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聚力脫貧攻堅

龍江:“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聚力脫貧攻堅

龍江:“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聚力脫貧攻堅
龍江:“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聚力脫貧攻堅

巍巍高黎貢之巔、濤濤龍川江之畔,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它叫龍江。這裡,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稟賦、物產富有,古有“南方絲綢之路”穿過,是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窗口;這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人傑地靈、宜居宜遊,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是雨屏龍陵的重要糧倉。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江鄉黨委政府依託“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三大優勢,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貧困得以摘帽、鄉村得到振興,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勝利。目前,全鄉實現了7個村脫貧,921戶3591人擺脫貧困,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一條江”突出區位優勢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龍江鄉地處龍陵縣北部,距縣城33公里,東與鎮安接壤、南與龍山毗鄰、西北與騰衝隔江相望,龍川江由北向西沿境而過。最高海拔2421.7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降雨量1900毫米、平均氣溫17.9℃,屬典型的立體氣候類型。

這條江,孕育著194.8平方公里的國土、澆灌著2.98萬畝的耕地、滋潤著17.9萬畝的林地,森林覆蓋率達74%;這條江,覆蓋著15個村(社區)、184個村民小組,養育著9309戶、31437人,實現了農村經濟總收入4.18億、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沿江而上,一條條寬敞明亮的水泥路聯通了村村寨寨,車輛在路上穿行、機器在田裡轟鳴,四季變換的農作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電站攔江而建,溫泉噴湧而出,江中盪舟打魚,江畔觀光攝影,拉動著地方經濟。順江而下,龍川江像一條巨龍一瀉千里,特大橋橫跨天塹、佑民橋連接毗鄰,兩岸往來頻繁、龍騰友誼共進,活躍著旅遊經濟。

“一條江”的區位優勢,開闢了一個天,浸潤了一片地,養活了一方人。

“二片葉”突出產業優勢

山上綠色茶葉、山下生態菸葉,產業優勢互補、助農增收致富。近年來,龍江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積極發展烤煙茶葉“二片葉”產業優勢,助推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烤煙已成為龍江人民脫貧致富的“黃金葉”。“外出打工吃不飽,不如回家種菸草”是建檔立卡戶杜新波過去打工經歷的感受。“因為我沒有文化,沒有一技之長,年紀又偏大,只能找點工錢低的活路做做。”“過去,我家沒有致富門路,成了貧困戶。自從種了烤煙,收入有了保障,脫掉了‘貧窮帽'。今年,我種了27.8畝烤煙、收入11.6萬元。烤煙產業,成為了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葉子’!”像他這樣靠發展烤煙產業脫貧致富的建檔立卡戶還有很多,比如杜新權種了21.7畝、收入7.9萬多,付先斌種了18.3畝、收入7.2萬多,烤煙收入上萬元的建檔立卡戶就有140戶,佔了90%。

近年來,龍江鄉堅決把烤煙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把鞏固核心煙區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把菸農致富作為檢驗脫貧成效的主陣地,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產業發展理念,高起點謀劃、強烤煙產業、助脫貧摘帽,讓烤煙產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基礎。

著力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進一步壓實烤煙生產工作責任,加強田間管理烘烤培訓,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精準培育“以煙為主、精於種煙”職業菸農,增強烤煙產業發展能力。據瞭解,今年龍江鄉種植烤煙7280畝,交售菸葉2萬擔,實現產值2994.4萬元、均價29.94元、畝產值4077元,惠及13個村、118個組、645戶菸農。其中,建檔立卡戶156戶,種植997.2畝、產量13.7萬公斤、產值403.7萬元、均價29元、畝產值3994元,戶均增收2.59萬元,實現了政府、企業、菸農“三贏”,達到了產業落地生根、貧困摘帽拔根。

茶葉已成為龍江人民脫貧致富的“生態葉”。眼下到了茶葉採摘的季節,走進龍江鄉新寨村,綠意盎然、新芽萌發,一排排的茶樹漫山遍野,隨著山勢延綿起伏,茶農們沐浴著陽光,採摘大自然的饋贈,收穫一季綠葉飄香。在收購現場,只見茶農們人背馬馱、摩托拉運,將一袋袋鮮葉過磅交售、清點鈔票、笑逐顏開。建檔立卡戶李正國滿臉喜悅:“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別的做不了了,也就只是管管這幾畝茶地,每年也能掙個七八千塊錢。茶葉,可是我們家脫貧摘帽的主要產業呢!”在茶所加工廠裡,機聲隆隆、熱火朝天、香氣撲鼻,工人們認真按照採菁攤放、分篩分級、滾筒殺青、吹揀葉片、回潮揉捻、機械“排條”“理條”初烘、攤放揀剔復烘裝袋等工藝流程正忙碌地加工茶葉。春茶的幽香飄滿了整個生產車間,一批批“新寨綠茶”新鮮出爐。茶企呈現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茶所業主李發光介紹:“每年,我收來粗加工的茶葉大約有七八十噸,主要賣給騰衝茶商。”一片葉子,帶動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近年來,龍江鄉堅持把茶葉作為富民強鄉的重點產業來抓,著力擴大茶基地、提升茶品質、做大茶品牌、開拓茶市場,全鄉品質立茶、品牌興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成效顯著,為山區群眾拓開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幸福路”。該鄉按照“整村推進,改造一片、鞏固一片、增效一片”的茶園發展思路,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採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互聯網”的運作模式,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15個、茶葉加工企業46個。實施科技興茶戰略,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抓培訓、辦樣板,積極引導企業走科企結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推進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以大帶小、以精帶粗”的要求,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創新茶葉經營體制,引進精品“龍眉茶”企業,推進茶葉產業化進程,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2019年,全鄉種植茶葉1.78萬畝,鮮葉產量1230噸,實現產值2250萬元,惠及農戶6053戶26104人,戶均增收1011元、人均增收617.5元,取得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茶葉產業已成為龍江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為整鄉脫貧、實現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片葉”的產業優勢,串起了貧困人群的“脫貧夢”,撐起了貧困山區的“致富夢”,邁上了龍江大地的“小康夢”。

“三張牌”突出特色優勢

“紅細軟”谷滿倉、“稻花魚”田飄香、“鄉村遊”人興旺,構成了龍江鄉“三張特色品牌”,萬畝梯田、稻花魚節、鄉村旅遊,正成為龍江鄉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紅細軟”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一品牌”,成為“雲南六大名米”。近年來,為打造“魚米之鄉”,做強“稻花魚節”,龍江鄉穩定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農業優質產業。2008 年,水稻品種“紅細軟”引進推廣,優質稻米因米粒呈紅色,米粒細長、口感好而得名。2013年,“紅細軟”入選“雲南六大名米”。為擴大種植規模,打造“萬畝優質稻基地”。該鄉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累計投入資金130多萬元,舉辦“雲南省水稻高產創建核心樣板”8千餘畝。注重培育龍頭企業,擴大種植規模;實施品牌戰略,實現產品標準化;建立營銷隊伍,擴大市場銷售,促進“紅細軟”稻穀產業不斷髮展。2019 年,全鄉種植 水稻1.89 萬畝,產量 8800 噸,產值 2464 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 906 戶種植 1600 畝,產量742.4 噸、產值 207.8 萬元,戶均增收 2294 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稻花魚”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二品牌”,成為糧下增收“新引擎”。近年來,龍江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結合全縣脫貧摘帽任務,將“稻花魚”作為產業扶貧主打項目來培育,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田間管理,全面提升稻花魚品質。全力打響稻花魚品牌,以舉辦稻花魚節為抓手,竭力推動稻田養魚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新業態,大力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綜合體。如今, 龍江“稻花魚”逐步形成了以稻花魚為龍頭的“珍品”系列農特產品品牌,帶動了電商、農特產品及鄉村旅遊發展。2019 年養殖稻花魚 6500 戶,放養面積 1 萬餘畝,實現產值 1800 餘萬元,戶均增收2000 餘元,帶動農戶開辦農家樂 120 餘家,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幫助群眾實現穩定脫貧上初顯成效。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鄉村遊”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三品牌”,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金秋十月,谷黃魚肥。正當全國上下在喜迎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熱潮下,在滇西的龍川江畔,一場以“慶豐年助脫貧”為主題的國慶稻花魚節也在激情上演。只見一輛輛掛著“京、川、浙、閩”牌照的跑車,穿越320國道,駛過保騰高速,排滿了龍江河谷,住滿了農家客棧。金黃的稻田裡,稻浪滾滾、田魚歡跳、人聲鼎沸,一家三口捲起褲腿、下田摸魚、其樂融融。農家小院裡,吃魚品茶、談天說地、歡聲笑語。捉魚大賽現場,選手人頭攢動、你追我趕、摸魚捉魚、爭搶第一,觀眾擠滿田野、視頻拍照、搖旗吶喊、激動不已。廚藝大賽現場,選手們選料精緻、刀工嫻熟、燴炸燉炒、花樣翻新,郭永禮的“魚帆風順”、王林巧的“油炸黃金魚”、赧安芝的“傣味手舂魚”技壓群雄、大展魚宴、造型別致、色味俱全,將龍江稻花魚發揮得淋漓盡致。36道芳香四溢的稻花魚宴,讓四方遊客不僅飽了眼福,而且飽了口福,陶醉於一場稀世罕見的饕餮盛宴之中。攝影展覽現場,一幅幅精美作品,展示了龍江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諧發展。農特產品現場,商賈雲集、特產豐富、琳琅滿目,讓你大開眼界、愛不釋手、滿載而歸。文藝晚會現場,“自強誠信感恩”文藝晚會、脫貧攻堅文藝晚會、慶豐收文藝晚會、篝火晚會,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展現了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樂民,反映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這只是龍江鄉舉辦“稻花魚節”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龍江已舉辦稻花魚節4屆,共接待遊客5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800多萬元。通過節慶的舉辦,提高了龍江對外知名度,推進了農村生態旅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龙江:“一条江二片叶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三張牌”的特色優勢,稻魚遊協和發展,活了農業、富了農民、美了農村,擦亮了龍江“三張文化旅遊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