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女队长要把心“驻”在村里

扶贫女队长要把心“驻”在村里

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送温暖。

两年前,尚志市社会医疗保险局选派驻村干部,汪国杰自告奋勇报了名,成为尚志市黑龙宫镇永久村、建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一个女同志,年龄也不小了,老人身体也不好,瞎折腾啥?”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汪国杰没辩解,她只是说,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儿。从那以后,她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感情。

用真心真情,赢得信任和支持

汪国杰的工作队有两名队员,负责帮扶8户贫困户。初到村里,大家都很茫然,贫困户需求是什么?工作队起早贪黑走屯入户,踏遍田间地头调研。

村民看到汪国杰他们顶风冒雨入户走访,逐渐与工作队亲近起来。白天入户填调查表,晚上整理材料、归档分类,一干就是半夜。就这样两个月时间,大家把村里的经济情况,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并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了脱贫措施。

扶贫先扶志,大家从困难最大的陈国富家开始帮扶。工作队每天都到陈国富家“串门”,落实政策想办法。汪国杰带着陈国富家人到医院做残疾鉴定、到残联办理残疾人证,为陈家儿媳、孙子争取到每年1200元残疾补助。办完残疾人证当天正赶上饭口,汪国杰请陈家人吃水饺,陈国富的孙子患有智力障碍,从没进过饭店,饭桌上却很懂事地给妈妈夹水饺,那个温馨画面,汪国杰至今难忘,也成了她伸出援手的动力。

工作队帮忙联系,把陈国富的孙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陈家儿媳也得到了治疗。陈国富家的日子有了盼头。

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工作队救助村民,帮助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联系外出务工、办理低保……用真心实意叩开了村民的心扉。

帮助低保户申请临时救助

汪国杰说,驻村就是村里人,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把更多的爱传递给乡亲,伸出的援手,就是温暖的源泉。

汪国杰借助熟悉医保业务优势,帮助不熟悉医保业务的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帮助符合条件的五保户、低保户办理残疾人证、申请临时救助等。汪国杰说,很多时候,对工作队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对于村民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工作中,汪国杰意识到,要尽可能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在工作队的努力下,今年2月,尚志同心车友会一行20余人来到黑龙宫镇,给贫困家庭送去了猪肉、大米、白面、豆油等,还给陈国富家送去了洗衣机,资助了建国村、永久村两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

建种植合作社,帮贫困户脱贫

经过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努力,帮扶的8户贫困户中有5户实现了脱贫。如何帮剩下的3户贫困户脱贫,成为了大家的目标。3户贫困户劳动能力有限,必须帮他们找好出路,实现可持续脱贫。

贫困户靳凤军关节炎严重,妻子有严重心脏病,家里缺少劳动力。靳凤军有做豆腐的手艺,只是因燃料问题没有继续。工作队和村里帮靳凤军家协调解决了燃料问题,帮他干起了豆腐坊,还帮他养起了鸡、鹅、猪等,帮他重新燃起了勤劳致富的信念,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脱贫攻坚,产业优先。能有一个可以帮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一直是工作队最大的梦想。经过多次调研、邀专家实地指导,汪国杰和队员们帮村里建起了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发展平贝种植,并试种大球盖菇。项目成功后,工作队计划将3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帮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一起脱贫。经过共同努力,现在村里有了羊肚蘑、蒲公英、榛子种植等产业。

为帮乡亲推销农副产品,工作队组建了黑龙宫镇农副土特产品销售群,帮贫困户靳凤军销售麻花、冻豆腐,还帮其他农户销售大球盖菇、大煎饼、富硒木耳、笨榨豆油、大米、黏豆包等黑龙宫镇特有农副产品。

驻村扶贫两年多,汪国杰说,因为工作没法守在年近八旬的父母膝前尽孝,真心付出会有人不理解……但最让汪国杰欣慰的是:现在的永久村人有了精气神儿。面对朝夕相处的质朴村民,汪国杰说:“只要是组织需要,村民们需要,我愿意继续走在扶贫攻坚的大路上,把心真正‘驻’在村里。”(哈尔滨日报 孙健 记者 王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