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之前為何要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有何特殊原因?

姒莞萱


題記——趙雲不受“重用”的背後,實則是劉備的帝王權術。

確切來說,翻閱整個三國正史及小說演義,都不曾有“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這類記載,倒是對於馬謖,劉備確有明言其不可重用。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

不過關於趙雲有一點倒是事實,那便是趙雲作為一個最早追隨劉備的戰將之一,一直以來是對劉備忠心耿耿沒得說,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卻一直不高。趙雲官拜“虎威將軍”,咋一聽很霸氣,但正如易中天先生評說的那樣,這只不過是一個“雜號將軍”,其地位遠不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相比魏延“鎮北將軍”之職,那也是低了幾個等級。即使在劉備死後,趙雲最後也只做到了“鎮東將軍”一職。

且不說題主是不是張冠李戴了,但就趙雲在劉備死後的職位而言,足見劉備是並沒有讓後人大力提拔趙雲的,結合趙雲一生的境遇,不少朋友認為劉備不重用趙雲確實是在情理之中。那麼劉備為何要如此對待趙雲呢?這就得說說趙雲其人和這背後隱藏的帝王權術之道了。

趙雲其人

演義中趙雲的形象深入人心,“五虎上將”、“常勝將軍”,深受大家的喜愛,不過演義中描述的趙雲和歷史上真實的趙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這裡我們簡單談談歷史上真實的趙雲。

趙雲初為漢末軍閥公孫瓚賬下將軍,早年劉備曾依附公孫瓚因而與趙雲結識。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於曹操後投奔袁紹,同年趙雲棄公孫瓚而投劉備。當時二人的關係如何呢?史載:“同床眠臥”,由此可見二人之間的情誼非同一般。

公元202年,劉備南下投奔劉表,逐漸打拼屬於自己的事業,而趙雲相伴左右,至始至終,忠貞不二。公元208年,劉備兵敗於曹操,時劉備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軍追擊至當陽長阪,時劉備無奈只得丟下妻兒,僅率數十騎向南逃逸。所幸趙雲不顧安危,殺入曹軍陣中才救得劉備幼子劉禪。演義中趙雲“七進七出救主”一事的原型便是來源於此。 此戰過後,趙雲因功官拜牙門將軍。

在劉備建立帝王大業的過程中,趙雲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更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兩次解救幼主劉禪之功更是其他戰將所不能比的。要說論忠心,恐怕關張也不及趙雲。

趙雲不受“重用”的原因

趙雲真的不受重用嗎?其實不然,這個我稍後解釋。我們先來看看趙雲不受“重用”的原因,這其中主要在兩方面。

其一便是趙雲個人的性格所致,我們知道趙雲是一個非常忠心的人,且又是一個武將,而類人身上往往有一個共性,那便是“直”。為表忠心,直言進諫,這種性格要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是相當之難的。據史料記載,劉備當年拿下成都後為了籠絡手下官員及地方降將,準備將成都城內外的房屋田產進行分配,而趙雲則直言進諫,引霍去病的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毫無疑問,此舉無疑必遭其他將領所忌恨。而劉備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穩定內外人心,趙雲雖然說得對,但此舉確實是不合時宜,趙雲不懂官場之道,劉備自然也難給予其高職。

其二就得說說劉備的帝王權術了。劉備與趙雲相交近三十年,對於趙雲的為人,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對於趙雲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人他不重用可能嗎?首先他不給予趙雲高官要職實際上也是對趙雲的一種保護,有道是“樹大招風”嗎?像趙雲這樣不懂官場之道的人,爬得越高只會摔得越慘。所以劉備寧願給趙雲一些看似平常的職位。其次,在當時,職位越高並不代表你擁有的權利越高,劉備稱帝后(時關羽已故),武將的最高官職是驃騎將軍馬超,然據史料記載,馬超在這個職位上幹得並不痛快,幾年後便抑鬱而終了,為什麼呢?一是因為馬超家仇難報,其次便是因為馬超的這個驃騎將軍並沒有多少調動軍隊的實權,這對一個戰將而言是非常憋屈的。馬超雖是降將,但還是非常有實力的,可惜他沒有得到劉備的信任,劉備對他是有忌憚的,所以只得給予其高位而變相的削弱其實權。

其實趙雲看似官職不高,但實際是手握實權的,昔日劉備伐吳時,曾留趙雲都督江州,統領江州之兵,這也充分證明了劉備是非常器重趙雲的。再有劉備病故後,趙雲官拜中護軍,遷鎮東將軍。別看這個中護軍好像不起眼,這個職位可是負責統領禁軍的,要知道禁軍是直接保護皇帝安危的,這一職位非大忠之人不可勝任。

最後大膽猜測一點,其實趙雲在劉備死後得以遷升或許也是劉備有意為之,讓劉禪提拔趙雲更能令趙雲深感劉禪之恩。白帝城劉備託孤諸葛亮,再從側面安排上一個武將出身的趙雲,如此可以相互制約,對於維護蜀國基業,可謂用心良苦啊。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劉備在三國時期的用人水平不亞於曹操和孫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曹操與孫權,比如說曹操提倡的“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可是如果我問曹操提拔哪一個出身低微的人才,你會發現並沒有。

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荀彧與荀攸出自穎川荀氏,程昱出自在兗州士族,郭嘉出自穎川士族,賈詡出自涼州士族,曹操手下掌握兵權的不是曹氏就是夏侯氏宗親。

孫權手下的張昭、周瑜、魯肅、陸遜無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劉備打著皇親的旗號,行屌絲之實。

三國政權中也唯有蜀漢政權算是草根出身,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會低層出身,劉備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一個草根政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關羽有勇有謀,不僅武力超群,同時謀略過人,所以關羽是鎮守荊州的主帥,張飛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所以張飛沒有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

魏延出身低微,是劉備的部曲,相當於私人財產,但劉備發現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將魏延提拔為與關羽同等地位的漢中太守和鎮遠將軍,如果說唯才是舉,恐怕劉備的力度遠大於曹操,劉備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諸葛亮富有戰略,精於治國,長於內政,文韜武略俱全,所以劉備將諸葛亮定位於自已的蕭何,所以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讓諸葛亮鎮守後方,足兵足糧,如同劉邦對蕭何的定位一樣,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就是丞相,而諸葛亮確實也起了丞相的作用,這就是劉備的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再比如說法正精於奇謀,但為人睚眥必報,所以劉備只用法正的奇謀,將法正帶在身邊作為首席參謀,而沒有讓法正參與內政,還有許靖,是個大名士,但沒有具體的才能,所以劉備把許靖供奉起來給予高位,而沒有實際權力。

蜀漢政權的每個人都因為自身的優劣,被劉備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這就是劉備的用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對於趙雲,劉備是怎麼用的呢?

趙雲在三國亂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舉為帶兵首領,最早是跟隨公孫瓚,因為公孫瓚過於殘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趙雲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後,趙雲以家兄病逝離開公孫瓚。

趙雲在公孫瓚處結識了同樣投靠公孫瓚的劉備,在為家兄奔喪數年再次出山時,就開始追隨仁義的劉備,一直到趙雲去世,始終追隨劉備,不離不棄,無論劉備是顛沛流離還是四處逃亡,趙雲跟關羽、張飛一樣,始終跟隨劉備,這就是趙雲的忠心,也算是劉備的個人魅力。

正史上的趙雲軍事實力並不突出,但是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個三國無人可比的。

有幾件事能顯示出趙雲的正直和仁義,第一件是趙雲拒絕了桂陽太守趙範將他的寡嫂樊氏獻給趙雲,趙雲不願意與趙範這樣的投機小人成為親戚;

第二件事是趙雲在劉備拿下成都,準備拿百姓的田產和財物分給自已的將士時,趙雲為了百姓的安寧,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理由勸諫劉備不要拿百姓的資產,要安撫好百姓,爭取民心,劉備還接收了趙雲的勸諫。

第三件事是趙雲在關羽失荊州被孫權殺害後,勸諫劉備不要發動對孫權的戰爭,要以大局為重,但這次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的勸諫。

對於一個如此重視民心,愛戴百姓的趙雲來說,他算是應驗了自已一生追求仁政的理想,同樣,要不是劉備如此仁義,恐怕也不會引來趙雲的一生跟隨。

趙雲的特長是正直與仁義,還有絕對的忠心,所以劉備把趙雲視為自已的貼身近臣,除了為劉備作戰之外,趙雲在劉備時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劉備的近臣守護劉備的家小。

長坂坡之戰,劉備只顧自己逃命,是趙雲護送劉備的妻子和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禪安全逃離曹操的追捕,雖然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但在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趙雲能夠在亂軍之中安全護衛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就已經不容易了。

赤壁之戰後,趙雲同樣是做為劉備的近臣,大部分時間是保護劉備的家小,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夫人時,是趙雲居中守護,劉備率領兵馬進入益州時,還是趙雲守護劉備家小,孫夫人回東吳時,想要帶走劉禪,仍然是趙雲阻攔並再次救了劉禪。

什麼是重用?

重用就是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官職有多高,地位有多高,但一定是絕對的信任。

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劉備的角度來說,建國立業即使事業開創得再大,還是要傳給自已的兒子,也就是劉禪,劉備最重要的親人就是他的兒子劉禪,而這個最重要的親人的安全問題,劉備從頭到尾都交給一個外人來守護,如果不是劉備信任趙雲,也實在沒有其他理由了。

看看曹操你就明白了,兵權全部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為什麼?因為曹操信不過外人,只相信有親戚關係的同族中人,外姓將領即使再有能力,也依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下,回過頭來看劉備,你就會明白,劉備對趙雲這個外姓將領是何其的信任。

將自己老小的性命都交給趙雲守護,這是劉備對趙雲的絕對信任,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趙雲雖然勸阻過劉備,但劉備仍然將趙雲安排二線的位置,劉備在夷陵戰敗,還是趙雲第一個趕到前線救了劉備,這就是信任,雖然有政見不同,但從來不代表劉備不信任趙雲。

劉備這麼信任趙雲,會在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嗎?

當然了,重用與信任是有不同含義的,你信任一個人,未必重用他,比如劉備信任糜竺,糜竺是劉備的最大投資人和幕後金主,但由於糜竺能力不突出,劉備只給了和許靖一樣的虛職。

再比如你信任你的家人,但並沒有安排你的家人在你的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有可能是你的家人能力不足,有可能是理念不同,從來不影響信任,便畢竟沒有重用,這就是區別。

從劉備給予趙雲的官職和地位來說,雖然沒有重用,但也沒有輕用,蜀漢政權早期的四大封疆大吏之一就是趙雲,當時關羽鎮守荊州,魏延鎮守漢中,這兩個地方是蜀漢最重要的邊境,也需要安排最重要的人防守,所以關羽和魏延是絕對的重用。

再比如張飛,長期鎮守二線的閬中,相對於關羽和魏延的地位來說,張飛確實稍遜一些,但也並非輕用,而是人盡其才。

而趙雲剛是鎮守東部邊境江州的將領,與張飛算是同等地位,雖然算不上絕對的重用,但並不是輕用,同樣是人盡其才。

劉備這樣的安排,說明本身就對趙雲是既信任又中用,根本就不會在臨死前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劉備說不可重用的是馬謖,而不是趙雲。不過劉備說什麼都不重要了,因為諸葛亮執政後,完全是按照他自已的風格和思路來執政,劉備的話,諸葛亮有聽,但並沒有全聽。

比如劉備說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沒聽,劉備說劉禪如果不堪大用,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不敢聽。但劉備是絕對沒有說趙雲不可重用。

從諸葛亮對趙雲的安排來看,諸葛亮對趙雲也是頗為信任和重用,能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擔任疑兵吸引曹魏關中軍主力,這一重任諸葛亮交給了趙雲,而在劉備時代獨當一面,鎮守漢中多年的魏延成了諸葛亮北伐軍的前鋒,這已經是諸葛亮對趙雲的重用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對趙雲很信任

趙雲是小說中的常勝將軍,逢戰必勝,也是正史中的雜號將軍,雖然沒有小說中那麼神奇,但是劉備在現實中對趙雲的信任,比小說中描寫的還要更多。

劉備在新野大敗之後,逃跑的路上十分狼狽,趙雲去救主,單騎奔曹操大軍而去,看見的人都以為趙雲投降曹操了,誰知道稟報劉備之後,劉備順手抄起了一杆戟就朝著彙報的人扔了過去,並且大喊:“趙雲不可能拋棄我離去。”不一會兒,趙雲果然就回來了,劉備很感動,周圍的人也都對趙雲十分欽佩。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裴松之注三國志*趙雲傳》

由此可見,趙雲的實力肯定是有的,做事情也靠譜,最重要的是劉備對他非常信任。

劉備一生最信任的人除了趙雲還有兩人,一個人關羽,一個是張飛。劉備曾經將家小妻子託付給張飛,結果張飛丟了徐州,又丟了劉備的全家,讓劉備非常被動,畢竟家人在敵人手中,難免會受人掣肘,所以,當時的劉備很生氣,因為張飛此舉很可能讓劉備爭霸天下的志向就此結束。

如果劉備不救家人,則仁德之名盡失,爭霸天下就成了做夢,不可能再成就大事。如果劉備要全了仁義之名,那就必須要救自己的全家老小,如果呂布以此做要挾,則劉備從此就要聽從呂布調遣,無法施展拳腳。所以,徐州失去劉備不擔心,但是家小失去卻讓劉備很鬧心。

劉備有了此次的經驗,覺得張飛不行,家小不能給他照顧,還是給關羽照顧吧。關羽更讓他失望,不僅沒照顧好家小,還帶著他的倆媳婦去曹操那裡住了幾年。曹操是有名的喜歡人妻,就算曹操啥也沒做,這名聲也不好聽啊。

以仁德著稱的劉備,只好忍下來,等到關羽帶著妻子歸來的時候,依然接納了他們,其實他都有心砍了這倆女人,敗壞他的名聲,但是劉備被俘的仁德之名太重,自然無法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只好假裝開開心心的迎回了家小和關羽,但是劉備的心裡記住了一點,這二弟也不靠譜,以後這家小可得重點照顧,太重要了,兩番失去家小,兩番險些失去爭霸天下的機會。

這時候的劉備才知道趙雲能夠保護自己的家小有多重要,於是讓趙雲負責自己家小,成為了劉備的中護軍。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最重要的原因已經說了,趙雲很可靠,劉備很信任,這其實也是一種“重用”,只是沒有功勳和無法鎮守一方。

劉備為什麼說趙雲不能重用呢?因為趙雲本身有缺陷,從他的死後封號就能看出來,趙雲為順平候。這說明趙雲主要還是聽話,一個聽話的人就只能做二把手,當不了一方大員,他沒有那股自作主張的勁兒。

趙雲本身武力值沒得說,但是趙雲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為人太直了,在春秋時期可能會是一位好漢,但是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期則吃不開。

劉備攻下益州的時候,想要分封百官,趙雲給攔住了,趙雲說應該分給百姓,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劉備非常尷尬,打下益州本來是百官的功勞,理應封賞,而且此時立足未穩,繼續拉攏當地的各方勢力,正好藉著分封,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趙雲的建議一出,劉備只好以百姓為先,失去了最好的拉攏機會,還損失了益州集團人士的利益,讓劉備很為難。這一點趙雲做得很對,但是對於劉備來說,做得特別不對,趙雲卻渾然不自知。

再說夷陵之戰,劉備發誓要滅吳,口號喊的震天響。趙雲一看,這形勢不對啊,應該聯吳抗曹啊,咋能滅吳呢?於是阻撓劉備,劉備特別生氣,心裡暗罵子龍白痴。

劉備與關羽結拜,天下皆知,此時關羽已經死了一年有餘,劉備再無表示,如何當老大?如何當兄弟?而且劉備手下很多人都是荊州集團的人,他們的家鄉在荊州,如今荊州落入孫權之手,劉備如果沒有動作,恐怕人心騷動,引起動亂。

然而這些事情趙雲都看不透,就知道聯吳抗曹的總綱,卻不知道隨著時局變通。如果趙雲成為一方諸侯,雖然正義有餘,卻無法統帥一方。


劉備對趙雲極為器重,但是又深知趙雲的缺點,為了保護趙雲,劉備不重用趙雲,而是留在身邊,時刻指點。



野史日記


趙雲是劉備的舊班底之一,早在劉備投靠公孫瓚之時,在公孫瓚帳下的趙雲就和劉備私交匪淺,後來在劉備落魄之時,趙雲義又無反顧地投入了劉備麾下。因此,趙雲的資歷在劉備集團也算是“元老級”的人物,並不比關、張差多少,比“外來戶”馬超等人更是資深得多!但是,在劉備稱帝大封功臣時,趙雲卻沒能進入列侯的行列,其職位也只是雜號將軍,遠不及張飛的車騎將軍、西鄉侯!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要說了:“趙雲不是什麼五虎上將噢!劉備對他不咋地嘛……”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程度恐怕要遠在關、張之上!當年在荊州被曹操攆得四處逃命時,負責劉備安全警衛工作的實際上就是趙雲!如果不是貼心之人,劉備是斷然不敢在逃命之時將身家性命託付給趙雲的!



劉備之所以不給趙雲封侯,原因不難理解,他和趙雲的關係最鐵!不給別人封侯,別人會鬧情緒。但是,趙雲不會!而且,趙雲行事一向低調、嚴於律己,不該伸手的地方從來不伸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對於劉備而言,趙雲就是這樣一種存在,需要趙雲時,趙雲二話不說、指哪打哪!無事之時,趙雲不恃寵而驕、不爭權、不奪利,安安分分當好劉備的小弟。這或許就是劉備相對於關、張更加信任趙雲的原因所在,關、張身上“小毛病”都不少,尤其是關羽,恃功而驕、與同僚關係搞得都非常僵。唯有趙雲做到了近乎“隱型”,不僅沒有什麼“毛病”,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趙雲低調得不能再低調了!



劉備與趙雲之間的關係還有一件事可以佐證。章武元年,劉備一意孤行、興兵伐吳。滿朝文武、包括諸葛亮幾乎都選擇了沉默,唯有趙雲上書劉備,提出了明確而激烈的反對!為什麼?因為信任!別人怕惹事上身,所以選擇了沉默。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他自認為必須給劉備提個醒。而提醒者是趙雲,劉備也不會懷疑他別有用心。雖然劉備最終沒有采納趙雲的意見,但內心還是認可了趙雲這番忠心的。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因為趙雲非但沒有因此受到處分,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反而把趙雲召到了身邊,為臨終的自己和即將接班的兒子保駕護航。



劉備託孤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和李嚴託孤,讓二人盡心輔佐兒子劉禪。甚至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賢,彼可取而代之。實際上,劉備此舉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對諸葛亮的試探。劉備在說這句話時,恐怕身邊早已埋伏下了刀斧手,只要諸葛亮稍有遲疑,恐怕早已人頭落地了。同時,劉備也是想借這件事讓諸葛亮當眾表忠心,給諸葛亮製造輿論壓力。如果劉備真心連皇位都可以給諸葛亮,他還有必要拉上益州派的李嚴與諸葛亮分權、相互牽制嗎?那麼,趙雲在哪呢?恐怕這埋伏在暗處的刀斧手就是趙雲的部下了!換言之,劉備託孤之前召來趙雲就是來給自己兜底兼保駕護航的,一旦出現什麼意外,劉備還可以依靠趙雲來收拾殘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任?不言而喻。據說劉備私下還曾經給趙雲留下了遺詔,如果諸葛亮、李嚴企圖篡位,趙雲可以直接以武力將二人拿下!實際上,趙雲就是牽制諸葛亮、李嚴的第三股力量。



也正因為此,劉禪即位伊始便正式封趙雲為永昌亭侯。一直都沒有封侯,卻在劉禪即位之後立即封侯,難道是劉禪和趙雲感情深厚嗎?顯然不是!很明顯,趙雲在劉備託孤期間是“有功”的,同時剛剛即位的劉禪還要依靠趙雲為自己牽制諸葛亮和李嚴!這才是趙雲得以封侯的原因所在。劉禪畢竟不是劉備,他對趙雲沒有什麼情分可言,只能靠利益拉攏。至於提問者所謂劉備說趙雲不可重用,本人沒有查到具體出處,如果有,想必是劉備出於對趙雲的保護,避免樹大招風,招致諸葛亮、李嚴的針對。同時,也是為了防止趙雲在自己去世後因為地位上升而做大、生出野心,利用諸葛亮、李嚴制衡趙雲吧。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

談起三國,那可有的說了,人物太多,劇情複雜,但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是五虎上將趙雲,趙雲這個人我認為大家應該在熟悉不過的了,小說三國裡面是把趙雲這個人寫的近乎齊神,不過趙雲相比關羽而言確實謙遜,又比張飛多了份穩重。也是小說讓趙雲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趙雲

早期的趙雲一直在公孫瓚的麾下效力,後來因為哥哥的死,他離開了公孫瓚,時隔七年趙雲與劉備在鄴城相見,從此趙雲便一生追隨劉備,替他出生入死。這是屬於小說部分(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趙雲,雖然名聲響亮基本上沒有打輸過什麼仗,他經歷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趙雲除了軍事才能之外,政治才能也是非常優秀的,趙雲曾經引用霍去病的事蹟來勸誡劉備將農田和房子還給百姓。在關羽張飛去世之後,還曾勸誡劉備不要伐吳。)不過這些來自於小說,也是後人對趙雲的誇獎。真正的歷史趙雲其實沒有那麼的閃耀,趙雲在歷史中只是粗略的記載了兩件事,第一就是長坂坡救主,第二就是與鄧芝在箕谷抵擋曹真大軍,敗而不潰,後貶為鎮軍將軍。

說來話長,長坂坡之戰中,曹操追殺劉備,劉備為了逃命於是弄丟了自己得妻兒,危難之中是趙雲孤身一人去救劉備的妻兒,不過也是沒有七進七出那麼誇張。自從趙雲這一出之後,劉備便認定趙雲的用處在於貼身保護於他,趙雲得武功高強,並且有勇有謀,最適合保護劉備了。劉備不重用趙雲,而是給趙雲名義上的高官,五虎將的其他四位被分為前後左右將軍,官位遠在趙雲之上,趙雲與他們之間的最少差了兩個等級,所以劉備並沒有重用趙雲。趙雲不得重用的原因可能是如下:1.當時門閥制度較為嚴重,趙雲出生布衣,投靠劉備也沒有帶一兵一卒,自然成為別人的嫁衣。2.趙雲做官過於清廉,在朝中不會鞏固自己的勢力,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只有趙雲單槍匹馬,自然人微言輕。3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衝鋒陷陣,人才濟濟,趙雲得不到施展也是正常,趙雲本身也是缺乏領軍的才能,但是趙雲格鬥很強,所以一直在劉備身邊貼身保護。

這個題目的說法並不贊同,劉備也不是不重用趙雲,只是他會用人,會抓住人心,讓他們都在合適的位置上盡忠。


司徒歷史


劉備臨死前說過趙雲不可重用?絕不可能!查閱史料,發現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臨終託孤時從未說過什麼趙雲不可重用之類的遺言,他反倒是對諸葛亮大力推薦的馬謖很不以為然,於是提醒諸葛亮馬謖喜歡誇誇其談,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馬謖,字幼常,“白眉”馬良之弟 。馬氏家族是荊州世家大族。他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尤其是博學多才, 自幼熟讀兵書,喜歡議論兵法、謀略,常能觀察到細微之事,而且他分析起來鞭辟入裡,頭頭是道,因此頗得諸葛亮青睞與賞識。

經諸葛亮大力舉薦,劉備也與馬謖接觸交談過,但總覺得馬謖雖然軍事理論基礎紮實,談起兵法來也是口若懸河且有理有據,但總覺得這人很浮誇,身上缺少點實在的東西,劉備把他和重經驗論的謀臣黃權、馬忠,以及他兄長、不善言辭卻踏踏實實的馬良比較起來,這“實在”二字就在他身上更加明顯稀缺。

劉備進而想到,諸葛亮毫不掩飾對馬謖的欣賞,自己身後他若真的重用起馬謖來,恐怕會有些不妥,甚至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

於是他在率大軍東征孫吳前特意提醒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諸葛亮對其進行多方面考察,再行定奪。諸葛亮雖未做聲,但對此話大不以為然,依然任命馬謖為參軍。

後來馬謖的表現,尤其是失守街亭一事,足以證明劉備看人的眼光準過諸葛亮。在知人善任、拔人於微賤方面,劉備確實甩諸葛亮幾條街。劉備在時,蜀漢人才濟濟,將星閃耀,謀臣如雨,其事業達於巔峰。他一死,蜀漢人才很快出現斷層,尤其是到了劉禪執政的中後期,居然無人可用,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擅權攬政、用人失察的諸葛亮難辭其咎。

再看看趙雲。《三國志》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本來是軍閥公孫瓚的部下,當公孫瓚派前來依附他的劉備幫助田楷抵禦袁紹時,命趙雲跟隨劉備,兩人很是投契,無話不談,趙從此成了劉麾下的一員大將,跟定了實力弱小的他,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曹操南伐荊州時,劉備被其擊潰,被迫南逃江陵,在當陽長坂(湖北當陽東北)被曹操親率的數千“虎豹騎”追上,慌亂中,劉備丟下妻小,帶諸葛亮、張飛等縱馬往南奔逃。

當時趙雲也在亂軍之中,他身上抱著的嬰兒,就是後來的蜀後主劉禪;他並未往南逃竄,而是奮力保護甘夫人,就是劉禪的生母。由於趙雲拼死救主,浴血搏殺,使劉備妻小脫離了一場浩劫。

之後,劉備封其為牙門將軍,還由衷的誇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劉備率軍取益州(今雲、貴、川)時,趙雲留守荊州。後來,劉備從葭萌關回攻劉璋,諸葛亮率趙雲、張飛、劉封等人溯江西援,相繼攻城略地,平定州縣,一直打到江州(四川巴縣),分派趙雲自率一軍從外水至江陽(四川瀘州),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成都。

劉備襲奪益州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並賞賜金銀、田莊。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攫升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侯,後又調任鎮東將軍。

建興五年(227),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兵出祁山伐魏,趙雲隨其進駐漢中。第二年,諸葛亮出兵,事先故意散佈蜀軍將穿越斜谷道(秦嶺山豁,今陝西郿縣西南)直搗關中,曹魏大將曹真中計,調集大軍前來抵禦。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率偏師去對抗,自己率主力突然攻打祁山(今甘肅西和境內)。由於趙雲、鄧芝兵力單薄,是用做疑兵以牽制曹軍主力的羸弱之兵,而曹軍則盡遣精銳,因此,趙雲部在箕谷(秦嶺山谷,今陝西褒城以北)被曹真擊敗。

但趙雲機智冷靜,他聚集兵力,堅守營地(斂兵聚谷),所以損失並不大,不至於有大敗虧輸的局面出現。

馬謖失街亭後,蜀漢北伐大軍進退失據,諸葛亮只得放棄已到手的隴右三郡,退回漢中。諸葛亮點驗部隊,發現諸路軍中以趙雲所率一軍損失最輕微,可他卻有功不賞,還將趙被貶為鎮軍將軍。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故。蜀後主劉禪追諡他為順平侯。

趙雲為人正直,武藝高強,且看淡名利,從不爭功誇好。

劉備始終倚其為左膀右臂,一直對其篤信無疑,只可惜很少給他直接統兵作戰的機會,只用其為中護軍,也就是拿他當“警衛室主任”之類的高級保鏢用,確有大材小用遺憾。

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趙雲之忠誠,否則也不會成為劉備的親隨、貼身護衛。由此可以判定,劉備臨死前絕不可能說什麼趙雲不可重用的謬語,他說的是隻善紙上談兵、且喜歡信口開河的馬謖。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江湖上的確有傳說,劉備臨終託孤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但在史料中找不到相關的記載,死無對證,就不能絕對說有也不能絕對說無。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陳壽對趙雲的評價是: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這是說趙雲跟老將黃忠都是身強力壯,勇猛無比。瓜牙並非貶義,其意是劉備的得力干將,就像灌嬰、夏侯嬰是劉邦得力幫手一樣啊。(夏侯嬰,被封汝陰文侯,又稱作滕公。)

姜維對趙雲的評價是:

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這是說趙雲一生跟隨先帝劉備,勞苦功高。能夠遵循法度,性格溫和而有賢能,做事仁慈而賢德。就是趙雲渾身是膽,但不驕傲自大,盛氣凌人。

對於趙雲的人品、行為都沒有任何負面的評價,無論時人還是後世,觀點都是一致的。

但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一直不重用趙雲,說趙雲僅僅就是劉備的保鏢之類的議論。

在豹眼看來,保鏢一說那是在前期,即便是保鏢那也未必是不重用。比如典韋、許褚都是曹操的貼身保鏢,是最信任的人。

但豹眼閱讀這段歷史,的確有劉備沒有重用趙雲的感覺。總以為趙雲應該有更大的成就和封賞。

214年,劉備取得益州,賞賜法正、諸葛亮、關羽、張飛為一等,封賞很厚。但不見對趙雲封賞如何,這肯定不會少他的,與四人相比,差一點也說得過去。

219年,漢中之戰,劉備取得勝利,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封張飛為後將軍、假節;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封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但不見對趙雲有任何封賞,除了一句“子龍渾身是膽也”之外,啥也沒有。這有失公允。

關羽斬殺顏良,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

劉備佔據荊州封張飛為新亭侯;

208年,馬騰接受曹操徵召到許都,被拜衛尉,曹操上表封其子馬超為都亭侯。

劉備自立為王后,因為關羽、張飛、馬超都有亭侯的爵位,就沒有再進爵,都賜假節。

老黃忠因為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賜爵關內侯。

但趙雲在漢中之戰中的漢水之戰,立下大功,賜一個關內侯是起碼的,但沒有。

黃忠是老將,將再老,以前那是替人家打工出力,趙雲作為保鏢,可不僅僅是跑前跑後,就長坂坡護阿斗一件,足可以賜爵關內侯。

赤壁之戰後,拜趙雲一個偏將軍。名曰將軍,僅僅比裨將好一點,是很低級的雜號將軍;劉備佔據成都後,封了趙雲一個莫名其妙的翊軍將軍,無人曉得是個啥級別,也沒有爵位;漢中之戰後,既沒有升遷也沒有爵位。

有說法是前、後、左、右只有四個,趙雲好說話,就委屈一下。平衡是必須的,也可以理解。但爵位是無限的,到了這時,還不給一個關內侯,實在說不過去。

劉備自立為王后,遷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由牙門將升為鎮遠將軍。儘管也沒有封侯,但這個鎮遠將軍,有時候也算雜號將軍,但在三國時期,卻是正經的將軍封號。難怪劉備此決定,令全軍上下一片震驚。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關羽、黃忠都已去世,沒有分封,但趙雲一直還在幹他的翊軍將軍。

直到223年,劉備病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封永昌亭侯。

且不管啥時候封的徵南將軍,也不管鎮東將軍是不是比徵南將軍要高,那可是幾年前魏延的封號。

從這個過程看出,劉備不僅沒有給趙雲更多的立功機會,在封賞上對趙雲太薄。

一種說法是,劉備對趙雲並不信任,因為趙雲在劉備取得益州時力諫不要把田產分封將領,引起對立情緒,又在劉備東征孫吳時力諫,應該先討伐曹魏。這些事令劉備不高興,因此對趙雲不重用,封賞不多。

也有說法是劉備把封賞趙雲的機會留給劉禪,以期望趙雲忠心看護劉禪。這的確是帝王託孤時常用的伎倆,但即便如此,劉備對待趙雲太薄實在說不過去。

同時,還衍生出劉備為了控制諸葛亮,故意為之。也就有了劉備臨終囑託:“趙雲不堪重用。“

這些都是猜測,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就劉備做事的套路,完全可以做得出來。

在豹眼看來,劉備對趙雲太薄,留給劉禪做人情的因素是有,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根本而言,趙雲是忠義雙全,其心在漢朝廷,而不是蜀漢。

有說法趙雲與劉巴、雍茂都曾經勸阻劉備稱帝。雍茂就因別事被劉備殺死,劉巴看事不好,全力張羅劉備登基稱帝的一切禱文、詔誥、文書,因此逃過一劫。

劉巴、雍茂的事,在《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註解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有記載,但沒有查閱到趙雲也勸諫過。

但從劉備對待趙雲的態度來看,這可能是真的,趙雲也能做得出來。

儘管趙雲“柔賢慈惠”,但在大忠大義面前卻毫不含糊。

至於劉備要控制諸葛亮,這事恐怕劉備真的有此心。說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自代之,也就是個順水人情。

諸葛亮想取代劉禪,不管你劉備咋想咋做,都解決不了問題。

但劉備恐怕不會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馬謖就是個例子,不管你劉備說啥,諸葛亮該咋用還是咋用。

不管劉備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對於趙雲的事,劉備沒少操心。

究竟如何,友友們自己去品味吧。


豹眼看歷史


趙雲跟隨劉備的時間很長,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趙雲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劉備的重用,在臨死前還說不可以重用趙雲,那麼是不是劉備不信任趙雲呢?其實在劉備心目中,趙雲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部下,這反映在很多事情上,當年劉備的妻兒被搶走的時候,他是委派趙雲前去營救的,後來趙雲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盼,讓後主劉禪可以平安歸來,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他怎麼會將這個重任交給他呢。

另外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也不會讓他一直在自己手下,劉備身邊除了關羽和張飛,就是趙雲了,可見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而劉備之所以在臨死之前囑咐不可以重用趙雲,其實主要是因為劉備很瞭解趙雲,他希望趙雲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讓趙雲參與政治決策,反而錯用了人才。趙雲這個人十分的正直,而且在作戰時很勇猛,這些都是趙雲的優點,但是趙雲為人過於耿直,他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無法順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觸,時間久了自然會引發各種爭端和矛盾,趙雲也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這個性格缺點而失掉性命。

所以趙雲更適合作戰,而不適合參與政治,劉備在和趙雲相處的時日裡面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希望趙雲受到重用,這也可以看做是劉備保護趙雲的一種方式。

那麼劉備這樣看趙雲是不是對他的誤解呢,其實還真不是,通過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趙雲的舉動就可以明白到這一點。當時劉備在得知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他當時的第一個念頭自然是報仇,也決定要舉兵征討東吳。這個時候趙雲卻站出來反對,他認為當時不應該先征討東吳,而是應該對付曹操,而且趙雲也有自己的理由。在趙雲的心目中,曹操才是勁敵,如果將曹操滅掉了東吳的日子還能長嗎?趙雲感覺當時也有作戰時機,因為在曹操離世後,他的兒子曹丕開始篡位,曹魏當時的政治很混亂,很適合馬上討伐。

其實趙雲的這些觀點並不是錯誤的,也可以說趙雲的眼光長遠,但是他卻沒有站在劉備的角度上看問題,關羽和張飛可是一直追隨劉備的忠心耿耿的兄弟,他勢必要先給他們二人報仇,而且當時臣子們都支持這一做法,如果劉備按照趙雲的說法去做,那豈不是無情無義,所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趙雲確實不應該被重用。


歷史小地主


劉備希望趙雲能夠養老,已經捨不得他再去沙場出生入死了。現在劉備已經是快要死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經歷了這麼多亂事,最後只剩下趙雲陪他了。曾經的蜀國五虎將,自己真正的結義兄弟就只剩下趙雲了。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的時候就曾經說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由此可見劉備是多麼重義氣的人,而趙雲也是他的兄弟,他們倆的感情不比關羽和張飛差,所以劉備捨不得趙雲再去上戰場上了,怕他也死在戰場上。


蜀國五虎將只剩下了趙雲 ,不能夠再出去打仗了 ,怕他有損失

關羽因為去討伐曹操,結果大意失荊州,被吳國和魏國聯合起來消滅掉了。而張飛想要去為關羽報仇,一直都在準備中,可是張飛的脾氣實在是太暴躁,總是一直鞭打著自己的部下,把自己心中的憤怒都發給了部下。結果這些部下忍受不了了,直接將張飛的頭顱殺掉,然後送給了吳國,這個簡直就是火上澆油,讓劉備非常的生氣。


於是劉備就準備了,大家誰也勸阻不了,其實當時趙雲也是勸告了劉備。馬超已經因病去世了,劉備自然就是帶著黃忠去攻打吳國,結果沒想到自己失敗了,黃忠也在路上死了。然後在趙雲的幫助下劉備逃了回來,在白帝城已經快不行了,劉備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吩咐清楚,把所有的重擔都交給了諸葛亮。但是對於趙雲,他希望趙雲能夠養老送終,在蜀國的人才已經十分的凋落,唯一能夠稱得上是猛將的就只有趙雲一個人了。


所以對於趙雲,劉備希望諸葛亮不要讓他再去沙場上殺伐,而是留在軍營中或者是蜀國裡面能夠安安心心的養老,沒有生命危險就是最好的事情了。為現在已經是看過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算是真正的領悟到了,還是兄弟的感情最重要,可是連兄弟的仇都報不了,劉備也只能是遺憾終身,對於他最後一個兄弟,他希望趙雲的結局能夠好一點。

趙雲和劉備的關係好,劉備存在著私心想讓趙雲養老

其實劉備說的不可以重用,就是希望他不要去戰場上,如果換一種職業的話,或者是當一個太守。或者在蜀國內部當成一個大臣,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他已經說了讓諸葛亮一定要盡心盡力的輔佐蜀國,而諸葛亮自然是不會忘記違法這件事情的,所以對於趙雲一定是想要用的。這個就是提醒諸葛亮,儘量的不要讓趙雲有所閃失,更何況趙雲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雖然老當益壯,可是再也經不起什麼厲害的折騰,不比年輕人了。

但是最後蜀國沒有什麼人才,而諸葛亮也一直要北伐,趙雲也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打仗,就算年紀大也沒有什麼,都一直跟隨著諸葛亮北伐,劉備所希望趙雲做的事情最後還是沒有完成。

想要讓趙雲遠離這個亂世,隱居下去

是按照當時的結局,都被可能都已經覺得如果快要滅亡了,趙雲待在這個亂世之中肯定是沒有什麼好的結果。還不如徹底的遠離蜀國,過上隱居的生活,這個對於趙雲來講才是真正最好的結局。



當年趙雲跟隨劉備的時候,當時劉備想要向公孫瓚接兵力,而且一定要用趙雲,所以趙雲開始跟著劉備了。在公孫瓚失敗之後,趙雲覺得劉備是一個真正的主公,於是想要去尋找劉備,當時劉備就是在袁紹手底下做事,趙雲不想要去找袁紹。趙雲沒有辦法,於是就落草為寇,想不到就碰上了劉備。然後一直都跟隨著劉備進攻第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劉備,曾經還救過劉禪這一個太子,在長坂坡大戰超雲50多個大將。



趙雲對劉備實在是太好了,劉備沒有什麼回報的,都被一直都給趙雲送來了金錢美女,可是趙雲一直都不要。劉備心裡存在著愧疚,所以劉備就要對趙雲特別的好。

算一下日子都有幾十年了,從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逐漸的慢慢的變老,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想一想就讓人感到心酸,英雄也會老去。

你們認為趙雲最好的結局應該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劉備並沒有說趙雲不可重用,他說的是馬謖。然而趙雲雖然勇猛忠誠,但相比關張黃馬四將來說,他確實在蜀漢集團一直都沒有受到重用。趙雲的傳記在《三國志.蜀書. 關張黃馬趙傳》中,屬於合傳。寥寥數百字就記敘了趙雲的一生。比起《三國演義》中的常山趙子龍形象薄弱的太多了。並且前四人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和稱帝時都獲得了升遷,而趙雲卻沒有。陳壽在最後的評論也是論述了關羽,張飛,馬超等優缺點後,以一句:“黃,趙並做爪牙”結束。這也說明了趙雲在這幾位武將中地位的確不高。我認為這與趙雲的性格有關。


一,劉備把趙雲當做了一個可以信賴的恩人和朋友,但並不是當做開疆拓土的猛虎。

在《三國志》正文中,趙雲的一生很簡單。從公孫瓚那裡就跟隨劉備,長坂坡救了阿斗和甘夫人。奪取益州時,他與諸葛亮一起作戰。後來鎮守荊州,諸葛亮北伐時趙雲軍隊失利,被降職處理,之後病死。乾巴巴的記載,完全看不出趙雲是個怎樣的人。反而在裴注中的趙雲形象比較飽滿。趙雲早期為了解民倒懸而加入了公孫瓚的隊伍,被同在其手下的劉備發現,傾心結交。當時的關係不亞於與關羽,張飛那般親密。

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裴松之引《趙雲別傳》

以後,劉備輾轉投奔了袁紹,趙雲找到了劉備,並秘密替劉備招募了一批數百人的士卒。袁紹一直沒有發現劉備躲在他眼皮底下發展個人力量,而這一切都是趙雲的功勞。

劉備被曹操追擊,在長坂坡丟下了妻子和兒子自己跑了。當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背叛你往北邊跑了!”劉備用手戟扔向這人,憤怒的說:“子龍不會背叛我的!”過了不一會,趙雲果然抱著阿斗,保護著甘夫人隨後好來了。由此可見,劉備與趙雲是互相信任,感情很深的。



就像一個老闆剛創業的時候,有一個人對他很忠心,支持了他的初期發展,並且在危難關頭救了他的妻兒老小。那麼這個人就不單單是普通的員工,而是一個朋友加恩人。關鍵是壞就壞在這裡,因為劉備不能把趙雲單純的看做是自己的部下,還夾雜著許多私人感情。這就容易產生彆扭。說的通俗點就是劉備無法給趙雲一個明確的定位,這一點也就影響了趙雲日後的發展。既然無法明確定位,那就養著就行了,大事情能不參與的就不讓他參與了。再看看劉備都用趙雲幹什麼工作:

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裴松之引《趙雲別傳》

劉備認為趙雲穩重,讓他管制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的孫夫人去了。一個猛將,幹起了管家的活。趙雲又怎麼能在蜀漢嶄露頭角呢?

二,趙雲為人謹小慎微,道德高度自律,也就註定了曲高和寡。

在三國時期的將領中,趙雲的私人品德可以排第一,他是一個對自己高度自律,做事謹慎小心的人。劉備佔據荊州後,讓趙雲取代趙範任桂陽太守。趙範是剛投降劉備不久,他的嫂子樊氏是當時出了名的美女,但是兄長已經死了,嫂子孀居在家,趙雲當時又沒有婚配。為了結交趙雲,他當起了媒人,想撮合這對親事。但是趙雲拒絕了。

“相與同姓,卿兄如我兄!”固辭不許。

有人勸趙雲就接受樊氏吧,畢竟是個國色天香的美人呀!趙雲這才說了實話:“趙範是被迫投降,以後怎麼樣還不知道呢!”後來趙範果然背叛逃跑了,趙雲因拒絕樊氏而未受到牽連。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趙雲做事是多麼的謹小慎微,當然也贏得了不愛美色的好名聲。



劉備從劉璋手裡奪取益州之後,剛剛打了勝仗的大小將領們都討論應該如何瓜分益州的土地和財富。劉備也在考慮如何給大家分配利益。唯獨趙雲反對眾人的意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況且如今的敵人不光有匈奴,還有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我們應該把田產財寶分給百姓,而不是想著自己得到利益。”趙雲的高風亮節使劉備打消了賞賜諸將的想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雲的道德境界確實很高,但是已經有一些曲高和寡的感覺了。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時,他也使大家喪失了一次發財的機會。

關羽死後,劉備一意孤行要東征孫權,誰敢勸就收拾誰。搞得大家只能保持沉默,而趙雲又站出來阻止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曹操,陛下不能因一時的氣憤不顧國計民生,錯誤的攻打東吳,一旦開戰,後果就很嚴重了。”此時的劉備已經聽不進這些逆耳忠言,毅然決然的發動東征。並且把趙雲調到別處去,不要他參與了。趙雲在自己完美人格的控制下,頂撞了劉備,也使閉口不言的群臣感到慚愧。但最終還是孤立了自己,與大家失去了共同點。

諸葛亮首次北伐失敗後,趙雲因為失利於簊谷被降級處理,但是由於他親自斷後,使所率部隊損失極小。諸葛亮打算賞賜趙雲部隊以表揚他們。但是作為主帥的趙雲替部下拒絕了賞賜,並說打了敗仗的軍隊,不能接受賞賜。是呀!趙雲說的多好啊,可是如果我們是他的部下,心裡會怎麼想呢?為了自己的道德,犧牲了部下的利益。

三,給後人的啟發。

《趙雲別傳》中的記載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忠肝義膽,有勇有謀,並且私人品德堪稱完美的儒將。然而仔細看這些故事我發現,趙雲是一個孤獨的道德楷模。因為自己做事太謹慎小心,太在乎個人的品德,得罪了太多的人。就像古話說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而趙雲正是因為自己太超脫凡俗,使自己一直處於孤獨狀態,在君主和同僚眼中,趙雲是道德楷模,但不是一個好的合作伙伴。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不乏追求完美而使自己與大眾隔絕的人。這樣的人,誰都說他好,找不到毛病,但誰也不喜歡和他一起做事情。


因為一個太完美的人,是無法融入大眾的。凡事都不能太過,應該外圓內方,在保持自己道德品質的同時,也應該與大眾保持一些默契度。這樣,才能真正的有所作為,因為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俗人。如果自己太過於與眾不同,反而會成為另類。趙雲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他的身上具備了古代道德的所要求的所有品質,但終其一生,都默默無聞。最後反而藉助民間藝人的創造而婦孺皆知。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因為品德過於完美,導致了曲高和寡,在傳記中只留下了幾百字類似簡歷的記載。怎麼能不叫人深思呢!


總結: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很出彩的人物,特別是長坂坡單騎救主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歷代的人都對趙雲稱讚有加。清代的學者王復禮曾這樣評價趙雲:“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禮也明,其去私也利。”

他是一個嚴於律己,待人謹慎小心,通曉禮儀,不為自己謀求私利的人。然而,這也是他一生不受重用的原因。一個人太過完美,也就不完美了。趙雲就是這樣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