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基層減負需破解“鞭打快牛”

基層幹部,是黨和政府直面群眾的代言人,理應處在為民服務的第一線。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開不完的會、收不完的文件、迎不完的檢查、寫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消耗了基層幹部大量精力。欣喜的是,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令不少基層幹部減出了時間,減出了幹勁。

基層負擔過重成因複雜,除了客觀因素外,也有基層自身的主觀因素在。有句俗語叫“鞭打快牛”,顧名思義,就是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在基層工作中,“鞭打快牛”的現象屢見不鮮,哪位幹部的能力強一些,工作效率高一些,就成了一直被使用的“快牛”,而能力不顯的幹部就是任務少、樂得清閒的“慢牛”。然而,兩者在待遇上卻差別不大,甚至“快牛”幹多錯多,“慢牛”佔據輕鬆崗位更得實惠。長此以往,“快牛”不堪重負的同時,難免心生不滿、挫傷積極性,導致撂挑子不幹或者向“慢牛”看齊,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費,加劇基層工作的負擔。

一些單位之所以喜歡“鞭打快牛”,是因為嫌培養“慢牛”費心費力,如此這般,既造成了忙閒不均的不合理現象,也影響了“慢牛”自身良好作風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事實上,讓敢闖敢幹、主動作為的“快牛”多挑點重擔不是不可以,但凡事皆有度,幹部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一味地“揚鞭策牛”,甚至“乾的事情多,惹的麻煩多,挨的批評也多”,難免會使“快牛”失去銳氣。激勵幹事的“鞭子”應打在“慢牛”身上,為“慢牛”指路子、壓擔子,逼他們潛心學習鑽研,勇於實踐鍛鍊,在摔打中提高本領,從而減輕“快牛”不應承受之重,才是基層減負的應有之義。

為基層鬆綁減負,是為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基層本就人少事多、權小責大,若有緊盯“快牛”放任“慢牛”,短期看,擠佔的是基層幹實事的時間和精力、挫傷的是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長期看,則會遲滯基層改革發展事業的步伐。“快牛”忙裡忙外,“慢牛”快活自在,憑什麼?“幹多幹少一個樣兒”的事實不斷加劇著基層負擔,需要基層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去化解,令擔當作為的“快牛”與懶散耍滑的“慢牛”,待遇有差別、榮譽有差異、崗位有差距,從而激勵“慢牛”變“快牛”、“快牛”變“快快牛”,不失為基層減負的良方。

各級領導幹部應給予基層幹部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愛,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通過不斷完善獎懲機制,保持好“快牛”幹部的積極性,激發出“慢牛”幹部的主動性,給予他們更多的發展機遇,讓他們政治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勁頭、生活上有奔頭,方能在團結奮鬥的幹事氛圍中共享基層減負成果。(劉厚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