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大美和州

(文|赵阳)


采风|大美和州

一、和州之美,美在历史。

曾遇到一位文化学者,他说,在中国,以一个字命名的县、市,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比如安徽最早的几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亳州。当然,还有和县。

寿县与和县,均处江淮之间。南北相对,互为犄角。来自寿县的我,对和县充满了好奇。走进和县博物馆,楼上楼下一圈转出来,我高兴地对东道主说,原来我们寿县与和县在历史上是一家人呢!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扬之邑,春秋战国属楚。而当时,古名寿春的寿县古城恰是楚国的国都,历阳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楚国的京畿之地。秦王政二十四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九江郡治所为寿春。汉时设淮南国,都寿春,历阳为其属地。晋时江淮之间均属九江郡,治所寿春。曹魏设淮南郡,治所仍为寿春。公元555年,北齐、南梁在历阳议和,人民得以修养生息,改名和州以示庆贺。唐时,和州属淮南西路,故和县至今尚存的谯楼叫“镇淮楼”。其后,和县和寿县所在行政区划几经调整,但两地同根连枝所形成的民俗、饮食、语言、历史文化、礼仪等都基本相同,两地共同承袭的楚文化和汉文化精髓一脉相承,并有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点区域。

当然,和县与寿县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各的特色与骄傲。诸如,在三、四十万年前,和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重新丈量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全世界。


采风|大美和州

二、和州之美,美在人文。

有人把寿县形象地说成“一城人文典故”,这话用在和县也很贴切。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唐朝著名诗人张籍,有宋朝歌豪杜默,有爱国诗人张孝祥,有清朝文学家陈廷桂,有当代草圣林散之……光芒璀璨,万物生辉,他们都是和县的骄傲。这里山川毓秀,名胜棋布,有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有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有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有杜师雄栽植的半枝梅,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鼓角楼……其中,最令人扼腕唏嘘的,当数西楚霸王乌江拔剑一刎的悲壮传说。

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垓下,被刘邦用四面楚歌瓦解了军心,虞姬拔剑自刎。项羽带着残部退到乌江岸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拔剑自刎。后人在项羽殉难的地方建祠祭祀,以此纪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千秋俊杰。

霸王祠内,有两幅楹联:“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思项,至今父老尚称王。”“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 自古以来,成者王侯败者寇。在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环境里,从史家到文人,乃至普通百姓,却都给项羽这一乱世枭雄以少有的推崇和尊敬。史家以王侯规格为其立传,文人墨客以英雄笔墨感叹抒怀,当地百姓则给他立祠供奉,尊为“项王菩萨”。有人分析,概因秦末百姓屡遭暴秦之苦,又遇楚汉之战,人人思太平,家家盼统一,大势所趋,楚霸王用自己项上一颗人头换来和平与统一局面。凭此而论,霸王自刎乃顶天立地英雄之举,虽败犹胜,虽死犹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项羽乌江自刎,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除西楚霸王祠,和县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古迹,要算刘禹锡的居所及他的《陋室铭》。

入陋室公园,顺着一段曲桥拐到一幢牌坊式门楼前,门楣上有“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正厅,塑刘禹锡站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两旁木柱挂有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该联取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下两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细细琢磨,这首诗不正是刘禹锡乐观豁达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古绝唱《陋室铭》的生动注解?!

史书记载,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因得罪当朝权贵而被贬,在和州写下《陋室铭》,并请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一时间轰动朝野。

《陋室铭》全文仅81字,字字珠玑,虽幼时便能倒背如流,此时还是站至碑前,与众人一道一字一句朗诵一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等潇洒?何等淡定?何等从容?一代诗豪的风骨、境界和志向,何等飘逸、何等高远耳!


采风|大美和州

三、和州之美,美在乡村。

不可否认,本次采风活动中,发给我们的最精美材料,应是《和县乡村旅游手册》;所经之处最养眼的美景,应是农业嘉年华。但我对和县乡村的了解,远远不止这些。

还是在世纪之交,我就来过和县,专为学习蔬菜规模化生产而来。那时候,政府倡导农业产业化,和县几个科技能人在自家农田搞大棚蔬菜,星星之火很快燃成燎原之势,“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20多万农民依靠种菜走上致富路,和县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园子”,蔬菜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南京市场份额占六分之一,“一天和县不送菜,南京人就发菜荒。”当地人说,“来和县洽谈订购蔬菜生意的人,比到长江游泳的人还要多。”和县因此成了省内外的先进典型,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熙熙攘攘。现在,和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多万亩,瓜菜总产量110多万吨,总产值22亿元,已有30多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近5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可是,勤劳聪明的和县人并不满足这些,随着和县蔬菜步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他们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智慧农业、田园生活”的口号,把目光又放在了“蔬菜+文化”上。通过连续举办十届蔬菜博览会,开展农业嘉年华活动,兴办乡村旅游节,在蔬菜园开展种植、观光、体验、采摘一体化休闲农业模式创新,把传统蔬菜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了一个全民亲近蔬菜、体验生态、感受农业的狂欢节,唤醒了南京、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地城市居民的乡愁,促使了农业休闲旅游的兴起。

现在,每逢节假日,合巢芜、合宁、宁马芜等三条高速公路上“到和县看蔬菜”的车辆络绎不绝,桃源农庄、新桥翠园、农业嘉年华展馆内人头攒动。和县广袤的田间地头,已经成为一方充满魅力的蔬菜风情园,正在上演淳朴热情的农家新生活。

参观中,我们啧啧称奇,赞叹道,你们把产业做到了极致。东道主却谦虚地说,全面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我们刚刚起步呢!


采风|大美和州

四、和州之美,美在人情。

我们下榻的是天门国际大酒店,出行时司机想当然地将导航定为“天门”,导致车子走了岔路。待发现错误,慌忙停车问路。路边一个看店的少妇笑脸相迎,抱着孩子走到路头细致地描述一番,怕我们听不明白,返身要到店里找纸拿笔画出路线。我们告诉她,车上有导航,她才挥手作别。

到了目的地,和县作协的同志早在大厅迎候。虽未曾见过面,但盈手一握,便如老友重逢。活动期间,和县主人无微不至,能想到的都想到,能做到的都做到。我们真切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宾至如归”。

“作家是和县文化的生产者,同时也是和县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亮了,才会有更多人喜欢和县。”这就是和县作协人的境界。

黄忠斌,一名普通的乡镇基层干部。在为我们介绍“气象树”时,那种由衷的骄傲、真诚的笑容让我们过目不忘。站在仙风道骨的“气象树”下,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农家场景:小院春暖,高朋满座,主人快乐地张罗着杀鸡宰鸭,把自家最好的美酒佳肴捧出,生怕怠慢了远方来宾……

按照节俭办事的有关规定,现在的对外接待一般不上酒水。可是在和县的两天一晚,每时每刻都让我们如沐春风,醉在其中。

活动结束回到寿县,从微信群和QQ群中,仍不断收到和县作协同志的祝愿和问候。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和州之行,感受大美。美当分享,我们还将登门再次拜访,去感受美、体味美,接受美的熏陶和启迪,领略美的辉煌和灿烂!


采风|大美和州

采风|大美和州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