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和券商暴动,很快就到医药,但今天说说科技

关于科技, 我我把对科技的观点总结一下,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1.唯一的科技中线歌尔,夏天低点介入,前段时间高点全部撤离,在他上面做到翻倍,而且我22走后,它一路跌到现在的19.6,目前看是高点把握的很准,以后怎么样不太清楚。我自认为对歌尔和消费电子的把握还算是不错的,很有自信的认为歌尔做的非常完美。那么能说我不懂波段么?能说我不懂高低点么?我现在对科技的所有看法,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跟踪。


2.曾经跟大家说过科技行业的周期特点,我自然也认可科技兴国的策略,而且我们祖国正因为科技进步非常快,才取得现在的伟大成就。我感恩所有为了科技事业而做了贡献的程序员们,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996十十七,都是写照。但是具体到资本市场,这是一个讲究确定性的市场,科技行业正因为它更新变化太快,几年就换一茬公司,几年就出现一个新的垄断产品,它变化太迅速,没有什么确定性。诺基亚,10年前是绝对老大,轰然倒塌,不给投资者一点回旋的余地。2015年,乐视暴风是绝对明星,到了2019年,退市的退市,老板成为老赖。这都是历历在目的事实。


3.上面就是科技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之前我分析过巴菲特投资苹果,就是在它已经结束所有创新,在它成为消费品公司的2017年,才开始投资,直接进入巴菲特和芒格的能力圈。我们应该耐心等等国内科技再发展发展,等科技公司,他们经过4年到6年,他们还能存在,且生存的更好,再来投资。等科技公司变成了大家都需要的消费品,再来投资,这样就更加充满确定性。我一直对科技行业都是这个态度,需要等待。资本市场只相信投资回报,它不相信情怀呀!


4.熟悉我的人知道,在夏天,我是放出来科技的池子了,但三季报统一做分析时,发现科技的三三季报业绩实在看不下去。医药很多都是超预期,科技一大半都没到预期。这也是我删掉科技股池子的一个核心原因。不稳定的业绩,我没办法做跟踪。难度很大,个股很多变,那就索性不跟踪了。


5.有朋友说,我只关注消费医药,不关注科技,是不是过于片面?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消费很好研究,但是医药专业性强,纷繁复杂,我下半年一直研究医药,从药(创新药仿制药)、到医疗器械(骨科眼科牙科),也跟大家一直更新我的研究成果,我觉得在医药知识普及上,做到了不错的一个水平。那么,我自然没有多少精力来研究科技股了。我不觉得不关注科技是片面的做法,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专业,在能力圈之内深耕,而不是这捞一把,那抢几天。消费和医药了解的越深入,对我和大家可能更受益。


6.做科技的人,非常多。10个人里,8个人做科技,然后看多科技,说明年是科技年。1个人做消费医药,比如我,我也说明年是消费医药核心资产年,但人数太少,比不过那些看多科技的人多。每个人有自己的信条,看好哪个方向自然天天说。所以,人数多的那一方说科技年,自然把我这个说消费医药年的少数声音给埋没了。这只是做的人多与少的问题,大多数人或许并不是真理。最真实的还需要市场来给出检验。我倒觉得,做科技的人那么多,就不去挤了。真要比收益,不见得专门做科技的,比我做的科技收益要高很多,或许还没有我做的好。但专门做科技的从来不研究消费医药,这是好事啊,人少的地方更宽敞。好像一直没有朋友问做科技的大V:只做科技不做消费医药,是不是过于片面了?


7.我目前认为,5G产业最好的买点已经过去了,因为我是中线,所以现在不是很想追高进任何的科技股。但这并不妨碍喜欢科技的自行做,做做短线,收益也是不错的。我从来没说不让大家去做哈,只是说自行做,我不打算做研究了。喜欢科技的,欢迎关注那些专门做科技的高手,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善良的,大家赚的多,我也开心啊。


以上,是我关于科技的所有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我会等待他们继续发展,现在对科技没任何想法,不看空,不看多,只是不研究不跟踪。大家按需索取,合理看待,共勉之!曾经对我不跟踪科技有任何疑问的,都可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


池子股:

白酒和券商暴动,很快就到医药,但今天说说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