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是潮汕地区一句俗话,意思是刘关张三人结拜,自始至终都是有情有义的;而柴郑赵三人结拜,这都是无情无义的结局。

刘关张自不用说(图1),《三国演义》里面关羽败走麦城后,张飞急着出兵为二哥报仇却被手下害死。

刘备听到关张二人的死讯是悲痛欲绝,而后直接挑起来夷陵之战。虽然刘皇叔最后以惨败告终,本人也病逝白帝城,但却也可见三人情谊之重。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1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里重点说说大家不太熟悉的柴郑赵,即五代时期的柴荣赵匡胤郑恩三兄弟。通常这种结义三兄弟的标配,就是二弟和三弟辅佐大哥,然后大哥干出一番事业(通常需要当上皇帝),二弟与三弟也扬名立万。这个套路,对于前期的柴赵郑,也不例外。

柴荣是三人中的大哥,也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义子。

之前我们说过,后汉刘承佑登基后忌惮大臣,想要杀死郭威,郭威只好兵变建立后周。不过郭威没有儿子,只有义子柴荣,在郭威死后继位,是为周世宗(图2)。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2 周世宗柴荣

可惜柴荣英年早逝,才36岁就去世了,这时候二弟赵匡胤(图3)就上位了。当时赵匡胤正领兵去抗击大辽,路上将士哗变,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一想,大辽也先不打了,回去都城确立一下自己的合法地位比较重要。于是赵匡胤回到都城,安抚了柴荣的遗孀孤儿,就正式登基了,改国号为宋。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3 宋太祖赵匡胤

当然,赵匡胤夺了柴荣的江山,也对其后人优待抚恤,相传赐了免死的丹书铁卷——《杨家将》里的柴郡主、《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图4)都是柴氏后人。

这里补充说一句,这样纷繁反复的武将夺权争斗,也让赵匡胤一上位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但也逐渐造成了宋朝兵事羸弱的局面。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4 《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

再说说三弟郑恩(图5),秦腔《斩黄袍》中说道:赵匡胤登基之后,封郑恩为北平王。按理说这故事基本按照刘关张的套路走了,不同就是老大死得早了。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5 戏剧中的郑恩形象

可是故事还没远远结束——


河北韩龙因为进献女儿韩素梅给赵匡胤,受封游街,碰巧遇到郑恩。郑恩向来看不惯这个人,又因为韩龙进献美女迷惑赵匡胤,于是怒火冲天,在路上就把韩龙打了一顿。

韩龙挨了打,赶紧回宫向皇帝告状。随机郑恩也进宫力谏赵匡胤不可沉溺女色,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听信韩龙之流的谗言。

可惜此时赵匡胤禁不住耳边风,又喝醉了酒,下令斩了郑恩。至此,结义三兄弟只剩下赵匡胤一人稳坐江山。

很难说清楚,赵匡胤杀死郑恩是不是真的喝醉加上耳边风——在看多了帝王之道与阴谋论后,我更倾向于赵匡胤是借口韩氏父女杀了郑恩以绝后患。

当然,作为戏曲的《斩黄袍》还有后续:郑恩之妻陶三春(图6),这是一个和前朝樊梨花、后边穆桂英一样的巾帼英雄。她听过丈夫被皇帝斩了,立即带领兵马围住了皇宫。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6 戏剧中的陶三春形象(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这会儿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高行周的儿子,白马高思继的孙子)急忙来进宫说和。赵匡胤这会儿就醒了,懊悔不已。高怀德于是进谏斩了韩龙,登上宫城调解。

虽然说这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总不能把皇帝给斩了吧。最后双方协商了一个方案,赵匡胤把韩素梅斩了,陶三春斩了赵匡胤穿着的黄袍,就当把皇帝斩了一遍。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像极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的马踩坏庄稼,曹操割发代首(图7)的故事?

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郑赵——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图7 连环画《割发代首》

看完这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韩氏父女好像死的有点稀里糊涂了。

事实上,关于郑恩的记载并未出现在正史上,只存在于一些民间传说和戏曲上。但是这些故事确实也和当时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接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朝对于武将的防范——你想,郑恩的老婆都能带兵围宫,那郑恩要是哪天造反呢?

潮汕地区流传的这句俗语是对这些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体现出先人们对刘关张的赞扬与赵匡胤无情行为的批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俗语不再为人所熟知,后面有机会会再讲一些潮汕俗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谢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如需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