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的“绿鞋机制”,你懂了吗

近期,邮储银行A股发行引入“绿鞋机制“,成为了投资者热议的话题。据了解,这是A股近十年首单、历史上第四次引入绿鞋机制的IPO发行。

绿鞋机制,也叫绿鞋期权(Green Shoe Option )、超额配售选择权(Over-Allotment Option),是一种属于主承销商的期权。

该机制得名确实与鞋子相关。1963年,美国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Green Shoe Manufacturing,现为Stride Rite Corporation)IPO率先使用该机制。

得到这一权利的主承销商,可以按同一发行价格多发行不超过15%的股份给投资者,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向投资者发售115%的股份。

大A的“绿鞋机制”,你懂了吗

关于绿鞋机制,2001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正式成熟是在2006年,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办法第48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这其中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就是俗称绿鞋机制。该机制可以稳定大盘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防止股价大起大落。

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中,绿鞋机制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规定,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绿鞋机制。截至2019年7月11日,科创板已有147家公司上报,共有75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允许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整体占比51.4%。

在这一机制下,后续会发生什么?

以邮储银行的发行为例,其原始发行规模约51.72亿股,发行价格为5.50元,募资金额约为284.5亿元。

1 情景一:股价上涨

如果市场反应良好,股价上涨,主承销商可以全额行使绿鞋权利,将另外15%股份发行给投资者,此时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约59.48亿股,募资金额约为327.1亿元。

这一情景下,主承销商可以拿到更多承销佣金;投资者可用发行价买到股票,也赚钱了;邮储银行的募资金额增加。

2 情景二:股价下跌

如果发行后30天内,股价跌破发行价,主承销商以不高于5.5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最高约43亿元资金入场以支撑股价,此时募资金额将介于284.5亿-327.1亿元。

在这一情景下,主承销商从市场回购的股票低于发行价,也可赚到差价;对于邮储银行而言,由于主承销商的回购,增加了股票需求量,抑制股价持续下跌。

目前市场对于绿鞋机制还有一些疑问,小新综合了一些关键问题,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1、绿鞋机制是如何行使的?

承销商在获得发行人的授权后,将在IPO中超额配售绿鞋机制约定比例的股票,即发行数量可以为超配后的上限(一般不超过初始发行规模的115%)。

通常看,额外配售的这部分股票一般是承销商从与发行人达成延期交付协议的战略投资者手中“借来”的股票,这些股份会在IPO期间销售给投资者。需关注的是,在超额配售过程中,超额部分股票是“借来”的,并未实际向发行人超额购买。

本质上,是承销商“借得”了一笔资金,用以在后市稳定期内,根据股价表现,向发行人购买股票,或向市场购买股票。

具体而言,绿鞋机制的执行大致包括以下情形:

(1)绿鞋不行使。如果公司股价在上市后出现破发,承销商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数量等于绿鞋规模,那么,绿鞋未被执行,承销商买入的股票将全部归还给此前“借股”的战略投资者。发行规模为绿鞋前规模的100%。

(2)绿鞋部分行使。如果上市后出现破发情况,承销商动用此前超发股票募集的资金进行后市稳定操作,且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数量少于绿鞋规模,那么,承销商在后市稳定期间买入的绿鞋股票未被完全执行。发行规模为绿鞋前的100%-115%。

(3)绿鞋全额行使。在发行过程中,承销商通过向战略投资者“借入”股票,且将“借入”的这部分股票完成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发行。如果上市后发行人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一直高于发行价格,或者虽出现破发情况,但承销商没有运用绿鞋资金购入股票,那么,绿鞋被全额行使。发行规模为绿鞋执行前规模的115%。

从实施效果看,绿鞋机制赋予了发行人和承销商一定的空间。其可以利用超额配售部分的资金,通过在二级市场上灵活的执行交易策略,维护股价,有利于股价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在短期内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承销商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过程也一定程度增加了股票的流通性,活跃了二级市场交易。

2、多发行的15%的股票来自于哪里?

用于“绿鞋”的超额配售股份来自于前期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以邮储银行为例,此次邮储银行IPO安排了近40%的战略配售,这些战略配售投资者尽管缴了款,但部分股份会等一个月“绿鞋”期结束后才能拿到。据悉,这些投资者看好并认可邮储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承诺锁定不少于12个月。

3、主承销商包销的余额和绿鞋资金有何关系?

两者完全没关系。主承销商包销余额是上市公司在发行过程中网上和网下投资者未缴款的股份。还是以邮储银行为例,在A股发行中,中金公司、中邮证券、瑞银证券及中信证券等4家联席主承销商承诺,自邮储银行A股上市之日起,其包销股份至少锁定1个月、最长可达6个月,这一安排在A股市场是首创。

4、“绿鞋”入市买入股票的收益归谁?

海外发行中,绿鞋机制下买入股份形成的收益确实存在收益归承销商的情况。但在境内资本市场,监管机构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绿鞋机制下买入股票产生的收益全额纳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该基金是在防范和处置证券公司风险中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金。可以说A股市场“绿鞋”无论是从运行机制上,还是在收益安排上,始终都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目标的。

5、采用绿鞋机制的股票后续情况如何?

A股IPO历史上采用绿鞋机制的有工商银行(2006年)、农业银行(2010年)、光大银行(2010年),三家公司在稳市期间股价均表现良好,“绿鞋”全额行使,未动用绿鞋资金,平均股价涨幅超过10%。

在境外市场中,IPO时启用绿鞋机制的现象更为普遍。阿里巴巴、Facebook也曾使用过这项机制。

从境内外市场总体来看,启用绿鞋机制在稳定后市、扩大发行规模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绿鞋机制能成为股票上市后面临的一切后市问题的“万能药”。

例如,2012年,Facebook首秀虽然用了“绿鞋”,但仍然阻止不了股价的大幅下跌,第二个交易日结束就破发了。<strong>

综合来源:中国证券报、腾讯财经、华福证券守正学堂。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大A的“绿鞋机制”,你懂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