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最新演講:中國要在7年建設600萬個5G基站,明後兩年將迎來建設高潮

李毅中最新演講:中國要在7年建設600萬個5G基站,明後兩年將迎來建設高潮

“全國要在7年時間裡建600萬個基站,要花1.2萬億到1.5萬億。大家不要以為這個事情很遙遠,其實不是,今年就要建15萬個,爭取18萬個,在41個試點城市的城區實現覆蓋。明後兩年才是高潮。”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說道。

12月21日,由騰訊新聞·原子智庫主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請回答2020:騰訊風雲演講暨2019經濟年會”在北京舉行。李毅中在會上發表題為《推進製造強國建設需要關注的幾個重點》。

李毅中指出,要推進製造強國建設,要在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要加強自主創新。

“只有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才能自主可控,才能有效應對美國等西方勢力對我們的封鎖打壓。”李毅中援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說,如果不能儘快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就很難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至於如何破解自主創新難題,李毅中認為,要從國家、行業和企業三個層面努力,具體來說,要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行業共性技術攻關、企業應用性研發和生產營銷難點攻關。

在國家層面,他指出,抓好攸關國民經濟命脈的全局性、前瞻性、先導性的重大科技專項。第一輪中央科技專項從2006年開始到2020年結束,已經有17項取得了取得重大進展,現在正在謀劃到2030年的第2輪中央科技專項。

在行業層面,他指出,行業的共性技術攻關是我們薄弱環節,而國家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正在陸續成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現已成立11個,到明年15個,到2025年40個。這樣就可以完成行業的共性技術終端佈局。

在企業層面,他指出,要加大企業的應用技術和生產營銷“難一點”的規劃。以研發投入佔GDP的比計,中國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在2018年只有2.19%,而美國為2.79%、北歐為3%、日本為3.4%。同時,以基礎研發佔總投入的比例計,中國只有5.5%,而發達國家則在15-20%。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發、原始創新,希望明年中國在這方面的成績有所提高。

在技術上,要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在“用”字上下狠功夫。“產學研後面要加個‘用’字,因為只有‘用’才進入了市場,研發的目的全在於用。”李毅中還指出,“‘用’另外一個含義是個名詞,讓用戶自始至終參與研發研製的全過程,給企業帶來經驗,促進研發效率的提高,縮短研發時間,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二是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

李毅中指出,要讓製造強國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密切結合,發展數字經濟,讓信息通信技術(ICT)與工業製造技術(IMT)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他特別提到 要擺正這兩者的關係,“數字產業化”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產業數字化”,拉動其他產業的數字化。

“過去20多年,通信技術從2G升級到了5G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每一次技術提升都讓信息產業上了一個臺階,信息產業上了臺階還不是目的,推動了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工業企業。”

李毅中說,5G的商用已經起步,應該提高應用水平。要實現5G技術產業化,要做兩件事:一是建基站網絡,二是在終端發力。

關於終端,他強調要推進5G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尤其是工業製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比如,5G手機已經上市,它應該會數量更多、效能更好、價格更低。

“5g產業化以後,更重要的是要拉動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根據過去的經驗,首先是在消費工業取得成效,比如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支付寶等,接著更難的、更重要、更復雜的是工業製造業。”他指出,應該積極探索5g在工業製造業上的運營場景,取得經驗以後在全行業推廣。

三是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李毅中指出,有效投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不論是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還是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都需要投資支撐。要儘快改變連續多年工業投資乏力、增幅過低的狀況。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幅只有5.9%,今年1~3季度為5.4%,1~11月為5.2%,還在下降,沒有商量。其中,今年1~9月,製造業只有2.5%。

因此,李毅中表示,要加大工作力度,穩頭字、穩外資、穩預期。“民營投資佔總投資62%,佔製造業投資82%,民營投資意願不強,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工業和製造業。”“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一些政策不落實,對經濟預期的信心不足,脫實向虛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李毅中強調,不僅要合理增加有效投資,還要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增加回報,以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四是要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

李毅中說,《中國製造2025》提出“工業強基”工程,“四基”包括: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技術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

“不客氣地講,現在講5G的人很多,講‘四基’的人很少,所以我要強調一下,現在我們存在的問題是工業‘四基’不強,表現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導致我們一些行業工業技術落後,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材料自給率只有1/3,大量依賴進口。”他說,最典型的就是芯片,“去年進口花了3200億美元,進口原油才花2350億美金,這簡直不可思議。”

因此,李毅中強調,要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只有基礎能力得到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才有可能。同時,注重管理層面的基礎能力建設,比如基礎工作、基層建設、員工基本素質等。

五是要不斷改善營商環境。

“我國營商環境去年排名第31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大家要知道,數據的採樣是北京、上海兩個城市,它們是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不能代表全國的水平,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李毅中針對營商環境提出了三點建議:

  1. 一是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我國規上工業企業稅費合計(含五險一金)約佔主營業務收入8.5%,負擔太高了。如今,製造業增值稅率從16%減到13%,而且還要繼續降低,要加快三檔變兩檔。

  2. 二是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要落實見效。“去年11月的座談會提出6個方面重大政策舉措,現在看來都在落實,但是有的落實得還不夠。”他指出,要鼓勵民間投資、保護民營資本權利,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這三個問題落實得不夠,還要加大力度,使政策儘快落地。

  3. 三是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活力。李毅中說,國有企業出資人是國家,因此要體現國家利益,要有更多責任擔當;國有企業也是微觀經濟實體,政府同樣應該“政企分開”。國資委今年6月發佈了 《中央企業授權放權清單》,放權“鬆綁”,激發活力,值得稱讚。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