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05年,簡介俄國在對馬海戰中被日軍擊沉的11艘戰列艦


1904年2月—1905年9月,日俄為爭奪我國東北和朝鮮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戰爭。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日本取得甲午戰爭的勝利後,其確定的“大陸政策”與俄國推行的“遠東政策”相沖突;其二,沙俄為遏制日本在東北和朝鮮的擴張,聯合德國和法國干涉還遼,致使日本懷恨在心。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

和甲午戰爭一樣,日本在日俄戰爭中也採取了突襲策略。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在仁川和旅順口同時發動對俄艦隊的突然襲擊。10日,沙俄對日宣戰,但8月7日的黃海海戰卻遭到了日軍重創。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奧斯利雅維號”戰列艦。

與此同時,日本陸軍也發動了對俄攻擊。經過激烈爭奪,俄軍相繼戰敗於“遼陽戰役”、“旅順戰役”。最後一次“奉天戰役”,雙方動員參戰兵力60餘萬。最後,日軍以傷亡7餘萬人的代價擊敗沙俄軍隊取得勝利。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


1905年5月27日,沙俄從歐洲調來的第2、第3太平洋艦隊抵達日俄戰場。於是,對馬海戰爆發。此戰日軍以逸待勞,預先設下埋伏,沙俄艦隊再遭大敗,38艘軍艦僅有寥寥幾艘突圍逃脫,其艦隊司令羅傑斯特基亦被俘虜。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博羅第諾號”戰列艦。

對外戰爭的失利,引起了沙俄國內對政府的嚴重不滿,其國內相機爆發革命浪潮。而日本由於戰爭的消耗也近乎精疲力竭,亦欲結束戰爭。1905年9月5日,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兩國在美國的朴茨茅斯簽訂了和約。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偉大的西索伊號”戰列艦。

根據條約規定,沙俄承認朝鮮為日本的保護國,把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和從長春到旅大間的鐵路讓給日本,並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此外,日俄兩國還以“保護滿洲鐵路”為由,在附約上規定:他們有權在各自霸佔的鐵路沿線駐軍。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納瓦林號”戰列艦。


1905年底,日本強迫清朝承認將旅大租借地和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以及開放遼陽、長春、哈爾濱等16地作為日本通商和居住的地方。與此同時,他們還奪取了安東—奉天的鐵路經營權。這還不算,日本為徹底吞併朝鮮,強迫朝鮮承認“保護條約”,並設“通監”對其統治。如此一系列的鋪墊,日本儼然成了中國最大的隱患。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海岸防禦艦。

反觀清朝統治者,面對這場在自家國土上進行的戰爭,它竟宣佈保持中立。日俄戰爭影響深遠,此戰奠定了日本在東亞擴張的基礎,埋下了日美衝突的隱患。圖為“波瓦塔爾號”戰列艦

後來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日美矛盾開始加劇,如1907年日本製定的《帝國國防方針》,美國被列為僅次於俄國的假想敵國,這種情況隨著美國在一戰中迅速崛起而越加明顯,這最終導致了1941年的珍珠港事變。正如列寧所言:近十幾年來這兩國家的經濟發展,積下了無數的易燃物。因此,這兩個大國必然會為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而展開激烈的搏鬥。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尼古拉一世號”戰列艦。


當然,日俄戰爭的影響還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它引起日本政壇內部的大調整。日俄戰爭後,軍閥集團控制軍機要署。他們為了左右國政,刪除了參謀本部條例中的第三條:“總參謀長起草國防計劃及有關用兵命令,經天皇批准後交給陸軍大臣,參謀本部的任務規定只有一條,參謀本部乃掌管國防及用兵事務之機構。”無疑,這極大地擴大了日本軍閥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行動自由。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謝尼亞溫海軍上將號”戰列艦。

於是,日本軍閥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對本國國民進行軍國主義的宣傳教育,向其灌輸“武士道精神”,讓其成為軍國主義擴張的炮灰和工具。圖為被日軍擊沉的沙俄“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號”戰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