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摘要:與港珠澳大橋媲美的深中通道,是伶仃洋上的又一項世界級“超級工程”。它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正在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伶仃洋大橋施工現場航拍

今年以來,廣東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170個,年度計劃投資6500億元,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工程、產業工程和民生保障三個方面內容。數據顯示,1-10月,省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6428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98.9%,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近日,跟隨省宣“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重大工程項目巡禮”採訪團的腳步,南都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深圳、汕頭、惠州、中山、揭陽等六地市發現,與基礎交通相關的建設項目無疑是“重中之重”: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建設、深中通道項目、贛深鐵路廣東段、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廣東交通脈絡建設正不斷向“海、陸、空”多維度縱深,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產要素向國內乃至國際的廣泛流動。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南沙港四期工程 建成後將位於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11月11日,南都記者來到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建設地,放眼望去是廣闊平坦的“黃土地”,此時距離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過去了10個多月。別看這片“空地”相對“靜默”,該項目投資管理部負責人何業科表示,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將建成具有廣州特色的智能化集裝箱碼頭。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以其創新的建設理念和運營方式樹立起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標杆。”何業科介紹,項目集新一代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5G等先進技術於一體,制定了全球首創“單小車自動化岸橋、無人駕駛IGV、堆場水平佈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的廣州方案。

據瞭解,應用了無人駕駛技術的智能導引車(下文簡稱IGV),其駕駛級別相當於無人駕駛L4級,讓港內實現無人運輸。同時,智能引導車採用鋰電池變頻驅動形式和定點自動充電的設計理念,實現零排放和無限續航,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港口。

“南沙四期項目預計2021年建成,之後港區每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預計能夠超過1800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何業科透露,屆時南沙港區集裝箱能力佈局將更加完善,整體能力提升促進規模運輸的優勢將凸顯,進一步提升廣州港的港口物流競爭力和港口集聚輻射力。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效果圖

深中通道 項目建成後或成“中國標準”

與港珠澳大橋媲美的深中通道,是伶仃洋上的又一項世界級“超級工程”。它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正在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據瞭解,該項目採用東隧西橋方案,全長約24公里,主要由長6.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主跨580米中山大橋、長約13公里非通航孔橋、東、西人工島以及深圳機場樞紐(地下部分)、萬頃沙(部分工程)、橫門樞紐(部分工程)3處互通立交、1處綜合管理處、1處養護救援區等關鍵構造物組成。它採用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的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項目總預算約446.9億元,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

歷經15年的艱辛論證與準備,2016年12月,深中通道項目主體工程西人工島順利開工;半年後,深中通道項目初步設計順利獲得交通運輸部批覆。現如今,西人工島已完成築島,正在開展島壁拋石施工;東人工島已完成堰築段清淤、鋼板樁打設、塊石回填、沿江高速保護鋼板樁及鋼管樁施工等工作;在沉管隧道主體工程方面,鋼殼製造已完成E1、E2管節並已移交珠海桂山島。

“伶仃洋大橋是該橋樑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目前主墩的樁基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承臺的施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告訴南都記者,現階段項目整體進展比較順利。“等項目建成之後,它必然會提升成為整個行業乃至國家在跨海通道建設上的一箇中國標準。”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