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過了臘八就是年……

如馮驥才所說,“年意彷彿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濃”,記得小時候,一過臘八就激動的不得了,天天數著日子,盼啊盼,就為了那既平凡又特別的一天。

臘八祭灶,年下來到。

如今長大了,“年”早已不再是“好吃的”、“壓歲錢”的代名詞,卻依舊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字眼:我們所盼的團聚,所期待的溫馨,都在這一個小小的字眼裡實現。

今日是臘月初九,選取的是南宋詩人 魏了翁 的作品: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遠鍾入枕雪初晴,

衾鐵稜稜夢不成。

起傍梅花讀周易,

一窗明月四簷聲。

宋·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註釋:


1.達旦: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2.衾鐵:即衾寒如鐵,被子冷得像鐵一樣。

3.稜稜 [léng] :形容嚴寒,如稜稜霜氣。

4.周易:即《易經》,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為周文王所作。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簡析

魏了翁是誰?我們暫且不提,根據詩的內容可以推測,他是一個喜歡讀《周易》的,可能睡眠也不是太好的人。這不,臘月初九這天夜裡,他失眠了。

“遠鍾入枕雪初晴”,首句點出半夜醒來的原因:不知哪裡傳來的鐘聲,一下子把詩人從夢中拉回到現實,然後他發現雪正在融化,嗯,一個美好的大晴天。此刻對詩人來說,倒未必美好,因為他凍得睡不著了。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股子冷可真是冷到骨子裡——“衾鐵稜稜”,棉被儼然成了一個大鐵塊,又冰又硬,完全抵擋不了刺骨的嚴寒。結果可想而知,作者再也“夢不成”了。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睡不著覺該怎麼辦?

聽著雪水的滴答聲,沐浴在皎潔的月光裡,縮在被窩裡刷手機也不錯~

可人家魏了翁是個優雅的詩人,還喜歡讀書,即便有手機他也不會玩。

“起傍梅花讀周易”,起床,點燈,傍著梅花坐下,拿起《周易》便饒有興致地讀了起來。這時候,魏了翁在我們眼中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形象,而變得高潔、偉岸、超凡脫俗了。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反對佛老學說,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他還將周易理論運用到人倫世教中,見解獨到,自為一家。

但是,在梅花與書的陪伴下,他的心是否靜下來了呢?也未必,因為他沒有完全沉浸在書中,還注意到了滿窗的明月,注意到屋簷下的滴水聲。“一窗明月”為靜,“四簷聲”為動,後者之動將環境襯托得更加寧靜,不寧靜的恐怕只有詩人的內心。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

他有心事,起初便睡得很不平穩,故鐘聲可輕易將他吵醒。

至於什麼心事,我們可以從他的生平中推測一二:

宋理宗即位後,時事多變。魏了翁積憂成疾,只得請求隱退,但未得到應允。後來,魏了翁病重,他的門生前來探望,魏了翁說自己一生淡泊,從不奢求什麼。可一談到蜀地的動亂,他緊鎖眉頭,愁雲久久不散。病逝時,終年六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