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大垭乡养鲟鱼喂土鸡 一股山泉水“冲”出增收路

彭水大垭乡养鲟鱼喂土鸡

一股山泉水“冲”出增收路

彭水大垭乡养鲟鱼喂土鸡 一股山泉水“冲”出增收路

张玉琼为鱼儿投食。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曾经是“偏远”“贫穷”的代名词,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25度以上的耕地占辖区可耕作总面积的7成以上。近年来,村民们依托一股山泉水,养鲟鱼、喂土鸡,“冲”出了一条脱贫增收路。

  看中山泉养冷水鱼

  日前,笔者从大垭乡场镇出发,乘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向山里驶去,还没来到目的地冬瓜村一组,便听到叮咚作响的泉水。只见两山之间夹着一块平坝,一条溪流从山中流出,溪水弹奏,飞瀑倾泻,鸟儿啾啾。

  平坝上,18个呈两列依次排开的池塘巧借地势,利用落差,将山中流来的泉水好似穿针引线一般引进来。“你们看,入冬了这条溪流的水量一点没减少,还是这么充足,水质还是这么好,很适合鲟鱼养殖。”村民王元生一边将鱼饲料洒向池中,一边向笔者介绍。

  王元生说,他和妻子张玉琼是土生土长的冬瓜村人,在外做生意多年,2017年返乡创业。“现在村里公路通了,运东西很方便,想着回来做点事。”他说,一番考察后,他们看中了村里这股山泉水,并把泉水取样送到北京检验,结果显示很适合养殖鲟鱼等冷水鱼。

  但大河坝这块平坦的田土做养殖基地涉及到9户村民。夫妻俩想着既要盘活闲置地,又能带着大家一起挣钱,于是让出部分股权,让9户村民以每亩地4000元的租金入股,每年在养殖基地获得的收益上按约定的比例分红。

  泉水叮咚鱼儿欢

  2017年2月,养殖基地开始修建,王元生前往成都、贵州、云南等地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夫妻俩把家就安在鱼塘边,张玉琼说:“洗鱼池、分鱼、调控水流、喂饲料都是精细活,一点不能离人。”

  目前,养殖基地的鲟鱼有6万尾,主要销往重庆主城、贵州、云南。王元生说,到了年底,不管有多少收益,都按之前的承诺给9个股东分红。

  泉水喂鸡销路更好

  近日,一辆小货车停在重庆动物园职工食堂门前,车里装的是从200多公里外的彭水大垭乡木蜡村运来的200只土鸡。养殖场负责人王天忠说,像这样往主城的单位食堂送货,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来一趟。

  其实王天忠以前没做过生意,也没当过老板,还曾是贫困户。如今,他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建起了土鸡养殖场,带动村民们一起增收。

  王天忠今年54岁,妻子去世多年,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读书的孩子,生活很拮据。2014年,他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通过各方帮扶,加上自己种植烤烟,2015年他家实现脱贫。

  考虑到年纪大后外出打工不好找活,去年初,他想利用山泉水办一个土鸡生态养殖场。想法得到乡里的支持,当年3月养殖场投入使用。

  可这么多土鸡销往哪里呢?这时,驻村工作队找上了门,为他出主意:将土鸡经过加工和包装后,定点销售给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地勘局、重庆动物园、西南医院及中国农行彭水支行等单位。王天忠说,市住房城乡建委扶贫集团还捐赠了脱毛机和真空包装机,方便加工和运输。

  目前,养鸡场已售出土鸡1000多只,每只鸡的均价在80元左右,毛收入共有10万元,现在存栏还有2000多只。

  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

  王天忠说,这批送到动物园职工食堂的土鸡,并不是他一个人养的。“周冬生家收了60只,王成会家收了29只……”他说,这200只土鸡是从6家贫困户家里收来的。

  原来,他在销售自家土鸡时,想着帮助其他村民一起挣钱。这样,村民在家就能收到现钱,不用跑到集镇去卖。比如贫困户冉前进家的土鸡养殖规模已达到1500只。像冉前进、周冬生这样的养鸡贫困户还有27户,已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

  此外,王天忠还帮贫困户代养土鸡。“我帮贫困户冉崇义、冉明建各代养300只土鸡,按销售利润的20%给他们分红。”他说,目前,这两家已经各分得3000元。同时,他还聘了当地30多个村民进行加工和包装土鸡,每天每个村民能获得120元工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