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活動中心都在湖南?其中堯是攸縣人?

堯舜禹的活動中心都在湖南?其中堯是攸縣人?

堯舜禹的活動中心都在湖南?其中堯是攸縣人?
堯舜禹的活動中心都在湖南?其中堯是攸縣人?

堯帝出生地丹陵在湖湘地區

——大湘西考古發現與世界工匠文明之二十一

杜鋼建

堯帝的出生地是丹陵,這在諸多歷史文獻中均有記載。《帝王世紀》記載:“帝堯,陶唐氏,祁姓也。母曰慶都,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名曰放勳。或從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摯,授封於唐,為諸侯。身長十尺,常夢攀天而上,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陽。置敢諫之鼓,天下大和。”堯帝的母親生堯于丹陵。這在《太平御覽》卷八十皇王部關於帝堯陶唐氏的文獻輯錄中也有記載。《帝王世紀》記載:“堯伊祁姓也。母曰慶都,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名曰放勳。鳥庭荷勝,眉有八採,豐下銳上。或從母姓伊祁氏。” 伊祁氏慶都為帝堯之母。

堯帝的母親是神農炎帝直的後裔,傳承伊祁氏的祁姓。堯帝隨母姓。祁姓起源於神農炎帝時期的湖湘地區,今永州祁陽一帶是古伊祁氏的發源地。帝堯的祁姓是從母姓伊祁氏。伊祁氏家族源於神農炎帝時期。神農炎帝朝第五代炎帝名直,號神農氏、烈山氏,列山氏、伊耆氏、伊祁氏。炎帝直的後裔傳承了伊祁氏也即伊耆氏。後來伊姓和祁姓中許多家族遷徙到西土。

堯帝時期的丹陵在湖湘地區。根據考古發現的研究成果,楚國竹簡中記載,堯帝的出生地丹陵也稱丹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簡中《容成氏》書簡記載,昔堯處於丹府與藋陵之間。堯不勸而民力,不刑殺而無盜賊,甚寬而民服。丹府是丹國的首府。藋陵是丹國的城郭,也是翟人的聚集地和翟王的陵寢所在地。丹府與藋陵都在湖湘地區。堯帝在丹府與藋陵之間進行治理,善政法寬,人民自由,因此名揚天下,諸邦歸順。堯帝之子朱後來被封在丹國,是為丹朱。

按照天文星象看,堯是翼星之精,對應在南方湖湘地區。《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記載:帝堯“四十二年,景星出於翼。《初學記》九、《御覽》八十、又八百七十二、八百九十三引《尚書·中候》:帝堯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論衡·是應篇》引作‘堯時,景星見於軫’。《公羊傳·宣二年》疏引《春秋感精符》:‘滅蒼者,翼也。’注云:堯,翼星之精,在南方,其色赤。《宋書·符瑞志》記載:“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堯帝時期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星象在諸多歷史文獻中有記載。關於堯帝時期景星出於翼”時間,應當是帝堯即政七十載。上海古籍版《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記載:“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堯帝時期日月合璧與五星連珠的天文現象引起歷史學家的重視。

景星被認為是德星,出於有道之國。《竹書紀年統箋》黃帝二十年,景雲見。注云;“景雲,無色雲。慶雲亦曰景雲,此喜氣,太平之應。《史記·天官書》曰: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出於有道之國。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困,是謂慶雲。《拾遺記》曰:軒轅有黃星之瑞。《考定曆紀》:景星蓋黃星也。”

三星合為景星。《史記·天官書》記載:“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集解孟康曰:‘精,明也。有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黃星,青方中一黃星,凡三星合為景星。’索隱韋昭雲‘精謂清朗’。漢書作‘廭’,亦作‘□’。郭璞注三蒼雲‘□,雨止無雲也’。正義景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見則人君有德,明聖之慶也。” 景星為黃星,三星合是景星,一顆黃星有慶雲,也為景星。景星、慶雲為大瑞。《新唐書·百官志》記載:“禮部郎中員外朗掌圖書、祥瑞。凡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蒼鳥、赤雁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漢書·禮樂志·效祀歌》記載:“甘露降,慶雲集”。《孝經·授神契》:“德至山陵則祥雲出,德至深泉則黃龍見”。《後漢書·蔡邕傳·釋海》:“連光芒於白日,屬炎氣於景雲”。《瑞應圖》:“景雲者,太平之應也。一曰非氣非煙,五色氤氳,謂之慶雲。”

堯帝為翼星之精。在上古時期翼冀互通。上古冀地也是翼地,在湖湘地區。冀地對應翼宿。堯帝的母親足履翼宿,感而生堯。因此堯帝之都城最初是冀都,在湖湘地區。堯帝以後翼宿和軫宿一直是南方楚國的星宿方位。直到明清之際的湖南地方誌還記載有湖南各地在翼軫之間的度數。

堯帝時期高度重視天文觀測和曆法的制定。天文官職的專業化程度在堯帝時期得到大力發展。《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烏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滅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堯帝時期的歷法規定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四方天文官的任務明確,實行四中星制度,敬順昊天,敬授民時。東方敬道日出,南方敬致日永,西方敬道日入,北方敬致日短。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大天文官職家族分佈四方,掌管全球天文天象。

堯帝對四方天文官職的重視在《尚書·堯典》中也有記載:“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鷸毛。帝曰:“諮!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早在炎黃時期天文官職羲和在法律上就已經確立。黃帝時期的羲和天文官職制度在堯帝時期得到加強。堯帝時期反對獨治,提倡賢輔,加強科學預測在國家重大決策中的作用。《歷代神仙通鑑》卷三第二節“少女偕盤瓠南封錄圖示四日迭瑞”:“丙子元載,置進善之旌,設敢諫之鼓,立誹謗之木。……堯思上古之君,世不獨治,必須賢輔。知南正重北正黎之後。世掌天地之官,能占驗時日,如黃帝時之羲和。命重後以羲為氏,黎後以和為氏。帝欽若吳天,以天之元氣吳然廣大,未可概推,特復羲和之後,命立渾儀,修其先職。察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遞中之星,日月所會之辰,定其天數,以為歲首,謂之曆象。以羲仲居禺夷之昧谷,理東作以殷春中。以羲叔居南之交趾,理南訛以正夏至。和仲居西方之昧谷。理西成以殷秋中。和叔居朔方之幽都,理朔易以正冬至。是為四嶽。……庚辰五載,南夷越裳氏,去中都萬里,重譯來朝。”堯帝時期法律規定重的後裔擔任羲官,形成羲氏家族,黎的後裔擔任和官,形成和氏家族。四方測定春夏秋冬各有定位。

在古代,湖湘地區盛產丹砂。丹地在黃帝時期就已經著名。黃帝時期的丹地在大湘西地區建木附近。《抱朴子•地真》記載:“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以劾召萬神。南到圓隴陰建木,觀百靈之所登,採若干之華,飲丹巒之水。西見中黃子,受《九加之方》。過崆峒,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北到洪堤,上具茨,見大隗君、黃蓋童子,受《神芝圖》。還陟王屋,得《神丹金訣記》。到峨眉山,見天真皇人於玉堂,請問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復求長生,不亦貪乎?其相覆不可具說,粗舉一隅耳。”黃帝到南方圓隴陰建木的附近,飲用丹巒之水,這是我目前看到的關於黃帝時期丹地的最早記錄。此處南方圓隴陰建木地區,就是黃帝時期的大湘西地區。

關於黃帝到南方圓隴地區飲丹巒之泉的歷史事件在《廣黃帝本行記》也有記載:“帝曾省天皇真一之經,而不解三一真氣之要,是以周流四方,求其釋解。乃至圜丘之上,其國有不死之樹,食其實與葉,人皆不死。丹巒之泉,飲之長生。有巨蛇害人,帝以雄黃逐之,留一時而返。帝令三子習服之,皆壽三百歲。”此處《廣黃帝本行記》所記載的圜丘也是《抱朴子•地真》記載的圓隴。飲丹巒之泉者長壽的記錄在《雲笈七籖•軒轅本紀》也有記載:軒轅黃帝“至於圜丘,其國有不死樹,食其子與葉,人皆不死。有丹巒之泉,飲之而壽。有巨蛇害人,黃帝以雄黃卻逐之,其蛇留一時而反(原注:《外國記》雲,留九年也)。帝令三子習服之,皆壽三百歲。”《雲笈七籖•軒轅本紀》的有關記述與《廣黃帝本行記》的記載基本相同,都記錄有圜丘、不死樹、丹巒泉、雄黃驅巨蛇、黃帝三子皆三百歲。

黃帝時期的丹巒在南方圓隴圜丘建木附近,也是在湘西地區。湘西懷化高廟考古發掘的8000年前60多米高的建木是測量日月運行和巫師酋長神人自天下凡的薩姆文化設施。黃帝在湖湘地區拜師學道,飲丹巒之水。丹地的名稱後來隨著湘人向各處遷徙而傳播到不同地區。帝嚳時期丹地是帝嚳的轄區和主要生活地區之一,也是丹人聚集的方國。丹國是帝嚳的兒子堯的出生地,也是堯帝家族的故鄉。

丹地丹淵在堯帝之子丹朱之前就已經著名。《漢書•律曆志》引《世經》:“唐帝《帝系》曰:帝嚳四妃,陳豐生帝堯,封於唐。蓋高辛氏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陶唐氏。讓天下於虞,使子朱處於丹淵為諸侯。即位七十載。”由於堯帝之子朱處於丹淵為諸侯,所以,堯帝之子朱也稱丹朱,丹淵之地也稱丹國。

根據劉俊男教授的《華夏上古史研究》一書,堯帝時期的丹陵即今湖南株洲攸縣的丹陵。我在古代山海圖上看到衡山以東的湘東地區毗鄰江西西部地區有一條大河名赤水,直通南海。如今這條大河已經不復存在。今攸縣丹水和茶陵堯水等都屬於上古赤水的支流,均與堯帝和丹朱的家鄉丹陵丹府有關。劉俊男教授關於堯帝家鄉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要,值得學術界高度重視。

根據劉俊男教授的研究成果,堯帝時期丹地在湖湘地區有房人國為證。房人國也是堯帝的兒子丹朱的封地。《太平御覽》引《尚書逸篇》雲:“丹朱不肖,舜使居房丹淵為諸侯。號曰丹朱。”此外,《國語》、《廣韻》、《竹書紀年》、《唐書世系表》皆謂舜封丹朱於房。根據《讀史方輿紀要》的記載,上古時期的渭水、首山和房山均在今湖湘長沙瀏陽地區。長沙地區的瀏水源出大圍山,過縣西曰渭水。縣南橫山即古房山。《淮南子》記載:“秦流王遷於房陵,思故鄉,作山木之謳,聞者莫不隕涕。”此時的房陵地名已經變遷到湖湘地區的北方。堯帝時期的地名在歷史上有一個從南方向北方傳播的過程。房人中的一部分也隨著丹朱後裔向西方遷徙到達地中海地區。關於丹朱後裔族群到達希臘地區的問題,請見大同思想網杜鋼建文章“古希臘達那厄人是夏朝丹族人,源於堯帝后裔”。

從上古黃帝時期的丹地,到堯帝出生地的丹陵,均在今湖湘地區。該地區是唐堯虞舜夏禹的活動中心。唐堯虞舜夏禹死後的墓葬地也都在湖湘地區。《路史》引用《紀年》雲:“堯末德衰,為舜所囚。”《史記正義》也引《竹書紀年》雲:“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堯帝死後葬在湖湘地區的家鄉。堯帝的兒子丹朱被流放,死後葬在九嶷山。舜帝葬在山之陽,丹朱葬在山之陰,都與湖湘地區有割不斷的親緣關係。

訂購杜鋼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大陸新儒家與文明起源》、諸玄識《虛構的西方文明史》、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請點擊大同書城“閱讀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

大同思想網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