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造成北京10萬房價的背後,上市公司才是最大元凶

同樣是人,有的人靠炒房早已實現財務自由,而每日金融為攢夠首付,每天加班到凌晨12點。

你們有沒有想過,誰才是中國最大的炒房團

​炒房客?投機者?

其實是上市公司!

12月13日,6家非房地產上市公司賣房賣地,總計到手5.5億元。

佛慈制藥賣了蘭州兩塊地,進賬1.03億元;

ST遊久將浦東的8套房產公開掛牌出售,評估價值1.55億元;

全新好擬以2500萬元的價格賣11套房;

東方鉭業對外出售北京千鶴家園小區11套房,預估價8756.69萬元;

廣西洲際將林木及相應的林地使用權轉讓給六萬林場,獲得1.7億元收益。

一次出手,就是幾千萬上億的買賣,可見上市公司們手裡囤有大量的房子。

然而,在冠軍*ST海馬面前,這些都是小嘍囉。

*ST海馬,今年總共賣出401套房,得到金額3.34億元,歸母公司淨利潤1.7億元。

有錢時多買房升值,沒錢時賣房還債,已成為很多公司的做法。

2016年9月21日,*ST寧通B賣掉北京市西城區槐柏樹街兩套房產, 獲得2272.62萬元利潤,幫助公司跨過退市的風險。

上市公司炒房賣地,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2017審計署工作報告顯示,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涉及房地產資產閒置。

截至2017年 6 月 26 日,A 股 3582 家上市公司中,共有 1656 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合計持有市值 9904.66 億元。

而2017年,中國總共才賣出1.3萬億的房子。我們假設有一半是早期入手的房子,那麼2017年上市公司買了中國近50%的房產。

其實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從未披露財報的非上市公司,也是幕後大黑手。

為什麼上市公司有錢拿去買房,卻沒錢用來提高生產?

買房,實現財富增值

“房地產升值快,而企業併購或其他財務投資渠道又比較狹窄,投資房地產是資產升值的一個好渠道,特別是當公司主營業務處在瓶頸期或利潤下滑比較明顯時。”

成都某房屋中介李強對每日金融說。

不僅如此,公司炒房還有諸多好處:

1、避開限購

我們就以成都為例,居民必須連續交滿2年社保,才有購房資格。

而對於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買房條件更苛刻。

但是,嚴格的限購只針對個人,並不規範公司。

政策允許公司把房子充當員工宿舍,也可租出去,甚至做他用。

有些聰明的公司,買很多房子,然後以“獎勵”的形式,發給老闆。

2、可以避稅

根據現在會計準則,公司不論買房子,還是土地,都可以用作增值稅抵扣,可做折舊成本計算。

購房後,公司不但可少交稅,還能獲得房子的增值紅利。

一增一減,是個明白人就會算賬。

3、房子,才是上市公司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

如果問,最近10年來,中國有什麼資產一直上漲不迭。

房子!

深圳房價上漲近5倍,年化上漲約20%。

上海和北京的房價有4倍以上的增幅,年化上漲約18%。

而公司要實現每年10%的增長,幾乎80%以上的公司都做不到,更別提年均20%的增長。

上文提到的*ST寧通B賣完兩套房產後,增值率達1651.68%,保守獲利在2000萬以上。

揭秘!造成北京10萬房價的背後,上市公司才是最大元兇


這不算啥,還有更奇葩的。

因為持有的土地被拆遷,廣州浪奇最高獲得25.87億元的補償,是上年度淨利潤的78倍。

看到沒?即使什麼都不幹,公司房子一賣,拿到手的錢比用心開發技術的主業還多。

只有“傻子”才會像華為一樣,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產品。

買房,才是老闆們經營企業的王道。

2018年6月,審計署發佈的《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警示,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涉及房地產資產閒置以及炒房現象。

公司炒房行為不僅擠佔了剛需族的購房空間,更成為房價飆漲的一大推手。

公司炒房,比炒房客危害大

“的確有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或者私人企業,因老闆個人沒有買房資格,就利用企業來買房或炒房。隨著房價不斷高漲,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公司炒房會造成市場需求在短期內大漲,需要及時補上政策漏洞。”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表示。

普通炒房者是單獨“作案”,公司炒房是團伙“作案”。

後者的危害比前者大10倍。

首先,在資金和身份上,上市公司佔有絕對優勢。它們使用從股市中募集的資金,參與商業地產或者住宅市場競爭。

其次,從眾跟風效應明顯。只要一家公司靠房子賺1個億,那麼會像廁所裡的蒼蠅一樣,招來20家上市公司加入。

好好的技術不研發,好好的產品不改進,整天想著如何用一套房逆襲成高富帥。

中華崛起靠誰振興?

難道與特朗普之間的貿易戰,難道掌握世界5G的話語權,能靠幾家房地產公司撐起嗎?

天下苦房久矣

一線城市10萬以上單價的住房處處可見,若想入手“改善性住房”,1000萬已成“起步價”。

曹德旺怒懟高房價:

“房子用來住的,我認為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

“中國的上市公司手裡都握有大量房地產,年底經營不好了賣兩套、發不出來工資了賣兩套、連年虧損了賣兩套......”

揭秘!造成北京10萬房價的背後,上市公司才是最大元兇

任正非曾調侃道:中國房地產蓬勃發展,我應該選擇當個包工頭,掙錢還快一些。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高房價對華為的影響也是很實在的,不然也不會選擇搬家。

兩位認真幹實事的企業家懟的好。

單純靠房地產撐起來經濟,最終只能曇花一現,他會像陽光下的泡沫,風一吹就破滅。

與中國經濟一起受傷的,還有被幾十萬首付壓得喘不過氣的普通人。

為了幫小兒子還房貸,一位50多歲的河北老人,常年在江西贛州做水果生意,三年都未回家過年。

河南鄭州一環衛工人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一月工資2120元,卻把2000元給了兒子,自己每月只留120元生活費。

如今,高房價早已從經濟問題,變成社會問題。
一家個本來生活幸福的四口之家,個個頭上帶著房子的緊箍咒。

@ours

整整2年沒有正兒八經買過衣服,雙十一上千買衣服的經歷已經回不去了,至今冬天穿的羽絨服都是前兩年的,手機用了四年。

@餜樁

別人進蛋糕店,我只能說我不喜歡吃蛋糕!

感覺瘦了,因為很久沒吃過肉了。

已經忘了花錢是什麼感覺了。

@唐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搬磚哥,東拼西湊有了自己的小窩。

早上自來水配饅頭,中午有工地大鍋飯,晚上一般不吃。

下班早,還要去天府一街到五街撿瓶瓶,平時工友叫出去喝酒也不敢去。

衣服計劃是穿9年,新3年,舊3年,縫縫補補又3年。

高房價是最好的枷鎖,年輕人不敢請假,不敢生病,不敢結婚,不敢懷孕小孩。

我們被壓得進醫院前,心裡會想著,要是醫院裡花得太多,我們如何才能還掉下月的房貸。

今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人口數據,其中新生兒數量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
如果房地產一個行業都把社會財富給榨乾了,其他行業該怎麼混呢?

那些炒房的老闆們,請高抬貴手。

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真心實意研發產品的企業。

企業的發展,需要80、90後這些有血有肉的年輕人。

你們覺得呢?歡迎在下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