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四面楚歌之下,誰才是拯救你於火海之中


NO.1 | 壹


當下,開封樓市亂如麻


在市場的一端,是購房者

持幣觀望的持久戰和集中維權的小爆發

在理不清頭緒、摸不到真相的迷霧中

購房者理所當然

就成為了任人擺佈、被宰殺的羔羊


這是樓市在下行、入寒過冬的行情下

註定會出現的市場反映


在地價堅挺、錢幣貶值

建材物料成本飛漲的大環境中

那些以犧牲價格而換取出貨量的項目

用腦子想一想,換作是你當項目決策人

在保證不丟飯碗的前提下,你會怎麼來進行取捨?

工程降標、質量降標、綠化降標、裝修降標……

這些扣一扣就能省下不少成本的細節之處

一定是追求規模和擴張的房企

首先要開口、下刀子的地方


而且他們還理直氣壯、心安理得

因為再怎麼不濟

還有國家建築工程規範標準來託底

一不違規、二不違法

交付項目又能全部通過政府行業部門驗收

何罪之有?


嗯,是的

要知道,保障性住房也是同一套建築標準

無賴之所以是無賴

關鍵在於已經把臉面與形象

惡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任人用力踐踏而已


也正因如此

市場的多方不給力

也讓購房者對於樓市的認知,謹小慎微

在「買漲不買跌」的從眾心理下

持幣觀望,就成為了眾多買房人的內心獨白


更有人們高喊,開封樓市破5000指日可待!

這不是開玩笑麼

你沒看見,如此脆弱的樓市剛剛降價

就引起的降標、降質維權潮,風起雲湧

那些真正高價位拿地

又不得以降價到5000以下的項目

你真的敢買嗎?敢住嗎?



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市場的另一端,是開發商

已經快熬到了盡頭,見到可以喘氣的曙光

而這個時間點,便是12月31日的到來


當下的市場,從小的層面來看

開封樓市中沒有一家房企可以完成本年的任務

在不到20天的最後衝刺中

那些打看雞血的口號,也僅僅是精神目標而已

再有能耐的團隊,也絕不會實現質的逆轉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

樓市中有些項目

已經戰略性的對市場徹底放棄了


一面是成交量低迷,越發看不懂的市場

一面是猶豫不決、前怕狼後怕虎的憂心忡忡

四面楚歌之下,讓深陷樓市漩渦的人們動彈不得

舉步艱難的他們,到底要相信誰?



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NO.2 | 貳


是要相信KOL嗎?


常常有讀者向我們詢問

樓市的走勢與置業方向

我們在回答時,總會很小心翼翼

給出的也僅僅是參考性的開放意見

因為我們並沒有精準預知未來市場的能力

如果有,我們也不會在此辛苦的碼字了


我們做平臺的初衷

不是簡單粗暴的提供結果

而是分享一些置業上的邏輯思考

以及自己切身的樓市體會

用微薄的力量

儘量地影響到更多的人

在置業途中少走彎路、不跳深坑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這才是我們的平臺存在的意義


是要相信廣告嗎?


在樓市中,永遠沒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

佳話

那些享譽全國的知名房企

哪個不是用一波又一撥鋪天蓋地的的廣告

來深入身心?


但痴迷於項目的宣傳,喪失自己的獨立理性思考

也往往是致命的打擊

當年在西區樓市名噪一時、勢不可擋

連續兩年大手筆贊助開封亞洲巨星演唱會的悅都

在當年,誰會想到日後會落入如此境地


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廣告不僅要看,更要用腦子和思考學會甄別


是要相信城市規劃與區域潛力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一位讀者曾打趣的巧妙解答

“開封,始終活在規劃的願景中!”


當見慣了太多的規劃發展

當一次次的期許被時間消磨殆盡之後

當養尊處優、小進則滿的心態作祟之下

開封城市框架的發展,其實並不快

反映到樓市的結果

就是往往樓盤快速拔地而起

而城市配套卻遲遲不見蹤影


遠的不說,看一看緊鄰鄭州

無論是河南省政府主導的鄭東白沙組團

還是鄭州市政府即將入駐的常西湖片區

哪一個不是配套先行

編織起金窩,鳳凰自然來

這樣的道理不會無人知曉

但為何開封的現狀,卻依舊如此


說到底,還是房地產透支了城市發展的未來

俯瞰整個西區絕大部分區域

除了房子,你還能看到什麼?



舉步維艱的購房者,在開封樓市還能相信誰?


因此,城市的規劃發展在目前來看

也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已

他不會為你即將到來的生活,增添任何促進

只會讓購房的成本,在倒手轉嫁之後

變得越來越高


所以,越是市場迷離的時刻

購房者所需要信賴的,並不是外界的聲音

而是腳踏實地

用心深度丈量樓市、獨立思考的自己


NO.3 | 叄


但凡有購房經歷的人

一定會知曉,這是一場多麼艱苦的歷程

這種從身體、到內心的精疲力盡

豈能是一個字可以概括


在日趨豐富且迷霧不斷的市場下

更需要想買房的購房者

真正的走出來,融入到市場中

來找尋自己中意的項目


我們認為,挑選中意的樓盤

需要參考的標準,無非以下幾種:


1.需求導向區位。如果是剛需、首次置業,資金又不是很充足,直接把目光邁向開封北區就可以。從大梁路往北的在售樓盤,各有優勢,按需挑選即可。如果剛需偏改善,純粹的改善型需求,西區絕對是不二之選,西湖周邊更是其中的核心之源。東區和南區只屬於區域感極強的地緣性購房者。對於老城區而言,只屬於懂得他價值的人們擁有。


2.學會橫向對比。市場好的時候,購房者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市場不好的時候,購房者依然是砧板上的肉,同樣任人宰割。對於購房者而言,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你們能夠做的,唯有掌握好在購房之前,看清區域、挑選樓盤的權利。因此,看樓盤不要只看中意的這一家,周邊3公里之內的樓盤,不但要跑到位、考察完,更要對各個項目的優勢與缺點,做到最真實的記錄。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每個項目之間趨向於自身的價值點,究竟是什麼!


3.做到用腳丈量。上文中也提到,區域的規劃也僅僅是一紙規劃而已,配套設施離得進不進,學校、醫院或超市往返方不方便,交通是否便捷……,這些直接關係到生活體驗的關鍵點上,請不要吝嗇你的雙腳,邁開腿,走一走,你會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是否和項目相得益彰。


4.不要相信中介的許諾,一切要以售樓部為準。中介是靠成交來提傭,為了利益,往往對項目不太熟悉的中介,會誇誇其談,承諾項目本身就沒有的資源或配套。到時候暗地裡吃虧的,還將會是購房者自己。所以,無論從哪些渠道進入售樓部,一定要以置業顧問的說辭為準。關鍵性的價值點與承諾,切記要留足檔案或證據。不然,日後維權你都沒有證據與底氣。


5.做足下一步規劃。請記住,人不可能一生都住在同一個住所。這次買房,一定要為今後能夠很容易賣掉這所房子,而做足長久的通盤考慮。如果一所房子,在5-7年的週期中,你依然看不到它能夠快速出手、或生活氛圍起勢的苗頭,那麼請遠離吧,這樣的房子不是資產,而是拖拽你的韁繩。


6.根據時機學會反向思維。之所以巴菲特會說出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

這句話,一定是站在無數的驗證與實踐之上,而得出的結論。人云亦云、從眾心理的置業抉擇,絕對趕不上購房的最佳節點。反而是在市場出現波動的當下,才是下一次契機的開始。也只有擺脫了「買漲不買跌」的固有觀念,你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最後,堅守自己的觀點與直覺

好好工作、愛惜身體

誰都不能為你做判斷

掌握命運與未來的羅盤,始終在你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