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的工业水平,能不能造出一根完整的800毫米巨炮炮管?

老汪S


以现代钢铁工业水平能力,完全可以制造一整根的800毫米炮管,制造炮管需要大型钢坯,根据“古斯塔夫”800毫米巨炮的炮管的数据:炮管内径是800毫米、炮管长32.48米,整体制造这么一根炮管所需要的粗钢坯至少要在100吨/一个,而冶炼这个大钢坯就需要用200吨以上的大型转炉,一次性冶炼200吨钢水并且浇铸成电渣重溶炉所用的自耗电极,图片上就是200吨的大型转炉,所以从炮钢冶炼的设备方面来看已经满足要求了。
现代炮管制造工艺已经采用了大型电渣重溶炉工艺生产了,因为电渣重溶冶炼出来的钢锭内里致密,化学成分稳定、极少出现内部酥松、夹渣、气孔、白点、成分偏析...等普通铸造钢锭的浇铸缺陷,所以进入到1960年代末之后炮管粗坯均为电渣重溶炉生产,电渣重溶炉的工作原理与我们日常看到的电焊基本一致,也是需要自耗电极,也就是图片上的这样钢棒,先由转炉或者电弧炉初步冶炼之后再浇铸,再由车床进行外表面加工,以便电渣重溶炉的卡头夹住。



电渣重溶炉有多臂式和单臂式,多臂式就是由多个夹持臂同时卡住自耗电极,通电之后一同融化在炉内铸成一个几百吨的大型钢锭,图片上这个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50吨电渣重溶炉,它是多项的,多项炉由于使用多根自耗电极冶炼速度快,可以熔炼200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锭,但它的投资和占地面积都很大,不适宜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

单项电渣重溶炉也就是使用一个夹持臂和一根电极,生产效率不如多项炉,但目前最大的单项炉也有120吨,也完全可以制造出来800毫米炮管所需的巨型钢锭。



由于800毫米炮管实心钢锭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钻孔刀进行中心扩孔处理,要浪费大量钢材,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可以采用炉内自紧工艺生产。

“炉内自紧工艺”就是在电渣重溶炉的中心放置一根直径在600毫米以上的中空管,管内要通高压冷却水,并且要有进水和出水管道→夹持臂通电后自耗电极开始熔化→熔化后的钢水滴落到“炉内中空管”上面后由于高压水的降温迅速被凝结在中空管表面上→然后自耗电极一边熔化一边凝结逐渐的形成需要管坯厚度,同时在逐步凝结的过程产生较长时间和很多次的热胀冷缩物理反应,热熔化钢水不断的挤压以凝结的钢层就会形成管坯在“炉内自紧”。



这种“炉内自紧工艺”,可由有效的提高管坯的压缩比,使管坯更加的致密,这对于炮管在承受巨大的膛压时帮助很大,图片里橙色箭头所指就是“炉内自紧工艺”生产出来的炮管坯、绿色箭头所指就是用过钻孔刀生产出来的锻造炮管坯,从制造成本来说前者节省了大量的材料,但炮管坯质量略低于锻造炮管坯,155毫米榴弹炮和坦克炮管由于膛压太大,都必须用锻造管坯工艺生产!而800毫米炮管一天(24小时)最多发射14发炮弹,对于炮管坯的要求可以放宽一些,因为它最多也就发射30发炮弹之后就报废了!



800毫米管坯冶炼完成后需要进入到巨型卧式车床上对内壁和外壁进行表面切削加工,看看有没有裂纹、气孔、结疤...等等缺陷,目前的巨型卧式车床已经可以加工直径1.2米的大型加工件了,现在的巨型车床长度在40米的比比皆是,因为有些巨型加工件比如说:几十万吨轮船的主轴,长度有可能超过50米,加工32米长的管坯并不缺乏工具,所以整体加工800毫米炮管外表面工艺目前也能完全到达技术要求。
对于炮管来说,最难以加工就是深镗工艺,也就是膛线的加工,膛线加工的误差越小,火炮的射击也就越准确,历史上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参加“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时弹着点最小偏差(CEP)为60米,7吨多的大炮弹误差这样小也表明了“克虏伯公司”在火炮制造方面的高深造诣,因为“古斯塔夫”和“多拉”两门800毫米列车炮的炮管是多节组合在一起的,组装时每一节、每一根膛线都要对齐,几乎是没有误差,只有这样炮才能打的准,否则误差几百米就没有使用价值了。



以现在的深孔镗床能力来说已经可以做到对直径800毫米的管坯进行膛孔加工处理了,但是32米长的炮管整体进行深镗工艺可能因为太长了,镗床的长度不够,不过这也只是目前不需要也没有这样长加工深度而已,如果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制造出来。

总之,以目前的钢铁冶炼水平、表面切削处理和深孔加工...等方面要加工整体直径800毫米、管长32米以上的炮管是没有技术瓶颈的,毕竟距离二战结束已经是70多年的时间了,科技发展水平已经日新月异了。



其实,古斯塔夫和多拉列车炮是希特勒个人的精神错乱的产物,虽然在实战中也确实发挥出巨大威力,但是该炮属于“一百斤面做了一个80斤寿桃”这类的费(废)物点心,由于自身笨重、发射速度极慢、伺候它的人极多、操纵异常复杂...等原因,它一生当中只发射了40多发炮弹,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制造出来的东西成了没用的摆设,最后德军也将它废弃了!
而二战期间的德国另外一种“黑科技”导弹虽说当时的技术也不太完善,但是V1/V2导弹给盟军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800毫米列车炮!并且战后根据它们革命性的设计思想人类战争进入到了导弹化时代,更是在自己的家里发射洲际导弹就能消灭一万多公里外的敌人...这才是人类向往的武器。


皇家橡树1972


说起口径达到惊人的800毫米巨炮炮管,就不得不说曾经昙花一现的“多拉”巨炮了,作为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的一款口径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多拉巨炮的诞生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那么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还能不能造出一根完整的800毫米巨炮炮管呢?

首先在半个世纪之前的二战时期,当时已经战线慌乱的纳粹德国都能在战乱时期造出两门800毫米的巨炮炮管,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无论是从金属材料发展还是从科技技术方面的全新升级来说,别说是再次造出一根完整的800毫米巨炮炮管了,就是人类进入太空、登月等都已经实现,所以造出一根800毫米的巨炮炮管又有何难。说直白点,重工业实力强悍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都有这个实力,只是现如今就算是造出一根口径达到1000毫米的巨炮炮管又有什么用呢?毕竟现如今火炮的发展早已经不是单纯比口径的时代,而且也早已经不是口径即正义的年代了,所以再没有需求的情况下,谁有愿意投入巨资制造一根超大口径巨炮炮管呢。

当然从制造一根大口径巨炮炮管所需的技术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必须具备高超的钢铁冶炼技术,其实钢铁冶炼技术现如今无论是从材料力学、不同材料配比等方面来说,肯定要比半个世界之前建造多拉巨炮时先进很多。比如现如今全球很多大型钢厂都拥有上百吨的钢化炉和起重量更大的重型行车等吊装设备,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铸造出重量几百吨重的巨型胚体,并且衍生出直径超过10米的火箭箱体圆环,当然也包括很多重工业行业使用的巨型传动轴、高温高压巨型设备等,所以在钢铁冶炼技术这块早已不是难题。

第二、铸造成功的巨型钢坯冷却后,再经过多道高温加热后,被送入上万吨的巨型锻压机进行锻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利用锻造消除粗钢坯中的一些渣滓,让整个钢坯内部更干净纯洁外,还有要锻压出所需的炮管粗略形状。从巨型锻压机来说,二战时期的巨型锻压机最大不过是上千吨的锻压机,但是现如今我国二重早已经成功下线世界上等级最高的8万吨锻压机,所以在巨型锻压机上也不是什么难题。更何况从800毫米的巨型炮管对锻压机的需求来说,就算是近万吨的锻压机同样可以完成锻压任务。

第三、锻压成功后的钢坯已经开始初具巨型炮管模样,接下来需要利用大型切割机将钢坯两端全部切掉,因为在锻压过程中,受限于材料力学的原因,钢坯两端的锻压质量并不如中间位置好,所以需要将其切掉。从大型切割机来说,很多矿山石场装备有能够完整切割出方正状的几百吨巨石,切割百吨级的钢坯两端又有什么难的呢。锻压切割后的炮管钢柱中间位置一般质量也不太好,所以再切掉两端后还需要利用大型钻孔机将钢柱中心位置钻掉。我们人类能够利用巨型钻孔机在深海打眼、深入几千米的地下钻取石油、天然气,又怎么钻不了几十米的孔呢。

第四、锻压、切割、钻孔后的炮管钢柱需要从新加热后再次经过更高等级的锻压,从一个巨型钢柱被重新锻造成一个形似巨型炮管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复的加热、锻压,最后才会展现在大家面前一个从内到外质量都符合固定的巨型炮管。

第五、已经初具巨型炮管模样的炮管还得在大型大型铣削机上,车出炮管外壁外形,之后还要再由大型膛铣机车好炮管内壁。从大型铣削机到大型膛铣机这些重工业设备在商业市场上都是可以买到的成品设备,所以再这一环节也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第六、经过铣削、膛铣后的巨型炮管再次经过内外表面强度硬化后,就正式开始进入总装阶段了,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巨型吊车将炮管、炮口套管和炮尾套管等零部件组装到一起后,再次以总装成品的模样经过高温加热进行整体硬度强化措施。最后就是用大型膛线机在炮管内壁上制出膛线,并进行膛线镀铬来强化炮管内壁硬度病延长炮管寿命了。

所以对于一根巨型炮管的制造过程来说,基本就是分为以上六个大的步骤,当然在这六个步骤中更是涵盖了几万个小步骤,而且从附属的一些基础制造设备来说,就极为考验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实力高低,所以制造超大口径的巨型炮管不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更是考验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现如今这些技术早已被掌控并升级更新,所以以现代的工业水平,别说是制造出一门多拉大炮的巨型炮管了,就是制造出一根比多拉大炮800毫米口径更大的上千毫米巨型炮管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前面也说过了,现代火炮的发展早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口径即正义”的时代了,所以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也就很难见到这种巨型装备的研发制造了。


魑魅涅槃


以目前工业水平,别说造出一根800毫米的巨炮,哪怕造出一根1000毫米的巨炮炮管都不成问题。早在二战期间,就造出了古斯塔夫巨炮,该大炮的内径就达到了800毫米,炮管长度约为32.48米,不过这样的作战装备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重量太沉在100吨以上,属于一种列车炮,只有放在轨道上才能运行,并且操作时需要几十个人,故而作战灵活性很差。可话又说回来,造如此大炮,尽管需要200吨以上的大型转炉,一次性冶炼200吨钢水,但凭借现阶段的工业技术,制造这样的大家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其实当年德国为了突破苏联或者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造出了很多巨型的大炮,不过这些大炮却没有真正的发挥多大作用,因为这些大炮运输起来都极其的困难,同时这些大炮的精准度非常有限,要知道大炮打不准那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后来德国发展出了v2导弹,这种v2导弹正是现在导弹的雏形,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弹道。

在二战时期,最可行的一个装备就是卡尔600自行迫击炮,这款装备不是重型坦克,但是就是超级战车,也称为超级大炮,尽管只有600毫米口径,但是却非常的有用。二战时期口径即是正义,为了对付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这种巨炮的预想方案就是800毫米,发射的炮弹重达4吨,因为占地的需要必须要求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小于6小时,而且希望能够装在履带的底盘上。根据莱茵金属公司的报告,1号车和2号车在1940年11月搞定,3号到6号车在1941年2月到8月完成,1942年德国军方又提出了改进这种大炮的方案,后来研制出了雷神装置,这种火炮的口径减为540毫米,但是射程更远一些,尽管600毫米排气泡的炮管看上去又短又粗,不过这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整个战斗部重约124吨,一个泡班的组员为19个人。这款大炮的长度为11.37米,车的宽度为3.16米,高度为4.78米。

由此可见800毫米的大炮是二战时期想研究的一种武器,最后减少到了600毫米,目的是提高这种大炮的射程,这款大炮的射程为2840米,在1942年又研制出了轻型混凝土贯穿弹,内装炸药220千克,能够贯穿2.5米厚的混凝土建筑物。不过这种大炮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仅仅在攻打苏联的时候发射了两发炮弹,现在这种重型装置已经完全没有用了,不过德国当年生产的这种大炮还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


四十五度军报


不能。800mm的炮管。要发射什么样的炮弹?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炮弹的用途,与需要投送的距离,计算出炮弹的重量(这方面建议看看德国二战的巨炮古斯塔夫)。根据这个重量就可以推导出炮弹需要什么样的力从炮管内推出去。而这个推出炮弹的力,就是炮弹的输送火药在炮管内产生的高温高压,根据这个高温,高压。我们可以选择钢材和工艺。保证承受这个压力和温度。要是单位体积内压强过高金属材料不能满足那么就会做的厚一点,但是厚一点就容易出现温度不均膨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还不用算这么大的炮弹,如果口径是800mm,那么,它需要造多长来完成炮弹的初速度达到飞行到目标的要求。这么长的炮管。它体积庞大的靠什么来移动。更不要说这么大的炮管一次铸造成型。热处理,膛线靠什么来加工。为此,造800mm巨炮,一般的国家不可能发生的事。国际顶级的国家就不好说了。


郭建东11


别的国家我不知道,对于中美英法俄日德意这些工业国家,是完全可以的。可以说现在的基础工业设备设施已经满足了制造这种炮管的要求,而且效率比当时的第三帝国高的多。当然也有设备替代不了的部分,比如合金钢的配方,应力释放曲线,金属热处理工艺,比如加热到多少度退火,退火速度怎么控制这些还是需要试错的,这个走不了捷径,但现代的热处理技术也早就拉过去十条街了。加上现代高精度仪器仪表的加持,一旦掌握了工艺流程,那么制造出来的800mm火炮性能和寿命的一致性无疑要比古斯塔夫、卡尔这些强得多。

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它配套的炮弹


我们举些例子来说明为什么现代工业国制造这种炮管更加轻松。首先就是锻压机比过去强的太多了。二战之前,德国最好的锻压机只有区区7000吨级。到1944年,德国最好的锻压机不过就是30000吨级的,而且全国就1台。而今天,4万吨级以下锻压机已经满地跑,最大锻压机——中国二重出品的8万吨级锻压机,完全是碾压一般的存在。锻压机能干嘛呢?在炮管制造上,锻压机是一个关键存在。巨形炮管的制造,需要首先熔炼出数枚钢锭,然后放到锻压机上锤。锻压机越大能锻的工件重量就越大。所以如果锻压机吨位足够大,就可以少造几枚钢锭,这样也减少了焊接次数。焊接次数越少自然可靠性越高,而且还可减少图纸设计难度。

锻压机在钢坯的初锻和炮管初锻时都要用到

中国二重研制的8万吨级水力锻压机,世界最大


唯一麻烦的是大型的铣削机和膛铣机,一个是用来给火炮铣削出外形的,一个是给火炮钻孔的。考虑到800mm火炮的长度已经达到了32米,而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是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德国合作搞出来的XKA28105×300数控龙门镗铣床,工作平台也才9m×20m,要给这种炮管加工还是有点难度。但要注意这是通用的龙门铣镗床,加工体积其实并不小,只是长度不够。膛铣机也是一样。炮管直径才800mm,而现代重型的镗车床轻松可以镗出直径1米的孔。比如中国二重的DL 250型镗车床,一次可以镗出3.5米直径的孔,膛个800mm的孔不叫事,但是唯一的问题是钻孔深度不够,只有8米,一次性膛30多米的炮管是不行的。

过去的炮管铣削和钻膛是专用机械,这个现代真找不出来现成的


所以这两样东西还真没有现成的,必须单独为炮管研制。但看了以上的描述就知道,这对工业国家根本就不叫事,搞重型机械机床的公司就能完成,过去集全国之力研制个炮管的场景是不会出现的。


纸上的宣仔


不得不说,二战时期参战各国为了获得胜利,疯狂发展自己的军事技术,比如投放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就彻底摧毁了日本人顽抗到底的意志。当然不是所有发明都是有用的,有些就算是现在看起来也堪称是脑洞大开的奇葩产物,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种巨炮,它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古斯塔夫列车炮。古斯塔夫列车炮堪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制造出的最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它的口径足足有800毫米。

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积极谋划战争,他首先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在当时似乎是牢不可破的,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这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炮终于问世,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需要4500人同时操作,炮弹更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

这门巨炮第一次实战展露它惊人威力是在苏德战场,德军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作战中,遭遇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最无法解决的就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古斯塔夫的出现把俄国人炸蒙了,它前后射击了48发,击毁了塞瓦斯托波尔的5个要塞群。其中一发炮弹穿透了库拉贝主弹药库上面30米的土地(包括10米混凝土墙),将其引爆。但是随着德军的逐渐战败,古斯塔夫列车炮被德国人自行拆毁,就此成为历史。


远源流畅


世界主要国家,军工发达的,都造的出来,如美,俄,东方大国,德。其他如英法也有可能。

一,二次大战,德国就造出了类似的大炮,只是特殊用处而已。如进攻苏俄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群,和法国“马其诺”防线要塞。当时看似威力无穷,但后勤和保障的要求太高,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不实用。

二,以今天的科技,新材料技术更高,冶金更加超过当年德国,更能造的出来。而且其硕长的炮身管,需要分段焊接,今天的工业水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工期更短。

三,但特大口径的炮成本高,炮弹也要专门的生产线,除了运输,保护困难,射速也是太慢,中看不中用,用来唬人可以。而且其功效完全可以用航弹和导弹代替了,没有必要造了。


南雷霆峰


这个没有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技术来探讨,以现代冶金材料和机加工技术欧美日韩中俄制造出来完全没有问题,先浇铸钢坯,在大型万吨水压机上压制锻造型坯,加热调质回火消除内应力,使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车床外圆粗精加工,粗精镗孔,为下一步加工镗线留余量,加工镗线直径800毫米需要专门定制的大型拉床,大型拉刀,分粗、半精、精加工分多次拉出镗线,然后表面发黑防锈处理,这就是大体工艺流程。


红衫树16


任何一种武器都必须发展,提高。

古代,弓箭是远距离攻击武器,现代则被替代-枪,甚至有了炮。

但是,火炮也有极大的限制,导弹则把火炮进一步升级了,早先是倾斜发射,仍然和火炮一致;现在,垂直发射,和火炮的原型渐行渐远。所以,一门心思把火炮做大,首先前景有限,其次,炮管的要求,制造难度越发加大,而导弹完全避开了这些局限。


青山不掩


以当前中国的制造能力造直径为800毫米的炮管是可行的。

在冶金、锻造、热处理、焊接、机加工等方面都需要当个项目来做。只要国家需要,一定能够制造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