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吃黃安驢肉 沒吃過龍肉誰還沒吃過驢肉

相傳世間最後兩隻龍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條、死了一條以後就滅絕了;而驢則在千百年間,繁衍生息,讓人吃也吃不完。堪稱第一人間至味。驢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用。宋朝學士宋祁路過洛陽,在友人處盤桓數日,詩酒唱和之餘,大食驢肉,最後竟吃紅了眼,竟將代步的驢也殺來食之。


去哪吃黃安驢肉 沒吃過龍肉誰還沒吃過驢肉


黃安驢肉是鄆城的特色小吃之一。古語云“天上龍肉不得享,地上驢肉盡飄香”,足見人們對驢肉的鐘愛。走進鄆城縣黃安鎮,在林林總總的特色餐飲飯店中,聚集了幾十家驢肉店。黃安驢肉在選材上很有講究的:年歲過大的不選,年歲過小的不選,過瘦的不選,過肥的也不選,只選用中年驢,口齡在三、五年最宜。黃安驢肉在製作上的講究,不亞於選材,稱得上獨門絕技:先選配上好中草藥佐料,俗稱先喂藥,配製好鬧湯,後放進鍋裡煮七至八個小時。而煮肉時火候的把握也非常關鍵,初期用大火猛燒,水沸後壓火燜肉,慢火輕熬,精心烹飪而成。它色鮮味美,熟爛易嚼,吃起來有一種誘人食慾的特殊香味,久食不厭。適於作酒餚、下飯萊。


去哪吃黃安驢肉 沒吃過龍肉誰還沒吃過驢肉


隨著鄆城經濟的發展,交通不便的黃安鎮曾一度“失寵”,人們有意繞開狹窄不平、擁擠的的220國道行走,但驢肉卻從未受此影響。不管是本地食客還是外地商人,只要想到黃安驢肉的美味,便會不辭奔波之苦,來到黃安一飽味蕾的“相思之苦”。就這樣,黃安驢肉始終固守在鄆城“西大門”,引得食客紛至沓來,更有食客評論:不吃黃安驢肉,枉過曹州腹地。

素有“肉香不怕巷子深”之稱的黃安驢肉起源於明朝中期。驢肉性溫和.驢肉味道鮮美,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中醫認為,驢肉性味甘涼,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功效。治遠年勞損。煮汁空心飲,療痔引蟲。驢腎,味甘性溫,有益腎壯陽、強筋壯骨功效。中醫認為,驢肉性味甘涼,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功效。治遠年勞損。煮汁空心飲,療痔引蟲。驢腎,味甘性溫,有益腎壯陽、強筋壯骨功效。


去哪吃黃安驢肉 沒吃過龍肉誰還沒吃過驢肉


《本草綱目》載:驢肉味甘、性涼、無毒。解心煩,止風狂、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驢鞭是古藥典中公認的補腎保健上品,具有滋陰補腎、生精提神作用,起功效僅次於鹿鞭,更被譽為“男人餐桌上的偉哥”。驢臉、驢皮、阿膠具有補血益氣,護膚養顏的功效,最適合女士美容養顏。

黃安驢肉十分講究作料配方,在作料中添加了幾味中藥,使黃安驢肉不但提了香,提了鮮,還增加了營養保健作用。黃安驢肉也十分講究選材,一般選不老不嫩的驢肉,切3、4斤一塊,用開水漂一下,除去醒味,先下作料醃,再上火煮5、6個小時,停火後燜一夜,使其完全入味再撈出,控幹,口味純正的五香驢肉就可以上市了。別看寫著容易,真正做起來可不是這麼簡單,多少肉放多少作料擱多少鹽都有一定的比例,火候更是需要掌握得恰到好處,火小煮不爛,過火了把肉煮個稀爛,不僅影響口感還影響美觀。


去哪吃黃安驢肉 沒吃過龍肉誰還沒吃過驢肉


黃安驢肉色澤鮮美,肉質細嫩,五香味濃,食之香而不膩,可佐酒可下飯,很多人喜歡把它卷在大餅裡或者夾在燒餅裡,俗稱“驢肉大餅”、“驢肉火燒”,吃起來不但適口且富有營養,口味很地道。現在黃安驢肉加工精細,方法獨特。加工的驢肉色呈醬紫,刀口明亮,清香鮮美,肉爛不散,軟而不松,香型獨有,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腎的作用。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了,那就嘗一嘗黃安驢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