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书法创作与书法家个人性情密关系概述:
书法创作与书法家个人性情密切相关。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大自然有机体之一。而人的感情、气质、性格是大自然中最具灵性的。所以蔡岂在《笔论》中提出“先散怀抱,任情态性,然后书之”的卞张就充分说明性情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南宋词人姜夔也在《续书谱》强调性情是与人的精神相通的,人的性情直接影响着书法艺术的风格。不同的性情,规定着字的不同状态。书法家性情的变化,推动着字体的流动,字体的流动又显示书法家性情的变化,这种人与字的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不仅使书法艺术别具一格,而且也让书法作品达到一个至高的艺术境界。
字的内在气质与书写者的心灵追求以及书者的气质息息相关。首先,书者要有高超的审美情趣,不凡的艺术天赋,其次要有一定表达的诉求。作品中袁书作者是要表达厚重、雄强、博大的时代主题和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于是,他在每一笔造型、每一字的姿态上都赋予了这种内涵,或粗壮、或细腻、或挺拔、或委婉、或苍劲、或舒展,正是这些笔画的组合,才使整个字的内涵得以完美的表达,乃至保证整篇字的气质得到充分的展示。
精品行书字帖一欣赏:
东晋时期,新的书体今草,行书,楷书,就是在王羲之笔下确立的。成就这一历史性转折的决定因素,是王羲之的特殊时代。笔法与书体是相辅相成的,解散隶体而后的亦隶亦草亦行亦楷的过渡性书体,就是王羲之笔法的基础。
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行书创作规律技巧及实践概述:
行书创作的要求,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为上。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
<strong>书法创作要坚持”守常知变,返本开新“的基本创作原则,到现在为止没有刻意确定作品风格,只是不断去做各种笔墨实验,尽可能去挖掘自己的综合艺术潜能,不懈追寻着由人性到智性再到可遇不可求的神性的必然、偶然过程。
艺术实践创作,主要围绕三条主线来实施:一,力求正大气象(因为正大气象永远是社会主流意识和人文精神,可以鼓舞人、激励人);二,追求作品的书卷气(做到技法娴熟精巧,不断继承优秀经典法帖,完善自己的的笔墨语言表达能力,力争使作品很清新雅致);第三具有前卫开拓意识(融合各种姊妹艺术,汲取中西方文化的某些观念,强调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现代构成关系,希望入古出新,提炼出更新的属于自己的图式和笔墨符号)。这些想法也有待于自己继续深入思考和锤炼,追根寻源,再造大我。
閱讀更多 清雅閣書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