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京劇團能自己養活自己

就我國戲曲界的國情來說,不靠政府補貼的話,有一大部分劇種會因此失傳,剩下很多劇種,從業人員會大幅度的銳減。

舉個例子吧,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土生土長的劇種,名為泗州戲,這個劇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它是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但是,我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二十幾年,從來沒有見到過一次它的演出。


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京劇團能自己養活自己


說一句很尷尬的話,我一個那麼喜歡戲曲的人,都沒有在本地見過他們演出,可想而知其他根本就不關心戲曲的平常人了。我們縣城有三個泗州戲劇團,每次演出都是給領導視察看的,尋常人根本沒什麼機會見到。

我還有幾個同學在宿州學院學習泗州戲專業,畢業之後直接進入泗州戲劇團工作,有編制的那種。但我知道他們在讀泗州戲專業之前,一點點戲曲基礎也沒有。


像這樣所謂的戲曲演員,在全國各地大有人在,他們就是去混工作的,混個編制,還省得考公務員,直接進國家單位了。您說說這樣的劇種,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又怎麼能保得住?

再比如那些已經瀕臨滅絕的劇種,比如年代比較久遠,卻始終傳不出去的儺戲、數來寶、木偶戲、皮影戲,還有一些祭祀戲、宗教戲,或者很受地域限制的戲等等。它們離開了國家的補貼,基本上全部得滅亡。


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在紀錄片《京劇·八答蒼》中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京劇團能自己養活自己。”他說的也是有理由的,各地的京劇團確實是入不敷出。

但是,如果國家真的取消了對京劇的補貼,各地的京劇團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一部分摻假的演員會失業之外,也並不是不能養活自己。畢竟京劇的基礎還是有的,做好宣傳,把票價降低一些,多演出幾次,起碼還是能夠有一定的盈利性的。


同樣,國內一些群眾基礎比較多的劇種,比如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秦腔、崑曲、粵劇等,他們也能夠憑藉著群眾基礎來養活自己。

但是這樣的話,演員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又回到了一百年前,有本事的演員能成為角兒,甚至開宗立派,再現民國時期戲曲界的盛況。沒本事的演員,就改行去幹別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