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意大師 林清卿


薄意大師 林清卿

薄意雕技
林清卿“薄意”雕技的最大特色是“因材施藝,巧掩瑕疵”,凡石料色澤愈雜,裂紋愈多,他的構思就愈見奇巧,如《松鼠葡萄》就是巧用芙蓉石面上的砂點,刻成松鼠的眼睛,有“點砂成睛”之妙。同代的金石書畫家陳子奮欣賞他的作品說:“難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見天然”。他用刀如筆而勝於筆,奏刀稱“畫石”,非“人之畫紙能及也,是石以畫傳者”,天衣無縫,妙趣橫生。 

薄意大師 林清卿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一八七六~一九四八),福建福州市西郊鳳尾鄉人。夙嗜詩書畫,師從壽山石雕“西門派”高手陳可應學習薄意雕刻。他天資聰穎,刻苦鑽研,未弱冠就小有名氣。自感藝術功底薄弱,為了專攻薄意,帶著更大志向,暫放雕刀,轉而拜師學習水墨畫,從中領會中國畫的筆意、章法和畫理。後又從古代石刻和畫像磚中尋找靈感。歷時五年,學有所成,自覺融會貫通之後,才又重操舊業,專攻薄意,並將其推上巔峰。

西門薄意派

繼林清卿之後,王炎銓、王雷霆、江依霖等人繼續弘揚薄意雕法,形成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西門薄意派”。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王炎銓的《夜遊赤壁》、王雷霆的《寒江垂釣》等。

薄意大師 林清卿

壽山石薄意拓片

薄意大師 林清卿

“精巧絕倫,真能用刀如筆,在楊(璇)、周(彬)二家別開生面者。” “花卉之嫵媚生動,難寫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靜穆渾厚,難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見天然。”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將中國畫的畫理與墨韻溶於薄意創作之中,開創了薄意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近代壽山石雕極有影響的藝術大師。

 每一種拓片的載體不同,所賦予的人文情懷也就各不相同。在福州,這種古老的拓片技能以另一種精緻的姿態出現——壽山石薄意拓片。

它與傳統的金石文字拓片不同,傳統的拓片所拓之物,塊頭都不小,而壽山石薄意則是雕於方寸之間的石材上(又是“薄刻而有畫意之謂”),並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形成的畫面。因而較之純粹的文字拓片或是大型器物的拓片,薄意拓片製作更須謹慎,更講究技巧。

林清卿做到的極致!拓片既是資料,又可當作單獨的藝術品觀賞。

薄意拓片被廣泛知曉,壽山石薄意大師林清卿功不可沒。作為譽滿藝壇的薄意雕刻大師,其薄意作品被奉為經典。

林清卿 博意拓片欣賞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作 觀瀑薄意拓片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作 山水小景薄意拓片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作 秋山薄意拓片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作羲之愛鵝薄意拓片

薄意大師 林清卿

林清卿作 賞梅薄意拓片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林清卿無疑三者皆得,過人的天分更兼有孰著與勤奮,終成藝壇巨匠。林清卿開拓了薄意藝術的最高境界,為壽山石的藝木寶庫增添了絢麗的光彩。壽山石雕正是由於有諸多傑出的藝人,如林清卿者,一生全身心投入、艱苦探索、精益求精,才有今天的輝煌燦爛。林清卿的藝術成就成為人們至今不可企及的典範,他的藝術精神永這激勵著後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