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采铜铸钱,以资军用,流通之久难以想象,一直到了民国初期

吴三桂自康熙十二年举兵反叛,到康熙十七年病逝,叛乱期间已无朝廷粮饷,即便处心积虑,多年积攒,但巨大的各项开支,从何而来?

《清史稿》记载:“是时云南、贵州、湖南地皆入三桂,通番市,以茶易马,结倮儸助战,伐木造巨舰,治舟师,采铜铸钱,文曰‘利用’。所至掠库金、仓粟,资军用。”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得知,吴三桂的收入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举兵北上途中抢劫地方库金和粮草,以资军用;二是“采铜铸钱”,所铸钱币称为“利用”。


吴三桂采铜铸钱,以资军用,流通之久难以想象,一直到了民国初期


“三藩”作乱期间,吴三桂及其党羽一共铸造三种铜钱,“利用”只是其中的一种,期间一直在云南、贵州和湖南三省之间与清朝的官钱混合使用,使用时间也最为长久。据考证,“利用通宝”流通和使用最广的是湖南澧水流域临澧澧县一带,一直到了民国初期才停止使用。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阳称帝,改元“昭武”,所铸铜钱为“昭武通宝”。


吴三桂采铜铸钱,以资军用,流通之久难以想象,一直到了民国初期


吴三桂仅仅做了短短五个月的皇帝,其后他的孙子、吴应熊庶子吴世璠继位称帝,改号“洪化”,铸“洪化通宝”。


吴三桂采铜铸钱,以资军用,流通之久难以想象,一直到了民国初期


吴三桂当时依靠哪里的资源开炉铸钱呢?据说在云南北部的大雪山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了两处钱厂遗迹,相传为吴三桂私铸铜钱之所。更有传言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森林里的春笋拔节顶起了一串串铜钱,被进山采笋之人发现。这片原始森林位于现在的云南省威信县境内。

据统计,威信县是云南省15个重点采煤县之一,煤炭资源遍布全县10个乡镇,遥测储量达40亿吨。如此巨大的煤炭储量为铸钱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而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铜矿。据统计,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958.88万吨,最重要的分布区是玉溪(278.85万吨)和昆明(271.84万吨),两地铜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左右。

玉溪距离威信约740公里,昆明距威信大约600公里,无论从哪个地方运输铜矿石到威信都可以满足铸钱所用。

如今“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依然可以在古币市场中见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