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上週末,我們舉辦了一場觀影團。

散場後,一位觀眾興奮地跑到我面前:“又帶我們看了一部五星好片!”

說實話,在看片之前我也沒料到這部電影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畢竟,這是一部“國產翻拍”

一直以來,這四個字總會和“爛片”聯繫在一起。

而這部電影目前已經收穫了貓眼9.5、豆瓣7.7的上乘口碑,票房也接近3億,最終票房可能達到6-7億,

可以說是近些年最成功的國產翻拍片之一。

是時候好好聊聊它了——《誤殺》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翻拍一部電影,首先需要弄清楚原作的優缺點,然後儘可能的放大優點、規避缺點。

原版電影最大的優點,無疑是劇本。

也許是在現實中看了太多“受害者被欺辱、惡人逍遙法外”的案件,這個故事顯得格外大快人心:

男主角的大女兒在反抗惡棍的騷擾時,失手殺死了對方。而這個惡棍,正是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面對警局不擇手段的搜查,閱片無數的男主角用自己在電影中學到的方法制造不在場證明,和警察展開一場對決……

這個劇本好到連印度人自己都先後拍了3個版本,而且部部好評:

分別是2013年馬拉雅拉姆語的《較量》,2014年泰盧固語的《較量》,以及2015年印地語的《誤殺瞞天記》。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也就是說,中國版的《誤殺》已經是這個故事的第4次翻拍。


但不同於印度三版電影的翻拍,中國版對原作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編。


首先,是調整故事節奏
印度三版電影的片長,都在160分鐘左右,這對很多國內觀眾來說會顯得冗長。


而中國版則將片長精簡到112分鐘,加快敘事節奏的同時,原版的重要情節點一個不少,從而使觀眾有一種“全程高能無尿點”的感受。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接著,是改編部分情節,為故事增加更多層次的表達

最直接的體現,正是對結局的處理。
在原版中,男主一家最終成功瞞天過海,逃脫了法律制裁。

而中國版裡,計劃已經成功實施,但男主卻主動前去自首。

這個結局充滿爭議,多數人認為這是為了過審而做出的妥協,不如原版來得痛快。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誤殺瞞天記》結局最爽的一幕

但二刷本片後就會發現,《誤殺》已經在可控範圍內做到了最好。

片中的幾個細節,已經告訴我們,男主的自首不僅是合理的,而且他必須這麼做——

影片開頭,小女兒說想要一架鋼琴,李維傑說“等你考了一百分,就給你買。”

影片中途,為了實施瞞天記,一家人來到電影院看電影,當時放的是《天才槍手》。

影片結尾,妻子拿著小女兒的滿分試卷,來找李維傑兌現承諾,但他一眼看出試卷上的“100分”是經過塗改得來的。

這讓李維傑意識到,這次瞞天事件雖然讓家人免於法律的追究,但卻給原本純真的小女兒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嚐到了謊言的甜頭的她,未來的人生可能會走上不同的軌跡。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當初選擇瞞天過海,是為了家人。

如今再次為了家人,他只能選擇自首。

為了進一步讓故事合理化,《誤殺》還有一些細節上的改編:

原來當時大女兒只是打暈了素察,真正殺死他的,是李維傑。

閃回中,鏡頭給到了棺材蓋上的血手印,那就是素察死前掙扎的痕跡。

李維傑向拉韞夫婦坦白時說的話,也暗示了這一點:“他在傷害我女兒的時候,我沒有機會阻止,但我必須阻止我的家人再次受到他的傷害。”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除了結尾,中國版的另一大改編,是加入了很多關於“羊”的隱喻。

第一層隱喻,是關於罪惡

影片開頭,李維傑前往寺廟佈施,僧人的旁邊出現了幾隻羊,僧人接受了他的佈施,併為他祈福。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李維傑將素察的車沉入湖中時,牧羊人趕著羊群經過,一隻羊目擊了這一切。

和警察桑坤發生衝突時,桑坤開槍打死的那隻羊,後來被李維傑用作對付拉韞的重要籌碼。這隻羊代指了那些被牽連到這起事件中,且被利用的無辜民眾。

誤殺和瞞天計劃實施後,李維傑再次前往佈施,卻被僧人拒絕,同時旁邊也沒有出現羊群,這意味著他身上揹負著不可寬恕的罪惡。

影片最後,李維傑決定去見拉韞夫婦,在寺廟門口,羊又出現了,暗合他的贖罪。

第二層隱喻,是關於群體的盲從

本片的英文片名<sheep>,直譯為“沒有了牧羊人的羊”,又被翻譯為“烏合之眾”。/<sheep>

警察去學校找大女兒問話時,老師正講到:“羊是一種群居動物,視力較差……”,這預示著民眾是盲目的,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李維傑的計劃之所以能夠成功實施,就是利用了人們的盲從心理。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尤其是警察刨墳那場戲,對民意的利用達到了極點。

在親眼看到“警察冤枉好人”之後,民眾發自內心的憤怒和正義感洶湧而至。結果就是拉韞下臺,她原本要參加競選的丈夫被迫退出選舉。

瞞天過海只是第一步,而這招“操縱民意”,才是李維傑獲勝的關鍵: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讓民意替自己打敗對手。

在很多熱點事件中,這樣的情況,我們見過不少。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誤殺》對原作的延伸改編,讓這個故事有了多層次的解讀空間。

即使是對於已經看過原作的我來說,觀看這部電影依然能帶給我新的體驗。

和好萊塢樂衷於續集、重啟一樣,

國產電影樂衷於翻拍。

除了上面聊的《誤殺》,光是今年就有《“大”人物》《小小的願望》《你是兇手》《深夜食堂》《藍色生死戀》《一吻定情》《最好的我們》等一眾翻拍電影上映。

今年最後一部爆款,為「國產翻拍」正名


翻拍這一商業行為,本身無可厚非。

但有些翻拍,只是看上了原IP的圈錢能力,找來小花鮮肉潦草一拍,既得罪原作粉,又沒能吸引新觀眾。

還有些翻拍,要麼不思進取原封照搬,要麼自作聰明亂改一通,讓走出影院的觀眾迷惑:有這時間,我為什麼不去看原片?

豆瓣8.4的《十二公民》,票房6.4億的《來電狂響》,以及這部口碑票房俱佳的《誤殺》,都證明了——觀眾不是對翻拍有意見,而是對爛片有意見。國產翻拍,並不都是毀原作的爛片,也有人願意用心做出點新東西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