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段永平推荐的《基业长青》,看东方财富能否基业长青?

大家好,我是格菲二师兄,我专注于多空观点、会从多空两个方面对同一个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分析,我还有六位师兄妹,他们各有所长,欢迎关注。

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章。

读了段永平先生力推的《基业长青》一书,最深的一点感悟是,买公司前一定要考虑,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远见和前瞻性,5年,乃至10年后这家公司是否会比现在更好?本文根据书中标准,对照一下东方财富是否是一家可以“基业长青”的公司。

一、发展历程

东方财富于2004年设立,2010年上市,第一天开盘价1.5元,现在股价约15元,股价涨幅超过10倍,是一只标准的10年10倍股。

股价的上升,对应的是公司的快速发展:从2006年不到1000万的营业收入,做到了2018年的31亿;从财经门户,到股吧,到app,到基金代销;走的每一步,都利用了自身的积累的流量、技术优势。

同时,这还是一家能把钱花到刀刃上的公司。东方财富利用上市后的资金优势,收购券商,获得基金牌照,发现可转债,进军资金密集型的融资融券和基金业务。

从门户类的网站,发展成平台型企业,从最基本的B2C业务,逐渐打开了B2B的窗口(如choice软件,如券商的部分对公司业务)。

同时,通过15年时间,逐步形成了品牌、用户规模和粘性的护城河:

回去看看2015年解读东方财富的文章,曾经担忧收购券商后的商誉;现在看来,拿到券商牌照后,该做到的东财都略超预期的做到了:将流量快速变成证券账户;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而且是在股灾后市场冷清的几年中做到的)。

难能可贵的是,东方财富不光看眼前利益,更看长远发展:为了加速扩张,牺牲了一些短期利润:如软件免费;如大量的广告投入;如把佣金,两融费率降到行业最低。

二、发展前景

除了完善平台,大数据将是未来最大的发力点。

东财的18年年报中写到:继续加强核心海量数据库的升级、优化和完善工作,实现大平台底层海量数据的共享覆盖并提升数据处理和响应能力,充分发挥各平台的整体协同效应,为海量用户提供更大范围、更全面、更完善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

事实上,ETF基金这个新业务的成功与否也跟金融大数据关系密切。

可以预见,东财在进军基金业务后,ETF基金、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更为广阔的市场还等着去开拓。

扎根在上海这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东方财富已经将业务骨架铺开,只待牛市带来业绩腾飞了,相信5年后,这家带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有远见的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竞争对手

若想分析这家公司5年,10年后后会怎样,少不了看它的竞争对手:

(一)、蚂蚁金服,微信钱包:背靠阿里和腾讯,用户和流量基础雄厚,自带支付功能,但功能太杂;在股市,基金等数据信息方面不够专业;同时,没有股吧,缺乏投资者互相交流机制;

(二)、同花顺:上市比东方财富早,手机app市占率有优势,是一家在牛市中特别能赚钱的公司,但是,感觉不如东方财富会花钱,少了一些整合资源,开疆拓土的魄力;是以营收2018年不到东方财富的一半。

(三)、雪球:雪球用户的投资理念和水平比股吧用户要高,是新兴的竞争对手;

(四)、东方财富:古语云,最难战胜的是自己:

1.有业务面有铺得太广的危险:东方财富的小额借贷业务,竞争力跟平安银行,蚂蚁金服等差的太远,预计会是吃力不讨好的领域。

2. 有管理和研发的风险:前几年的研发投入比率不如同花顺,日后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管理团队在15年的创业后能否保持锐意进取?

(相信有蚂蚁金服等对手带来的压力,东财管理团队尚能保持良好状态)

3. 公司才15岁,在上市公司中显得非常年轻,(万科84年创立,91年上市;恒生电子95年创立,03年上市)一直快速发展的东方财富,在经历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后,业绩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作者:雪球考拉汤员)


读段永平推荐的《基业长青》,看东方财富能否基业长青?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