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繼前文盛唐時期迎來唐詩發展的最高潮後,到中、晚唐時期,唐詩再無盛唐時期的豪邁高遠,但也有一些新的成就,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堪稱唐詩最後的輝煌。

中、晚唐詩歌創作的社會背景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安史之亂

中唐一般指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至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晚唐一般指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至唐代滅亡。

中唐前期,由於安史之亂初平,國家得到暫時的安定,經濟得到恢復發展。但農村在戰亂之後,加上封建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民生日漸凋敝。又因平定安史之亂是藉助外力,致使吐蕃、回紇的勢力越來越大,形成了強鄰壓境的局面,民族矛盾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國內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士大夫各立門戶,形成宗派鬥爭,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唐後期,剝削階級加在百姓身上的賦稅日益沉重,農村經濟遭到大規模的破壞。到了晚唐,爆發了以王仙芝、黃巢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外敵逼迫,唐皇室日益腐化,在軍閥勢力的控制下,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奄奄一息,風雨飄搖。

中、晚唐詩歌的代表

一、大曆“十才子”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錢起茶宴會友,吟詩作賦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韓翃《寒食日即事》

大曆年間,詩壇上出現了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為代表的“十才子”詩派。他們的詩歌在內容上反映了對盛唐時期生活的相忘,對從安史之亂以來由於戰爭所造成的沒落局面的惋惜和憑弔。但從詩歌作品本身價值來看,究竟不免缺乏深度和熱情。在形式方面,這些詩歌創作者雖極力想追摩盛唐,運用華美的語言和熟練的技巧,希望重新獲得徇爛繽紛的局面,但由於他們缺少豐富的生活和充沛的活力,不免使藝術技巧和思想內容脫節,所以這一詩派不過曇花一現,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微弱。如韓翃《寒食日即事》表面上寫貴族的豪華生活,骨子裡已含有深刻的諷刺,這正說明唐王朝表面的太平景象是不長久的。

二、中、晚唐邊塞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中唐時期寫邊塞風光的詩已不絕如縷,只有李益還略具盛唐風範,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還多少有點悲涼蒼勁的氣概。到了晚唐,由於外敵的強大和唐室的衰微,寫邊塞主題詩歌就顯得淒涼暗淡,再沒有從前那種健康遒勁的風骨了。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儼然一首哀怨的輓歌!再如張喬的《河湟舊卒》: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寫一個老兵自慶生還,通常理解應該是比較愉快的,但恰恰相反,無論從詩的內容和情調都反映出世道衰敗的風貌,這同盛唐的邊塞詩派的風格恰好成為鮮明的對照。

三、中、晚唐隱逸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由於中唐以來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一些有抱負的詩人往往被個人所遭受的苦難所壓抑,只好走到逃避現實的路上去。代表這一類型的詩人,早期有劉長卿和韋應物,晚一點有柳宗元。他們本身雖然在做官,可是經過宦海沉浮,逐漸消磨了鬥志和銳氣。他們只能孤芳自賞,以寂寥蕭瑟的詩篇來寄託自己的孤獨。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境雖深遠,形象雖生動,心情卻是孤寂的。又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幽草生澗邊,楚楚可憐,雖有黃鸝卻鳴於深樹,聽去亦復遙遠,春潮帶雨彷彿很熱鬧,可在這兒連人跡都沒,一幅蕭瑟悽清的風景。再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芳自賞的寂寞情懷格外突出。還有一位著名詩人劉禹錫,寫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道盡了人間的世態炎涼,隱約中也透露了一個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的信息。

四、中、晚唐現實主義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元結

“巡迴宮闕旁,其意無由吐。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元結《農臣怨》

中唐以來,真正成為詩壇主力的是一些繼承了杜甫詩歌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優良傳統的詩人。如曾與杜甫唱和過的元結、顧況、張籍、王建、元稹、李紳、白居易和聶夷中等。他們用詩歌反映了人民沉重的苦難和呻吟,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抗議,他們的作品是中唐以來詩壇的新成就。元結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剝削階級投射了冷嘲熱諷,對官吏任意荼毒人民表示了嚴正的抗議。如《農臣怨》沉痛而犀利地描寫出被剝削階級的怨怒不平。

要說中、晚唐現實主義詩派最傑出的代表,非白居易莫屬。白居易力圖用詩歌來反映現實社會,他寫了大量有關這方面的作品,最著名的是《秦婦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白居易還寫了《長恨歌》和《琵琶行》兩首傳頌千古的長詩,運用熟練的技巧和通俗的語言,以深入淺出的抒情手法寫出了“老嫗都解”的完整故事情節,還形成了一種詩歌的新風格、新流派,後世稱為“長慶體”。

五、“哭吟”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蒐於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公從何處得紙本,毫髮盡備無差訛。” ——韓愈《石鼓歌》

這一派以韓愈、孟郊、賈島、盧仝、李賀、劉叉等人為代表。主要特點是語言風格方面獨闢蹊徑,力求語言的艱深險怪,追求意境的幽邃新奇,用人為的刻鏤代替自然的流露,為了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而走入曲折晦澀的羊腸小道。如韓愈的《石鼓歌》,從事實到議論,從外在的描寫到內涵的意境,從辭藻音節到語法結構,都呈現出一種波瀾起伏、蹊徑獨闢的傾向。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孟郊、賈島

這一派詩人所以走這條道路絕非偶然。首先這是一個由盛而衰的苦難年代。像韓愈早年,以及孟、賈、盧、李等人的一生,都過著比較困苦的生活,他們的心情沉重,處境愁苦,反映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較曲折吃力。其次他們的文學主張都強調復古,經常把一些散文的表現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裡,形成了一種峭刻幽深的風格,具有古奧狹隘的特點,而缺乏明快激揚的氣氛。

六、愛情詩派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無題》

晚唐愛情詩派以李商隱、溫庭筠和杜牧為代表。作為晚唐詩歌的主流愛情詩,其愛情主題是從民間自中唐以來盛行的講唱文學及受民間文藝影響極大的傳奇小說移植過來的。它的內容不再是六朝以來的“遊子”、“閨怨”那一套,而是不同階層之間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像進士、女道士、士大夫和宮中的妃嬪等這些青年男女都想衝破禮教的制約,追求那種帶有濃烈個性解放傾向的愛情生活,這顯然是唐詩裡面新的內容。如李商隱的愛情詩《無題》,通常在精巧豔麗的辭藻中蘊蓄著纏綿悱惻的情感,寫出與前人大不相同的相思閨怨。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李商隱《無題》

從李商隱、溫庭筠和杜牧的詩裡,我們讀到詩人細緻深曲的情感,並接觸到詩人對社會現實所表現的無可奈何的傷感幽怨。這些愛情詩誠然美麗動人,彷彿落照映著紅霞的天空停留著的那一剎那,給人以悽豔之感。正如李商隱所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儘管它的美麗動人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畢竟好景不長,而且纖弱無力,唐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結束了它輝煌的發展演變歷程。

結語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唐詩,它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唐詩內容豐富、意境深遠,稱得起詩歌的黃金時代。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發展歷程後,結束了它輝煌的發展演變歷程。

唐詩是孤獨的。

孤獨至“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唐詩是偉大的。

偉大達“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1.顧青(編注).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2.吳小如.古典詩文述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

文中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長歌君刪除

中、晚唐詩歌,落日下的餘暉光芒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