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通讯员秦卫红 刘平 记者罗瀚 胡新金

在抗美援朝战场屡立战功,他不求闻达、深藏功名,如果不是镇委书记许安高走访贫困户得知,别人根本不知道他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2月20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湖北省监利县桥市镇小康村(原安桥村)九旬老人梁贤广的家,采访了这位92岁高龄的老兵,记下了他封尘60年的传奇故事……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坚守报国志 牢记使命砥砺行

1928年3月17日,梁贤广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桥市镇安桥村(现小康村)一个普通农家,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苦难深重,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与蹂躏,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老人一家同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民一样,遭受兵燹水患之灾,过着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贫苦生活,年轻的他就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1950年6月20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儿子,23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弃田从戎,于次年应征入伍,报效祖国,光荣地成为华北军区66军197师589团二营六连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据老人介绍,他当时所在的589团前身系察绥游击队(据史料记载,该游击队1940年春与八路军120师359旅的雁北支队合编为雁北支队,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1949年2月改编为第66军197师589团),是华北军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享有很高的名誉。在部队,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和乡亲们的重托,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以弥补学业上的“先天不足”,成为全团当时少有的几个优秀学员。1952年1月,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在枪林弹雨中,身为排长的他带领战士奋勇杀敌,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后来朝鲜战争胜利后,在毛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下,无数热血青年都把“我为祖国寻宝藏”作为人生理想,他也不例外,主动向部首长申请转业到工作环境艰苦的原鄂东地质勘探队(今湖北黄石市)第一探矿工程大队工作,在工作期,他勤学苦炼,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很快成为了工程队有名的地质勘探钻探能手,把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矿产资源勘探事业。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深藏功与名 彰显军人本和色

对于自己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不管是在单位工作还是回乡务农,梁贤广老人从不向别人谈及,更谈不上炫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老人原单位机构改革,精减人员,为了减轻单位负担,他又主动带头,向单位申请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桥市镇原安桥村)开展农业生产,自此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不久大女儿梁华成、二女儿梁华珍、小儿子梁盛芳陆续来到这个家。儿女们一的到来,虽然给这个贫苦农家平添了许多欢声笑语,但对于老人来讲,家庭给他更多的是一份压力和责任,为了把子女们抚养成人,没日没夜地劳作,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却仍然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父辈留下的三间低矮泥巴房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和过早染白的华发,村邻们好心地劝他:“贤广,你是退伍军人,又上过战场打过仗,为什么不找政府解决你家的困难呢。”老人总是笑着说:“我的战友有的牺牲了,而我还能活着回家就不错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再说,政府现在也有难处啊!”就这样,老人为了坚守那份“赶考”初心,克勤克俭,从不向政府提任何要求,也不占村集体一分一毫的便宜,一家人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那时候,因为贫穷,老人现已55岁的儿子梁盛芳错过结婚的年龄,至今仍孑然一身,踽踽独守,离家外出打工,几年难得回家一次。2007年,与老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也因积劳成疾离他而去,如今老人一个人独守老宅,饱受着无尽的孤独……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弘扬正能量 慈心善举撼人心

走进桥市镇小康村陈家墩梁贤广老人的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间墙体尚未粉刷、门窗都是木质的砖混平房,家里除了一台旧电视机、一张床、几把椅子和一桌小方桌外,别无他物,但摆放整齐,当我们与老人聊及他的生活时,老人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老人原来的单位――原鄂东地质勘探队第一工程大队每年还给他寄5000元生活,县民政部门也按优抚政策给他落实了千元的退伍军人补贴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也还过得去。据村民们讲,老人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赌钱,但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经常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资助别人。2015年,老人生病住院期间,得知同病房的病友段先春(桥市镇三江村)因丈夫患病早世,家庭特别困难时,他毫不犹豫的拿出2000元帮她支付住院药费。当他得知本村青年孟祥鹏患结核脑膜炎后,他又柱着拐杖,亲自上门看望并送500元钱给他,并鼓励他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熟悉老人的都说他“憨”,说他“傻”,但老人不以为然,总是笑着说:“我这么一把年纪了,也不需要太多的钱用,能帮一下别人就帮一下。”老人朴实无华的话语,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乐善好施的义举在村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无形的道德丰碑。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从枪林弹雨走来,从岁月磨难中度过,现在已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每天都要到村里走上一圈,有时还到离家2公里外的桥市街集市逛一逛,看一看,心中充满了对生养他的黄土地刻骨铭心的眷恋。在家中,与老人相伴的的是一台旧电视机,他说那台电视是他的知心朋友,什么事都告诉他。当谈起党的好政策时,他总是滔滔不绝,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是写满灿烂。“国家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百倍珍惜……”老人随到哪里,都要谆谆教育后辈。对这位深藏功名、淳朴善良和胸怀博大、富有爱国情怀的老人,我们默默祈祷,衷心祝愿梁老身体健康,多享几年清福!

一位监利籍抗美援朝老兵的爱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