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宋代欧阳修先生的《朋党论》,是一篇针砭时弊的高论,原本欧阳老先生是希望通过给皇帝上书的方式,来坚定宋仁宗那颗左右摇摆的改革之心,更是在做企图挽救范仲淹改革的尝试。然而宋仁宗却并没有被欧阳修的高论所打动,试图革弊布新的范仲淹改革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宋仁宗——庆历新政时的当政皇帝)

一、北宋皇帝不仅抑武也防文

北宋王朝是建立在后周的废墟之上的,当初周世宗柴荣以其恢宏之韬略卓越之武功,己经隐然有兼并天下,扫除割据重归一统之势。奈何天不假之以年,终令其功败而垂成!

而后禁军都检点赵匡胤,趁后周主少国疑之机,在文武党羽的拥戴下,悍然发动了陈桥兵变,回师于京师夺权。最后轻而易举地迫使后周太后,同意幼主禅位“让贤”,赵宋王朝因此得以建立。

然而五代十国之混乱,天下万民百姓生灵涂炭的现实,使得赵匡胤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武将拥兵自重,实为国家祸乱之源!因此打压武将之势力,避免其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新兴大宋王朝统治的稳定,便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基本国策!也由此引发出了“杯酒释兵权”之闹剧,赵匡胤通过类似步骤,逐渐地削除了武将的威胁。而后在宋太宗执政时期,又釆取了“靡集重兵于中央,卫都城以安社稷”的强干弱枝策略。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主持者)

宋太宗认为边境外患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而武将拥兵自重却是赵宋王朝的心腹之患!经过赵氏两兄弟的轮番打压与分化笼络之后,在整个北宋王朝存续期间,武将挑战朝廷统治秩序的可能性消除了——虽然北宋王朝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引发了国疲兵弱的后果!

既然武将不可靠,那么文臣又如何呢?他们多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皇帝该对他们放心了吧?实则不然!在皇帝的眼里武将当然该被打压,但却不可因此而对文臣掉以轻心!文臣虽然没有勇力,但却有智谋啊!孤臣并不可怕,因为孤臣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皇帝,可怕的是文臣结党营私!一旦文臣结党,便必将会出现党同而伐异,夺权而争力之事。小则引发朝廷内部不稳,致使王朝统治秩序失衡,大则甚至会可能危及到王朝统治的稳定!因此绝不能允许文臣结党,便成了大宋王朝的一条“家法”,也是不可动摇、不许动摇也不能动摇的铁律!

欧阳修的《朋党论》,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进献给宋仁宗的。欧阳修在这篇高论中,极力为范仲淹等人辩解,反驳了吕夷简等守旧官僚的恶意污蔑。欧阳修说:“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辩其君子、小人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欧阳修在告诉皇帝说:这朋党啊,自古就是存在的,不是近世才出现的!因此是禁无可禁、止无可止的,所以朋党的存在是事实,皇帝应该予以承认,并辩别其中的“君子党”与“小人党”。应该相信并重用君子党,疏离并贬谪小人党!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清明上河图——刻画出了北宋王朝的表面繁华)

欧阳修又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在此又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告诉皇帝不要害怕臣下结党。只要结党的是君子,就是无害于朝廷的。不仅无害,甚至还有可能对您的统治起到促进作用呢!我们君子结党是以道义相聚,更是一心为国的。有臣如此您还害怕什么呢?需要防备的是那些小人,他们一旦结党营私舞弊,才会对您的统治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啊!

二、宋朝皇帝绝对不能允许文臣结党,而无论其君子小人

如果说北宋王朝抑武是出于对五代乱世之恐惧,那么防止文臣结党便是源于晚唐时代的牛李党争了!“牛李党争”是晚唐病态的政治恶疾,造成了朝臣分帮结伙,朝廷不团结的局面。致使唐朝始终无法走出外有藩镇割据,朝廷内部又因内斗意志散乱的困境,从加重了煌煌大唐走向覆亡的危机!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殷鉴不远,北宋皇帝又岂能不引以为戒?因此欧阳修说的:“……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注定只能是无法达成的梦想,北宋王朝的政治生态里,没有给“君子党”留下生存的土壤!而且皇帝又如何能够做到精准区别是君子结党,还是小人结党呢?更为严峻的是凡能够立足于朝廷之上的官僚,无不是皇帝认为用得上,且又用得顺手的工具!因此一旦皇帝要强行划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反而易于引发朝廷内部混乱,这岂不是等于在自掘坟墓吗?况且对皇帝来说,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有利于皇帝统治的人,才是皇帝眼里的君子。舍此之外别无其他标准,何况凡是因利益趋同而结党的“小人”,也没有像欧阳修先生这样公开表达出来!因此在皇帝的眼里,也就只能看到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等人“勾结成党”,在公开挑战皇帝的祖制家法与朝廷铁律,而没有看到吕夷简等守旧势力的私下窜联!所以欧阳修的《朋党论》,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使皇帝生出了疑忌之心,更是授予了守旧势力攻讦变法改良派之口实!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宋太祖与陈桥兵变)

“庆历新政”的失败原因,固然有守旧势力极力阻挠变法的因素。更有变法派因为政治经验不足,又在推行变法期间过于急于求成,导致其遇到的阻力与反弹压力过大的因素。更有身为皇帝的宋仁宗,虽然看到了北宋王朝积弊积弱的症结所在,也想要革除弊政,为北宋王朝那衰老的肌体,重新注入蓬勃的活力。

但是当变法遇到了阻力了,宋仁宗却没有利用自己的皇帝权威,给予变法派以无条件地支持。反而在顽固派的谗害之下,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猜忌,更对变法能否成功失去了信心!再兼之欧阳修先生不顾忌讳、不合时宜地献上《朋党论》,触碰到了宋仁宗的政治底线——严禁臣下结党的铁律和祖制家法!由此而引发了皇帝的疑虑,动摇了皇帝对范仲淹等人的信任,反而加速了“庆历新政”的失败!

结语:“庆历新政”原本是一场北宋王朝为了自救,而发起的主动变法改革。假如改革能够成功,将会极大地改善北宋王朝,因积弊过重、过深所导致的困难处境,或许可以延缓北宋王朝走向衰颓之路的步伐!但却因为变法派政治经验不足、顽固派反弹压力过大、皇帝虎头蛇尾且又囿于成见而多生猜忌之心,最终导致其功败垂成!

高论为何难以打动皇帝?拜读北宋欧阳修先生《朋党论》之读后感

(北宋王朝周边形势图)

注:资料参考文献《朋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