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和券商暴動,很快就到醫藥,但今天說說科技

關於科技, 我我把對科技的觀點總結一下,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1.唯一的科技中線歌爾,夏天低點介入,前段時間高點全部撤離,在他上面做到翻倍,而且我22走後,它一路跌到現在的19.6,目前看是高點把握的很準,以後怎麼樣不太清楚。我自認為對歌爾和消費電子的把握還算是不錯的,很有自信的認為歌爾做的非常完美。那麼能說我不懂波段麼?能說我不懂高低點麼?我現在對科技的所有看法,都基於自己的研究和跟蹤。


2.曾經跟大家說過科技行業的週期特點,我自然也認可科技興國的策略,而且我們祖國正因為科技進步非常快,才取得現在的偉大成就。我感恩所有為了科技事業而做了貢獻的程序員們,他們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996十十七,都是寫照。但是具體到資本市場,這是一個講究確定性的市場,科技行業正因為它更新變化太快,幾年就換一茬公司,幾年就出現一個新的壟斷產品,它變化太迅速,沒有什麼確定性。諾基亞,10年前是絕對老大,轟然倒塌,不給投資者一點回旋的餘地。2015年,樂視暴風是絕對明星,到了2019年,退市的退市,老闆成為老賴。這都是歷歷在目的事實。


3.上面就是科技行業的週期性特點。之前我分析過巴菲特投資蘋果,就是在它已經結束所有創新,在它成為消費品公司的2017年,才開始投資,直接進入巴菲特和芒格的能力圈。我們應該耐心等等國內科技再發展發展,等科技公司,他們經過4年到6年,他們還能存在,且生存的更好,再來投資。等科技公司變成了大家都需要的消費品,再來投資,這樣就更加充滿確定性。我一直對科技行業都是這個態度,需要等待。資本市場只相信投資回報,它不相信情懷呀!


4.熟悉我的人知道,在夏天,我是放出來科技的池子了,但三季報統一做分析時,發現科技的三三季報業績實在看不下去。醫藥很多都是超預期,科技一大半都沒到預期。這也是我刪掉科技股池子的一個核心原因。不穩定的業績,我沒辦法做跟蹤。難度很大,個股很多變,那就索性不跟蹤了。


5.有朋友說,我只關注消費醫藥,不關注科技,是不是過於片面?我個人認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消費很好研究,但是醫藥專業性強,紛繁複雜,我下半年一直研究醫藥,從藥(創新藥仿製藥)、到醫療器械(骨科眼科牙科),也跟大家一直更新我的研究成果,我覺得在醫藥知識普及上,做到了不錯的一個水平。那麼,我自然沒有多少精力來研究科技股了。我不覺得不關注科技是片面的做法,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專業,在能力圈之內深耕,而不是這撈一把,那搶幾天。消費和醫藥瞭解的越深入,對我和大家可能更受益。


6.做科技的人,非常多。10個人裡,8個人做科技,然後看多科技,說明年是科技年。1個人做消費醫藥,比如我,我也說明年是消費醫藥核心資產年,但人數太少,比不過那些看多科技的人多。每個人有自己的信條,看好哪個方向自然天天說。所以,人數多的那一方說科技年,自然把我這個說消費醫藥年的少數聲音給埋沒了。這只是做的人多與少的問題,大多數人或許並不是真理。最真實的還需要市場來給出檢驗。我倒覺得,做科技的人那麼多,就不去擠了。真要比收益,不見得專門做科技的,比我做的科技收益要高很多,或許還沒有我做的好。但專門做科技的從來不研究消費醫藥,這是好事啊,人少的地方更寬敞。好像一直沒有朋友問做科技的大V:只做科技不做消費醫藥,是不是過於片面了?


7.我目前認為,5G產業最好的買點已經過去了,因為我是中線,所以現在不是很想追高進任何的科技股。但這並不妨礙喜歡科技的自行做,做做短線,收益也是不錯的。我從來沒說不讓大家去做哈,只是說自行做,我不打算做研究了。喜歡科技的,歡迎關注那些專門做科技的高手,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很善良的,大家賺的多,我也開心啊。


以上,是我關於科技的所有看法。總結起來就是:我會等待他們繼續發展,現在對科技沒任何想法,不看空,不看多,只是不研究不跟蹤。大家按需索取,合理看待,共勉之!曾經對我不跟蹤科技有任何疑問的,都可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


池子股:

白酒和券商暴動,很快就到醫藥,但今天說說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