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 切實增強農民工獲得感、幸福感

我縣作為農民工輸出大縣,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34.333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20.9652萬人,其中省內轉移就業11.3008萬人,省外轉移就業9.6644萬人。作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縣積極完善機構設置,抓實抓細各項工作,不斷完善服務工作和內容,全力為農民工朋友提高更好的服務保障。

提升獲得感:返鄉創業好處多多

如今農民工返鄉創業在榮縣成為了熱詞,長山鎮真武山下的稻魚稻蝦稻蛙養殖正熱火朝天,正紫鎮衛星村“五花八門四季鮮”的水果長勢喜人,河口鎮小井衝村養殖鴕鳥名氣越傳越廣……在廣袤的榮州大地上,星羅棋佈間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勾勒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畫卷。“農村大有幹頭!”“自己跟自己打工!”“帶領大家一起致富。”這期間,湧現了一批批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立足實際發展產業,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增收致富。

“我過去曾漂泊在外務工掙錢,現在返鄉流轉外出打工家庭的土地經營,不讓土地撂荒,我的目標是未來三年流轉土地規模達到500畝,帶動當地近100人園區務工。”正紫鎮衛星村6組村民57歲的曹國洪這樣編制著發展規劃。曹國洪在初中畢業先後在學校做麵包、場鎮經營副食品、湖南和新疆打工、返鄉從事建材經營、從事建築業……“三心二意”“多崗鍛鍊”,直到2016年他才踏上返鄉創業的路,至今流轉土地200餘畝投資近1000萬元創辦了“五花八門四季鮮”創業園。

通過優秀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良性互動新格局,實現從外出打工“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鄉創業“一人致富、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

為進一步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我縣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從產業發展、政策配套、金融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支持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同時積極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幫扶模式,整合農村閒置土地、涉農優惠政策等資源,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協會、返鄉創業示範園和孵化基地等平臺,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創客空間、設備設施、項目孵化等配套服務。截至目前,全縣返鄉創業人數1.1萬餘人,創辦經濟實體1400餘個,創業吸納就業5.4萬餘人,今年已為52名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80萬元,提供就業見習崗位85個,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1039個。

增進幸福感:惠民舉措福利滿滿

參加培訓、現場招聘、保障農民工權益……我縣相關單位積極採取措施,提升農民工技能素質,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一年來,縣總工會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0人次,為140餘名貧困農民工家庭子女提供圓夢助學金19萬餘元, 提供無償法律諮詢援助50餘人次,切實肩負起為農民工朋友維權的使命。

“截至目前,我縣已開展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會等各類招聘會28場次,提供就業崗位5500餘個。”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縣從搭建就業平臺、創新培訓模式、提供資金支持等方面入手,多舉措推進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後在保華鎮、雙石鎮、於佳鄉等鄉鎮開展培訓15期,培訓人數共490人。

針對農民工“憂”薪問題,我縣著力完善農民工欠薪治理體系,創新措施方法,狠抓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治理,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今年以來,辦結欠薪案件76起、追回欠薪3490萬元,欠薪案件數、金額分別同比下降31%、38%。為有效遏制欠薪行為,我縣督促用人單位建立勞務實名制管理平臺,對農民工進行實名管理,並在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專戶,建設單位按工程進度撥款,由銀行直接代發農民工工資,防止分包商挪用;嚴格執行工資保證金制度,要求建設、施工單位分別繳納工程價款的5%作為農民工工資保證金。

12月16日,這是值得關注的日子,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舉行授牌儀式,全縣20餘萬農民工從此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有了專門的“貼心人”,架起了暢通的“連心橋”。作為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由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代管,主要負責農民工就業創業、引導返鄉創業、職業技能培訓、維權救助、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的業務指導,承擔農民工服務網站、農民工建檔立卡、基本信息數據庫的運行維護等工作。“今年,我縣按時完成了農民工服務平臺建設,據平臺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我縣各鄉鎮、縣級各單位相關農民工服務政策法規、我的家鄉等版塊信息錄入1030條,約佔全市3728條的27%。”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完成《榮縣農民工服務指南》等手冊資料的初步收集工作。同時按照省總工會‘農民工平安返鄉’活動的安排部署,完成了兩趟免費返鄉專列乘坐人員統計報送工作,確保在外農民工元旦、春節期間順利返鄉。

返鄉創業就業,出門在外的農民工們,將外面的新觀念、新經驗帶回廣大農村,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助力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堅持把服務保障農民工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來抓,緊密結合實際,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做好農民工工作,不斷增強廣大農民工朋友的獲得感、幸福感。(劉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