菲律賓男孩找到這個幾天來和他朝夕相處的中國女兵,從脖子上摘下自己隨身佩戴的一枚吊墜,遞到張新成手上。小小的金屬吊墜,彷彿還帶著小男孩的體溫。

荐读|“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航行萬里,服務萬里,一幅幅愛與溫暖的畫面嵌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世界航跡。

美國海軍同行稱讚:“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

在抵達菲律賓萊特灣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集結——在剛剛完成持續125天的“和諧使命-2013”任務的情況下,48小時內完成1400多種醫療物資和100多臺攜行醫療設備的裝載,人員迅速就位,僅用77小時便駛達目的地。

這次緊急救援實戰,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衛勤保障能力,是一次重要的檢驗和鍛鍊。“大到岸上醫院帳篷的規格,小到骨科用來固定的鋼板儲備,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這次任務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項工作。”孫濤回憶說。

經過一次次任務錘鍊,“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不斷成長。“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面對美國海軍“仁慈”號醫院船海上醫院副院長維勒的讚揚,剛走下手術檯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外科醫生張劍微微一笑。

2014年7月20日,醫院船參加“環太平洋-2014”軍演,正在“仁慈”號駐船見學的張劍,擔任腹部槍擊“傷員”搶救手術的主刀。在美方外科醫生、麻醉師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張劍迅速完成模擬臟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汙染處理、臨時關腹等步驟的操作,被演練評估組一致評為滿分。

在“和諧使命-2018”任務中,海上醫院超聲診斷科醫生趙佳琦,前往斐濟瓦圖萊萊島執行任務。乘坐直升機飛行100多公里後,趙佳琦和戰友們終於抵達這座小島。島上有800多名村民,卻僅有1名醫生。以前,坐在繁華都市的現代化醫院診室中,趙佳琦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這樣簡陋的草棚屋內當醫生。最終,憑藉紮實的專業實力,趙佳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這份自信,源於官兵背後雄厚的國家綜合實力。

在“環太平洋-2014”軍演中,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一名衛生部門主管登上“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看著整潔明亮、佈滿精密尖端設備的手術室,他忍不住感嘆:“我真想在這個手術室裡做一場手術!”

趙佳琦對此也有切身感受。那一次,她帶著2臺新型便攜式B超設備,赴巴布亞新幾內亞等10國執行“和諧使命-2018”任務。到訪國的醫護人員登船參觀時發現,中國軍醫手中這臺便攜設備上,裝有遠程會診系統,可以直接連線中國的大醫院,甚至比固定式大型設備更先進。

外方代表發出驚歎:“真厲害!這是哪裡生產的?”“這是我們中國自己製造的。”趙佳琦自豪地回答。

一個瓦努阿圖女孩,有了一個美麗的中國名字

荐读|“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2017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到訪塞拉利昂。醫院船官兵來到當地一個體育場對患者進行初步分診。沒想到,體育場裡很快湧進兩三千名患者。

擔任分診組組長的朱仁心教授,用手勢把候診的人潮“梳理”成有序的隊列。排隊的病人每人拿到一張分診單。小小的卡片上,藍色的印章勾勒出“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形狀。

中午,一場大雨讓體育場變得泥濘不堪,可全場民眾仍然安靜地坐在原地,耐心等待著中國軍醫的診療。

“信任,是一種特別溫馨的力量。”時任海上醫院醫務主任的毛志國手機中,定格了一對外國雙胞胎女孩的笑臉。在大洋洲的一個島國,兩個扎著小辮的小女孩登上醫院船參觀。她們一人抱著一個船上醫務人員送的大熊貓玩偶,興高采烈地跟著媽媽一起走向舷梯。碼頭上,等待排隊登船的外國民眾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

“我想,她們回到學校會給小夥伴們講起‘和平方舟’,講起遙遠而美好的中國。”毛志國回憶說。

荐读|“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每到一國,任務官兵還會深入當地社區、學校、村莊、殘障中心、孤兒院、養老院等地進行診療慰問和文化聯誼,用實際行動傳遞中國溫度,展示中國形象。

那天,“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到訪安提瓜和巴布達。當地兒童康復中心有個名叫柯楓的男孩非常喜歡畫畫,而醫院船船員桂江波也是美術愛好者。在康復中心,桂江波與柯楓共同完成了一幅畫作——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和潔白的和平鴿為主題,祝願世界和平,見證彼此友誼。

“祝你生日快樂,夢想花開!”得知柯楓即將過生日,作為醫院船炊事員的桂江波還專門製作了一個紅色的心形蛋糕。

2018年7月,“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派出健康宣教小分隊,來到瓦努阿圖的維拉殘障中心。一位女孩由此喜歡上了中國書法,她還想給自己取一箇中國名字。

女軍醫繆雪蓉輕輕握住女孩的右手,引導她用柔軟的毛筆在古香古色的中國團扇絹面上落墨,一筆一畫寫下“阿香”兩個字。

阿香握著中國團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此,在這個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上,這位瓦努阿圖女孩,有了一個美麗的中國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