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邊有什麼鎮館之寶?

現實很殘酷,臺北故宮真正的叫的上"鎮館之寶”的國寶級的文物中,這個翡翠白菜根本就排不上號,還有那個被大眾熟知的肉形石,都屬於不入流的文物,咱今天從文物的角度細數一下那些不為人知的真正的“寶貝”,篇幅有限,咱就先講幾件。

揭秘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邊有什麼鎮館之寶?


這第一件便是瓷器界大名鼎鼎的《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這件東西是當年北宋宮廷中皇帝的珍愛之物,都是御用的瓷器物件兒,而且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汝窯官窯無紋片的傳世精品,如果單單說用金錢衡量的話,幾十個億是最基本的起拍價了。大致的描述一下此國寶的特徵,大家看照片,此物通身佈滿了天青釉,猶如天青色等陰雨的那種極致之色,且其表面及其溫潤,胎壁很薄,四雲頭形足侈口,形狀為橢圓形盆。在中國的瓷窯中,有五大名窯,而這件又偏偏出自於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更是彌足珍貴,據說汝窯的瓷器在全世界範圍內數量已經不到70件了,故而足見此物稀有。

揭秘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邊有什麼鎮館之寶?


這個就是開篇中說的所謂的明星寶物肉形石,其實這個石頭就是清代康熙時候進獻的,他就是一塊天然的石頭,注意,它本身是經過人工干預染色的,並不是100%天然沒動過的石頭,是工匠在頂上染色打孔,故而才造成類似紅燒肉的視覺效果。所以它實際沒有什麼文物的價值,身上也沒有承載什麼歷史信息。

揭秘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邊有什麼鎮館之寶?


ok,咱接著在說一件可以成為國寶的物件兒,它便是《西周散氏盤》,它的珍貴之處在於它身上的銘文,這個銘文承載了非常多的歷史信息,是研究歷史的最好的資料,這件器物屬於出土的文物,大概在清代康熙年代由一個墓葬被發現,很快被慧眼識珠者收藏,大約在康熙的重孫子嘉慶的時候被作為貢品入得宮中內務府,這個上面的銘文一共有357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銘文上詳細的記載了一個叫做散國的小國家被其他的國侵佔了土地,兩國議和戡定國界,並割地賠償,過程與合約均鑄在盤上作為證明。

揭秘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邊有什麼鎮館之寶?


還有便是這件書法的巔峰之作《祭侄文稿》,它是由書法大家顏真卿寫在侄子的祭文草稿,顏公是一個書德俱佳之完人,他聽說自己的侄子被安祿山所害,極為悲憤奮筆疾書寫下了這篇傳頌千年的文稿,它給後世研究顏體提供的極其珍貴的實物材料。

好了,咱先說這麼多,回頭老豬會更加詳盡的介紹至今保存在臺北故宮的眾多精品文物,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