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兩所高校

每到高考後填報志願時,總有一部分家長和學子依據高校校名和標籤比如是否是985和211來判斷一個學校的實力和是否適合自己,這往往會造成一定誤區,從而造成高估或低估一個高校的真實實力。實際上判斷一個高校的實力要綜合多方面因素,比如師資、碩博點、學科建設水平、重點專業、實驗室、地域等等。蘇北老田今天就和小夥伴們聊聊兩個因校名被嚴重低估的兩個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和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兩所高校


一:中國礦業大學

看到中國礦業大學一部分學子第一印象就是:挖煤的?不好!第二印象在徐州?窮地方?不去!實際上中國礦業大學校名雖然帶個礦業兩字但確實不是隻有挖煤專業,而是一個地道的以礦業為特色工科為優勢,擁有文、理、工、法、經濟、與管理多科性綜合大學。現在又與時並進準備增設醫學院(個人並不看好)。徐州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是一個窮人惡水出刁民的地方。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在蘇北乃至整個淮海地區有一定的地位,經濟在全國百強市中排名27位,同很多省會城市相當甚至高於部分省會城市。徐州人即有山東人的豪爽好客也有江蘇的細膩溫柔,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刁民。窮人惡水出刁民不是說的徐州而是說的**。大家自行查找資料。蘇北老田不願意得罪人。

中國礦業大學直屬於教育部屬於省部局共建高校,是211高校和985優勢學科建設平臺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學科為安全科學與工程和礦業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1949年12月,焦作工學院撥歸燃料工業部領導,1950年3月,又將新開辦的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焦作工學院,並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1952年北洋大學、唐山交大、清華大學的採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為實現更大的發展,學校遷至北京,改稱北京礦業學院,文革期間該校遷往四川並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並在北京學院路原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199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設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中國礦業大學是為數不多的一名兩校的高校之一。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4個部級重點學科,學科分佈在:安全、礦業、機械、電氣、計算機、土木、測繪、化工與管理等多個領域。且擁有: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學、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繪工程、會計學、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工方向)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中國礦業大學師資力量也十分強大,擁有16名兩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16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4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5人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3人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5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2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74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5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9人獲孫越崎能源大獎,1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3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7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遍佈工學、理學、管理學幾個方向的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綜合上述多種因素和各類大學排行榜,中國礦業大學毫不孫色於鄭州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大學等幾個高校,更別說像新疆大學和雲南大學照顧性質的一流高校了。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兩所高校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兩所高校


二: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之所以被低估主要原因在於校名中有職業技術四個字,但這個不是高職院校,不是高職院校。這個學校是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擁有職業教育小清華之美譽。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以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等師範院校,成立於1979年,隸屬於原國家勞動部;2010年更名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2012年,國家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成為天津市地方高校中唯一一所部市共建高校。2014年12月5日,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擁有數學、統計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製造工藝教育、自動化、機械維修檢測技術教育、通信工程。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高速切削與精密加工實驗室、信息傳感與智能控制實驗室、天津市汽車模具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

綜合多種因素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實力高於中西部一部分一本招生的高校,與它的投檔線並不匹配。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兩所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