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公文的幾個數字口訣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公文作為一種格式規範、結構嚴謹的特殊文種,諸多行文細節都有詳細的標準規定。這些規定根據其類別,大致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大類。筆者通過梳理《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下簡稱《格式》)等文件,現就公文格式中部分定量規定加以總結提煉,希望能為廣大機關文字工作者提供一點參考。


寫好公文的幾個數字口訣


一、字體字號“234”

一篇公文中,大多數人都知道正文使用3號仿宋字體。但公文除正文外,還有諸多構成要素,其字體字號皆不大相同,故在制發公文時很容易出現錯用字體種類和大小的情況。其實《 格式》對公文各要素的文字大小及其種類有著明確規定(由於《格式》未對“發文機關標誌”的字體大小作出明確規定,故本文不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不難發現一篇完整結構的公文,其字體種類大約有6種類別,字號大小一般情況下僅有三種尺寸,分別為:2號、3號和4號。公文要素字號大小具體規定見下表:

因此,我們只需記住特例,便可一次性理清公文格式中不同要素的字體大小。通過觀察上表不難發現,一篇公文中,除標題使用2號字體、版記(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和頁碼使用4號字體外,其餘文字一般使用3號字體。如此就很容易區分開不同要素的字體大小,從而保證公文中字號不會出現錯誤。

二、頁邊尺寸“5678”

部分初涉辦公室工作的年輕人在起草公文時, 常常新建一個word文檔便開始起草文件,其實word文檔中默認的頁邊尺寸與《格式》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在起草公文時,個人建議首先對頁邊距進行調整。根據《格式》要求,公文用紙採用GB/T 148中規定的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210mm×297 mm。同時《格式》要求:公文用紙天頭(上白邊)為37 mm±1 mm,公文用紙訂口(左白邊)為28 mm±1 mm,版心尺寸為156 mm×225 mm。因此可以很容易算出公文用紙下白邊為35 mm±1 mm、右白邊為26 mm±1 mm。四個白邊的尺寸從下白邊開始,逆時針讀數,分別為35mm、26mm、37mm、28 mm,四者的尾數連起來剛好就是“5678”,這樣記數會容易很多。因此在起草公文時,應該首先在word“頁面設置”中選擇“頁邊距”附籤,將頁邊距分別改為“上3.7釐米 ,下3.5釐米, 左2.8釐米 ,右 2.6釐米”,即可以準確地將公文的頁邊距固定下來。

三、文字磅數“29、35”

實際工作中,筆者經常發現不少同事對公文的行間距不是很瞭解,公文正文中經常出現 26磅 、27磅和28磅 等種類的行間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格式》未對行間距作出淺顯直白的規定,另一方面《格式》雖規定“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並撐滿版心”,但部分同事未正確設置頁邊尺寸, 導致出現了不同類型的行間距。其實《格式》明確指出了一行指一個漢字的高度加上3號漢字高度的7/8的距離。3號字字高約5.54 mm,加上3號漢字高度的7/8的距離,故一行約等於10.39mm,而1磅約等於0.353 mm。換算成Word文檔中的磅值,正文3號字行距為29.4磅,取29磅左右。同理,公文標題2號字字高約7.7mm,加上3號漢字高度的7/8,一行約等於12.54mm,換算成Word中的磅值為35.5磅,取35磅即可。通過試驗,我們將正文3號字的行距設置為29磅,結果剛好符合《 格式》規定的“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並撐滿版心”的要求,證明正文3號字行距29磅、公文標題2號字行距35磅是比較切合《格式》規定的。

四、分隔線高“25、35”

公文中除文字、符號和數字外,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分隔線。完整的公文格式中有兩類分隔線,一是版頭中的分隔線,一是版記中的分隔線,兩條分隔線分別將正文與版頭、正文與版記分隔開來。其中《格式》對版記中的分隔線作出了明文規定,要求版記中的分隔線與版心等寬,首條分隔線和末條分隔線用粗線(推薦高度為0.35mm),中間分隔線用細線(推薦高度為0.25mm)。所以在繪製好分隔線後,將分隔線的寬度設置為15.6cm,即可滿足與版心等寬的要求。此外,由於0.35mm、0.25mm換算成磅數後分別為1磅和0.7磅,因此將分隔線的粗細設置為1磅、0.7磅,便可得到《格式》所推薦的兩種分隔線的高度。

除上文提及的相關數字外,公文中涉及數字的部分還有“版頭的分隔線位於發文字號之下4mm的居中處” “頁碼的左右一字線上距版心下邊緣7mm”等規定,在此不做闡述。

不可否認,公文格式除了上文提及的部分量化規定外,還有諸多定性的規定以及細節上的規定。公文寫作人員需要牢記,在公文寫作中認真加以區分,以保證公文在格式上符合《格式》等有關規定的要求,從而達到提升公文的質量和水準的目的。

(來源:秘書之友雜誌/作者單位:武漢市海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