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時代,800年前的古法技藝不容失傳,69歲的土陶匠人令人感動


新疆喀什,這座具有21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城,不僅有燦爛的歷史文化,也有豐富的美食小吃,還有充滿匠人之心的傳統藝術。在喀什,如果說歷史遺蹟和特色風味不能錯過的話,那麼那些藏在人群裡和古蹟中的手藝人與民俗風情是一定要去感受一番的,不論是與手藝人對話,還是與古老物件對話,喀什古城的千年魅力頓時顯現。

在老城裡,名氣最大並且普遍存在的手工藝就是土陶製品。本地人如果要來買土陶,一定會去土陶一條街。什噶爾老城東南端黃土高崖上有一條當地人才熟知的小巷:闊孜其亞貝希巷,意為高崖上的土陶。據說,這條位於喀什老城內地勢最高的這一條長達數百米的“高崖”,於歷史上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傳東漢名將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跡。

喀什土陶製品被稱為“泥巴藝術”,考古學者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土陶,到了漢晉時代發展為彩陶。今天的喀什土陶,除了在傳統土陶工藝上大膽創新,還同時必須實用性和觀賞性,最受人們喜愛的還是仿古土陶,不上色,以自然顯露,看著古樸,摸著粗曠。


再過不久,積極迎來2020了。69歲的土陶傳承人吐爾遜·肉斯坦木正在為我們展示他製作的土陶,在手上製作的每一件土陶不僅是藝術品,也像是一個孩子。他從17歲開始製作土陶至今,已有半個世紀,是這個製陶家族的第7代傳人,在這條以“製陶匠”命名的街上,他算得上是資歷最深的手工製陶人。

喀什土陶歷史悠久,在喀什市西南50多公里的烏帕爾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罐、缽、盆、小杯等大量土陶。古老的土陶工藝用河泥做原料,然後制胚、晾曬、上釉、燒製。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圖紙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經驗。每一件看似相同的土陶製品,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的。

像這樣古樸又不乏精緻的小碗,是65歲的土陶傳承人吐爾遜·肉斯坦木親手所制。它實在可愛精巧,忍不住買了5個送親朋好友。在隨著科技不斷髮展,電力已經大幅度的替代手工的時候,吐爾遜·肉斯坦木一直在使用傳統手工工藝,堅持著最原始的傳承,他作為兄弟姐妹中唯一傳承了祖輩手藝的人,吐爾遜·肉斯坦木聲稱:“千年喀什的工藝溫度和魅力是現代電力無法傳承的。”


比起上了釉彩的土陶,仿古土陶似乎是有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美感。土陶一條街上的大多數土陶製品,都是“原色”的。吐爾遜·肉斯坦木的土陶小店也不例外,不論是店內還是店外,出售和擺設的基本上是沒有上釉彩的仿古土陶。除了使用河泥,一種叫“色格孜”的土質也深受歡迎,這種泥土質地細膩,粘性強牢,是製作土陶器的絕好材料 。

相傳,這種“色格孜”的土質是由800年前的一個土陶匠人發現,於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個土陶作坊。吐爾遜·肉斯坦木說,雖然電動裝置旋轉成型轉盤可以省很多體力勞動,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匠人依然在使用傳承了800多年的古老傳統方法:採用地下的千年泥土,使用木製的腳踏旋轉坯盤,用手捏塑、用草木燒窯等等。

土陶製品除了水壺,碗,還有 碟 、盤、罐等等。這些仿古土陶,既可以做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做裝飾的精美工藝品。在喀什老城的家家戶戶都可見土陶的身影,許多出售土陶的店鋪,基本上都遵循傳統手工藝,拒絕現代電力。除了65歲的吐爾遜·肉斯坦木,也有不少其他年輕的土陶工藝人也表示,想要將千年的喀什土陶很好的傳承下來,必須靜下心,靠自己的雙手去完成。


街頭,一遊客站在琳琅滿目的土陶跟前,大大小小的土陶各色各樣,不同造型不同風格,它可能來自不同匠人之手,可能是同一個手藝人的心血之作,在融入了傳統文化的同時,或許也不乏現代審美。但不論它怎樣創新,歲月和歷史的沉澱,令它成為喀什古城裡最具有生命力的文明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