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殼亂象頻現!賣房、賣資產、靠財政補貼,監管嚴查突擊保殼交易,基礎制度逐步完善

距離2020年不足一個月,上市公司又到了交成績單的關鍵時刻。

近期多家ST公司傳出賣房子、獲補貼的消息,試圖保殼續命。對此,監管部門已嚴查突擊保殼交易。

“今年科創板退市制度首次建立了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的組合類退市指標。這意味著過去瀕臨退市的公司靠賣房、賣資產、財政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簡單拼湊甚至虛構利潤保殼的情況在科創板市場不會出現,這對於創業板和其他主板市場退市制度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孫念瑞12月17日在2019(第十一屆)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表示。

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再度強調,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落實落地。

權威人士指出,賣房保殼、補貼保殼等本質上折射的均不是會計準則和監管問題,而是退市制度問題。科創板更嚴退市制度的推出,令賣房保殼、補貼保殼等亂象不再有生存的空間。因此,應加快推進證券法修改工作,配套退市制度改革,推廣複製科創板退市規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賣房保殼等亂象,據瞭解,目前證監會已啟動退市制度改革。

保殼續命花樣百出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ST個股風險預測,目前共有42家公司的風險預測結果為可能暫停上市。面臨業績虧損或退市等風險,A股上市公司使出渾身解數,賣房保殼等各種花樣“自救”方式頻現。

*ST遊久12月12日晚間發佈公告表示,將出售8套房產,扣除相關稅費預計將增加本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000萬元,上述交易對於瀕臨暫停上市的*ST遊久來說成為“救命稻草”。

不過,公告發布當日,*ST遊久就收到了上交所關於對公司出售房產事項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出售8套房產的商業考慮,相關決策程序是否符合規則要求,相關處置是否符合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是否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請公司披露增加年度8000萬元利潤的具體測算依據和計算過程,且明確交易後續收入確認時點及相關會計準則依據。

保壳乱象频现!卖房、卖资产、靠财政补贴,监管严查突击保壳交易,基础制度逐步完善

連續兩年虧損,已經被實施退市警示的*ST海馬於11月23日發佈關於出售部分閒置房產的進展公告,稱上半年計劃出售的位於上海和海口的401套房產已銷售318套,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為0.74億元。

根據今年5月23日發佈的公告,通過出售這401套房,海馬汽車預計資產處置金額為3.3億元,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7億元。

保壳乱象频现!卖房、卖资产、靠财政补贴,监管严查突击保壳交易,基础制度逐步完善

據不完全統計,四季度以來,已經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賣房公告。此外,獲取地方政府補貼等保殼術同樣在A股上演。

*ST南糖12月9日晚發佈公告稱,12月6日,公司收到南寧市武鳴區農業農村局轉來的“雙高”基地建設補助資金7094.08萬元,是與資產相關的補助。按照相關規定,與資產相關的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分期計入收益。本次公告的政府補助會對公司2019年度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保壳乱象频现!卖房、卖资产、靠财政补贴,监管严查突击保壳交易,基础制度逐步完善

“此前我國新股發行沒有完全實現常態化,加之退市機制不完善,擠過上市的獨木橋就比較難,而一旦上市又似乎進了保險箱,即使業績很差也不見得會被退市。在這種市場環境中,上市後所形成的殼就是有市場價值的。”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分析指出。

監管嚴查突擊保殼交易

頻繁賣房、賣地等行為已引起監管層關注。

監管部門已明確表態,要緊盯年末突擊保殼交易。近期,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已重點開展相應監管工作。

據上交所介紹,年末突擊交易主要有兩類,包括保殼交易和以資金套現為目的的交易。其中,保殼交易主要是試圖“量身定製”,規避諸如淨資產為負、淨利潤連續虧損、營業收入不足1000萬元等退市風險情形。具體形式包括通過土地、房產、股權等各類資產出售實現處置收益,購買子公司增加並表資產或利潤,以資產投資入股確認重估收益,以及通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調節利潤等。

上交所表示,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注重發揮事中監管作用,綜合採取發函問詢、約談中介、提請核查、紀律處分等措施,多方聯動監管、強化問責力度,努力通過監管約束和市場約束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揭示交易實質,及時制止不當行為。

今年以來,深交所也對*ST海馬等“保殼”行為下發關注函。通過精準監管,在市場公開約束下,部分上市公司主動取消或調整了一些明顯不當的突擊交易。

科創板退市制度亟待推廣

權威人士指出,賣房保殼、補貼保殼等亂象,之所以多年來屢禁不絕,並不是退市監管不嚴,也不是會計準則問題,本質上是退市制度設計問題。我國一直實施以連續多年盈利為核心的上市標準和連續多年虧損為核心的退市指標體系。在這種制度基礎下,圍繞著“不能連續虧損”而產生的各類“花式保殼”層出不窮。

“在‘遊戲規則’之內打‘擦邊球’,財務上又不違反規定,執法部門只能對其進行問詢警告。”中國人民大學營商環境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葉林指出。

可喜的是,目前科創板更嚴退市制度的推出,令賣房保殼、補貼保殼等亂象不再有生存的空間。

權威人士指出,“花式保殼”在科創板試之所以行不通,是因為科創板退市標準較其他板塊做到了“有收有放”。科創板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上交所即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這意味著,一方面上述利潤指標需要扣除非經常性收益,而賣房、補貼等則屬於非經常性收益,因而賣房保殼等亂象在科創板沒有意義,另一方面則明確了企業只要主營業務收入達標,不是殭屍空殼企業,將不再單純因連續四年虧損強制退市,這也打消了那些有主業但僅僅因為連續虧損企業為規避退市而造假的利益驅動。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配合證券法、公司法修改,如何圍繞科創板退市制度改革總結、完善、推廣,是明年要著力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如果科創板的先進制度能在其他板塊落實,配套法律制度修改基本落成,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將更進一步。

趙錫軍認為,保殼問題與上市和退市制度改革均有關聯,隨著A股發行上市常態化,退市制度改革理應同步推進。

《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本月正式印發。《行動方案》提出要積極推動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早日落地,做好深市全面實施註冊制改革的準備工作。

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看來,《行動方案》的下發,說明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加快推行,創業板實施註冊制之後會更加市場化。在本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中如何改革退市制度,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