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比肩海天的"醬油第一股"跌落神壇,千億醬油海能否有他一席之地?

作者 | 月島主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那年楊振敲鐘上市的無限風采,竟是加加食品最後的輝煌。

「正文」

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便是老百姓認定的生活必需品,其中與調節食物色香味有關的調味品就多達油鹽醬醋四樣,調味品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國內的調味品行業一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餐飲市場蓬勃生長,與之呼應,對調味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調味品行業的年均增速超過了15%。而調味品中又有產品細分,醬油是當之無愧的調味品一哥,產品佔比達到行業的43%,產銷量巨大,2018年銷售額規模約為920億元,市場前景無比廣闊。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攝圖網

就拿醬油龍頭海天味業來說,自2014年上市之後營收節節攀升,行情也一路飄紅,短短五年間便創下了市值超3000億的財富奇蹟,在2019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光海天味業就貢獻了五人。

其實早在2012年,如今的醬油巨頭海天味業還在為上市之路努力,另一家主營醬油的企業已經快人一步,一路高歌猛進掛牌上市,被譽為“醬油第一股”,它就是來自湖南的加加食品,一度比肩海天味業的醬油大王。

然而七年過去,曾經風光無限的加加食品如今卻跌落神壇,不僅業績停滯不前,營收被老對手海天味業甩到了九霄雲外,更是一度陷入了信披違規、股份凍結等危機。

回首加加食品掌門人楊振當年從零開始的創下的醬油傳奇,再看如今加加食品身處的困局,令人唏噓不已。一代醬油大王究竟是如何踏足山巔,又跌落神壇的?

01:醬油大王的煉成

當楊振費力地用菜刀戳開一瓶醬油的瓶蓋後,改進醬油瓶蓋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油然而生。

那是在1997年,楊振辭去中學教師這份穩定的工作,下海闖蕩的第十年。這十年間楊振的足跡遍佈各行各業,搞特種養殖、研究食品加工技術、做隱形紗窗的技術轉讓和推廣等等。

豐富的工作經歷為楊振積累了大量創業經驗,他胸懷壯志,期待著有一天能建立屬於自己的企業王國。而令楊振沒想到是,夢想的起源竟是一瓶難以打開的醬油。

當時的醬油瓶蓋設計較為死板,為封閉旋轉式,只能用利器戳開蓋口才能倒出醬油,容易受傷且導致醬油潑灑。

楊振在一次做飯開醬油瓶時意識到這個問題,突然來了靈感,發明了一種孔狀拉環式瓶蓋,開瓶方便快捷,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醬油瓶蓋。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網絡

最初楊振的想法是把這個創意直接賣給湖南本地的醬油廠,賺一筆專利費。然而任憑楊振再三推銷卻無一家醬油廠問津,當時醬油行業剛步入從散裝時代到瓶裝時代的變革,對於瓶蓋的設計顯然不夠重視。

三番五次的打擊沒有擊垮楊振,他有自信,這個瓶蓋改進將會掀起醬油行業新的變革。於是楊振乾脆心一橫,決定自己辦一家醬油廠。

這個想法看似天馬行空,怎麼就從一個瓶蓋想到開醬油廠了呢?

但楊振是個行動派,說幹就幹,他用這十年在外打拼的積蓄創辦了加加食品公司,主營醬油,並立志將加加醬油做成中國醬油第一品牌。

楊振走訪了各地醬油生產基地,研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將醬油工藝掌握得爛熟於心,心中已經有了詳細規劃,加加醬油廠如期開張,楊振開始了全新的挑戰。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加加食品官網

楊振出手不凡,加加醬油一推出就走高端路線,平均定價6.5元一瓶,遠超當時的湖南醬油的市場價1.6元。

加加醬油毫無任何知名度,竟然初出茅廬就敢不走尋常路,賣高端定位的醬油,難道僅憑一個瓶蓋設計麼,他們的底氣在哪裡?

楊振不會打沒準備的仗,他知道醬油行業正處在劇變之中,過去在醬油店裡打廉價散裝醬油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消費水平提升,高端定位的醬油也將迎來春天。

另一方面,楊振還準備了獨門絕技,又是醬油界破天荒頭一遭的打廣告。

楊振深知營造品牌形象和宣傳攻勢的重要性,在電視臺和報紙上投入大量加加醬油的廣告。

新穎的瓶蓋設計,高端的定位,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三板斧一出,加加醬油抓住了市場需求,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熱捧,好評如潮。

曾經因為加加醬油過高的定價望而卻步的經銷商蜂擁而至,加加食品成立次年收入便達到了1368萬元,打敗湖南多家老牌醬油企業,一個全新的醬油王國橫空出世。

時間到了2003年,成立時靠廣告宣傳打出一片天地的加加食品故技重施,這一回楊振更是玩了一筆大的,耗資4800萬獲得了央視兩個月的“標王”。

這兩個月裡,加加醬油“吃飯加加加醬油“的廣告語每天準時在中央一套出現,響徹大江南北,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

央視廣告力量是驚人的,次年加加食品營收便達到了創紀錄的5億元,此後也正式步入快車道,營收節節高升。

到上市的2012年,加加食品營業收入已達16.57億元,淨利潤達1.76億元,是醬油行業當之無愧的巨頭之一。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那年楊振敲鐘上市的無限風采,竟是加加食品最後的輝煌。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加加食品官網

02:跌落神壇的加加食品

2012年之後,加加食品的營收陷入了停滯。

2012-2018年,加加食品營收分別為16.57億元、16.78億元、16.85億元、17.55億元、18.87億元、18.91億元、17.88億元,幾乎沒有增長。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76億元、1.62億元、1.33億元、1.47億元、1.50億元、1.59億元、1.15億元,相比上市之初還有所下滑。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麵包財經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層面,醬油市場競爭空前激烈,海天、李錦記、千禾、廚邦等一眾醬油品牌群雄逐鹿,各領風騷。

而內部層面,加加食品的一系列操作卻失誤連連。首先便是產品定位與渠道方面,醬油市場大環境渠道下沉是大勢所趨,而加加食品依然想走當年的高端路線,一度想往一線城市發展。

但渠道上揚沒有伴隨產品升級,加加醬油在一線城市碰壁,產品滯銷,價格下跌。這時候加加食品再想往下沉渠道發展,卻早已被競爭對手甩開了一個身位。

就拿海天味業來說,早在2013年就將渠道覆蓋到全國300多個地級市,1000多個縣,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當年銷售額達到84.02億元。

現如今其渠道鋪設更是登峰造極,銷售網絡已100%覆蓋了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縣級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渠道鋪設上遠遠落後,讓加加食品距離海天味業等一線品牌的距離越來越大,而千禾味業等後起之秀又在身後狂追不捨。

這種情況下加加食品明顯慌亂了,急病亂投醫,又想靠發展多元化追上來。

確實,相比於海天味業八大系列200多個規格和品種,加加食品的產品太過單一,放在貨架上也是最不顯眼的哪一種。

然而這一回加加食品多元化戰略卻不是產品多元化,而是資本多元化。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攝圖網

從2015年開始,加加食品不再專注於醬油本行,開始了一系列讓人看不懂的操作。

先是在2015年5月,加加食品投資5000萬元獲得雲廚電商51%股權,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

但云廚始終不能實現盈利,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價格將51%股權轉讓。首筆鉅額投資打了水漂。

之後的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但經過6個月磋商,最終因相關各方利益訴求不盡相同而告吹。

到了2018年3月,加加食品又謀劃以47.1億元籌劃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後因陷入信披違規事件被擱置。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加加食品官網

金槍魚釣是一家遠洋漁業企業,與加加食品的關聯八竿子打不著,更何況加加食品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為28.79億元和20.59億元,在資金流並不充裕的情況下併購金槍魚釣,更是被人們稱為是自不量力的“蛇吞象”式收購。

競爭對手高歌猛進,自身戰略屢屢受挫,加加食品處在內憂外患的境地。

雪上加霜,在今年的6月5日,加加食品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這種不光彩的方式回到大眾視野,立在風口浪尖之上。

儘管違規事項已得到整改,但這種負面新聞卻大大損害了加加食品的品牌形象,昔日風光無限的“醬油第一股”正式跌落神壇。

曾比肩海天的

▲圖源:攝圖網

03:加加食品的未來

加加食品還有機會東山再起麼?

理論上是有機會的,目前國內消費市場仍處在上升趨勢,市場潛力大,整個大環境依然適合調味品行業發展。

而加加食品作為二十餘年的老品牌,底蘊仍在,知名度仍在。而眼下加加食品的當務之急,是確定自己的方向。

加加食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加加醬油,而忽視醬油去發展多元化,無疑是本末倒置。

加加食品應重新調整自己的定位,將資金用於渠道建設和研發產品中去,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創新,搭建完善的產業鏈,或許能再次重回正軌,繼續衝刺。

曾經有一副好牌擺在加加食品面前,他們卻沒有好好珍惜,錯過了黃金髮展時期。現在想重回醬油第一梯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若什麼都不做無異於坐以待斃,加加食品的自救行動必須要加快腳步了。

當年的“醬油第一股”,能否重振旗鼓,再一次開闢新的醬油海,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作者簡介:月島主,博古通今的財經達人,探索品牌背後的故事,解讀行業崛起的奧秘。

  • 礪石商業評論:《加加食品:做假賬、忽悠股民,昔日“醬油第一股”的斷崖式墜落 | 礪石》
  • 一號公司:《失控的加加食品不想“打醬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