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起源於濮陽縣的13個姓氏,看看有你的姓冇(mao)

厚重濮陽:起源於濮陽縣的13個姓氏,看看有你的姓冇(mao)

(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王傑 題寫)


1、孫氏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初期衛武公之子惠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先秦時期孫氏來源的最主要一支。

據史籍記載:“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後,至武公和生惠孫,惠孫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為氏。”衛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兒子,原封於康(今河南禹州),史稱衛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亂後,把殷原來統治的地區分封給康叔,仍然以殷的舊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為都城,監管殷的餘民,同時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郌氏、樊氏、飢氏、鍾葵氏賜封給他,建立衛國,康叔又稱衛康叔。康叔受封之後,很快把殷都改造成為周的方國。後來,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國交由兒子伯康管理。衛康叔的八世孫衛武公(公元前852~前758),名和,春秋初年衛國國君(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衛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聯軍攻破鎬京(今陝西長安),殺周幽王。他與晉文侯、鄭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亂,護衛王宜臼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被周平王賜給公爵。衛武公姬和有子惠孫,惠孫之子名耳,為衛上卿,食採於戚(今河南濮陽),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據周制,諸侯國國君的兒子公子,孫子稱公孫,玄孫(公孫之子)不能稱公孫,應以其祖父的字為氏,武仲即以父惠孫的字為姓,就是孫氏。

周文王姬昌→衛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貞伯→頃侯→釐侯→武公和→公子惠孫→耳→乙(始姓孫)。

2、姚姓

姚姓是中國最早的姓(不是氏)之一,據《說文解字》所載,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姚虛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南徐鎮一帶。由姚姓發展演變出十大姓氏:

陳、袁、胡、田、王、車、陸、孫等。

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當代姚姓的人口已達到410多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3%。

厚重濮陽:起源於濮陽縣的13個姓氏,看看有你的姓冇(mao)


3、張姓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因輔佐顓頊,封為弓正官,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濮陽張氏。

張姓的來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1999年中國在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博園內立了《源於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張姓源於濮陽”。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資料,彙編的《河南·大姓的故鄉》地圖顯示: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大姓中,有73個源於河南。其中張姓、姚姓源於濮陽。

4、孔氏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中有姬孔悝,著名的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宮廷政變中為保衛姬孔悝而戰死的。

在姬孔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因 孔悝長期居住在“孔悝城”,今河南省濮陽縣北。所以這支孔氏稱為“濮陽孔氏”。

5、衛氏

據《姓纂》的考證,衛姓的開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於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為周朝代替,原商遺民,有七族歸康叔管理,康叔於是建立衛國,即現在河南省淇縣,就在衛地繁衍了40餘代。後衛國遷至濮陽,至春秋戰國末年,衛國才被強秦所滅,衛併入秦,衛國公族的後代,遂約定以國名為姓,子孫都姓衛,稱為衛氏。故衛氏後人奉康叔為衛姓的得姓始祖。

6、商姓

出於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公孫鞅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姓纂》載:“秦有衛鞅,受封於商,子孫氏焉。”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公孫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國變法圖強,有功而被封為商(或上)君,所以又稱為商鞅,史稱“商鞅變法”。他的後代就有以封地為姓氏,稱為商氏。

7、柳氏

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採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鎮),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柳氏在秦國兼併諸侯國之後則遷居到河東(今山西永濟),然後從河東分散到其他地方。

8、鐵姓

鐵姓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中商朝遺民居地鐵丘,今濮陽縣城西北,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歷史上的鐵姓名人很多,比如:鐵鉉、鐵保、鐵木真(成吉思汗)、鐵瑛等等。

9、文氏

出自周代衛國將軍文子之後。據《姓氏考略》等所載,西周初年建立的衛國(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初建都於朝歌,又遷都於楚丘,後又遷都帝丘,前209年,為秦所滅),至春秋時期的衛獻公時,有個將軍叫孫文子,是個很有聲望的人物,孫文子的子孫有以祖字為氏,稱濮陽文氏。

10、濮陽

以地名命姓。濮陽,古代又名澶州、帝丘,因地處濮水之陽,故名濮陽。上古時炎黃部落首領顓頊帝高陽氏曾建都濮陽(今河南濮陽縣南)。顓頊帝的後代有鄭國姬姓居於此地,居住在這裡的人以地名為姓,稱作濮陽氏。

11、濮姓

濮(P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後代,以地名為氏。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時,將他的子孫散封於濮地,其後代遂以地名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傳。

源流二

出自高陽氏,是顓頊的後代。顓頊帝裔孫陸終之後,有另居於濮者,其後以地名為姓。

源流三

出自姬姓,是衛國康叔的後代,以邑名為氏。據《姓苑》的記載,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封於濮邑(今河南省濮陽),其後以封地邑名為姓,稱濮氏。

12、蘧姓

蘧姓,中國罕見姓氏,據《鄭樵通志》記載:“蘧氏,衛大夫蘧瑗字伯玉之後,漢有大行令蘧正。”蘧伯玉今濮陽縣蘧村人。

13、老姓、童姓

據記載,顓頊生老童,其後世子孫,有老姓、童姓本為一家。顓頊建都帝丘(今濮陽),老童生於濮陽,長於濮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