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木剑温不胜


我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唐高宗李治,既不应过分贬低,也不应过度拔高。

一、李治是有能力的,他并不是傀儡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错觉,似乎觉得自打永徽六年(655)武氏当上皇后以后,李治就成了武氏的傀儡,这不是对的。终高宗一世,虽然李治确实比较惧内,而且因为身体不好,时常把政务交给武氏处理,但是,国家的军政大权始终是掌握在李治手中的。

例如,显庆四年(659)查办长孙无忌,就是李治在以默认的方式推动,此案冲锋在前的许敬宗,从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李治,妥妥的李治的铁杆心腹,最后合议此案的大臣,官衔最高的是李勣,这是武德年间就大显身手的人物,此事李治不拍板,谁也左右不了李勣的意见,但最后李勣对于长孙无忌案件并无反对之词,显然因为此事就是皇帝李治的意思。

整个高宗时期,军政大权全都在李治手中,历任宰相,即便是最被人诟病、说是与武氏过从甚密的许敬宗、李义府,也都是李治当太子的时候就跟随李治的人,本质上是李治的心腹,其他的宰相,更是基本不受武氏的影响,高宗晚年,曾动过让武氏摄政的念头,就是被宰相郝处俊给顶回去了。正因为如此,武氏才感到无从插手宰相的事务,所以才搞了个北门学士,试图分宰相之权。

至于领兵将领,从苏定方、薛仁贵,到裴行俭、黑齿常之、王方翼,都是李治在任用,武氏根本无从插手,正因为如此,王方翼,这个王皇后的堂兄,才终高宗之世,一直领兵打仗。武则天对此很有意见,李治去世后不久,武则天就借机把王方翼给流放了。

对于武则天提出的建议,李治也是有选择的采纳,并非言听计从,例如,上元元年(674),武则天上书言事,提出很多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息兵”,即不要频繁的征战了,对此,李治就没有采纳,很快派出刘仁轨率军在上元二年(675)去征讨新罗。

李治时期,唐朝整体而言,对内对外都还搞得不错,对内,社会基本稳定,经济依然在稳步恢复和发展,对外,唐军平定了西突厥,巩固和扩大了在西域的影响,攻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完成了当年太宗未来得及完成的事业,李治晚年的时候,局势出现了动荡,西线吐蕃侵逼,北线突厥复叛,东线新罗反复,但在李治的处置下,整体局势还算稳定。这都是李治应给予肯定的地方。

但是,与他的父亲李世民比起来,李治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李治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识人用人

李治识人用人的能力与其父李世民相比,还存在差距。

例如许敬宗,他可是从武德年间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了,他是秦府学士之一。但是,他跟了李世民20多年,始终做不到宰相,相反,马周、刘洎、褚遂良等人,资历不如许敬宗,但是,李世民看准了他们是栋梁之才,加以重用,后来都成了贞观年间很厉害的宰相。而李治即位以后,过分重用许敬宗,结果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二)掌控全局的能力

李治在对外作战时,眼光往往集中在一点,不及其余。

例如,打高句丽,就一门心思打高句丽,西边吐蕃已经崛起,自显庆五年(660)开始进攻亲唐的吐谷浑,持续长达三年之久,唐朝竟然不声援,不出兵,坐视吐谷浑灭亡,等到在东线灭了高句丽以后,才开始注意西线的变化,出兵进攻吐蕃,但那时候吐蕃已经占据整个青藏高原,唐军已经难以进攻了。反观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平定吐谷浑以后,就一直注重维持和恢复吐谷浑,以便制衡吐蕃,即便以后李世民在征讨高昌、薛延陀,也都随时注意吐谷浑的动向,一旦吐谷浑出现动乱,唐军随时出兵弹压。

再如,对于北方的突厥,李治在30年时间没有主动采取任何分化瓦解的措施,使得突厥的力量逐渐积累壮大,最终在调露元年(679)爆发了大叛乱。反观李世民,自从贞观四年(630)讨平突厥后,他就没让北方草原闲着过,观察到漠北薛延陀崛起以后,李世民就扶持突厥重回漠南,同时分化打击薛延陀,等到薛延陀灭亡以后,李世民马上招抚漠北敕勒诸部,以便制衡漠南的突厥,总之,终唐太宗一世,北方草原就没有清闲过,草原不清闲,互相争斗,唐朝本身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以上是我对李治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多厉害也不见得有多厉害,起码比不过老爹唐太宗,也比不过老婆武则天。但是,事情也没少干,起码是一个出色的皇帝。

一、政治上大胆任用太宗旧臣,很好过度了老爹留下来的政权,从贞观之治的余荫下,不断发展壮大唐王朝。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帝王,勤于政事,人口增长显著,历史评价有贞观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二、军事上有所建树。在657年,派兵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乱,稳定了边疆的局势。在663和668年,他又分别解决了朝鲜半岛的问题。所以唐代的版图,以唐高宗李治把它拓展到了最大。从东起于朝鲜半岛,西边相邻咸海(一说里海),往北包括了贝加尔湖,南至越南的横山,这样大的唐朝国土面积持续可三十二年,可鉴高宗李治的能力之强,按你开疆拓土方面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进取心和开拓性极强的帝王。

三、他能体恤百姓,为帝国发展考虑。高宗李治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从他立太子成功接班太宗李世民,到当政主持大局,国家在他手里变得强大富有,起码顺这老爹的发展势头在发展,大唐的江山也并没有在自己手里有什么折损。

这样的皇帝,怎么也不是软弱无能、昏庸无道的,李治他是一个出色的皇帝,打分的话也得八十分左右吧~~!!!


xiaoZ弹史


论人脉关系,唐高宗李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老子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他媳妇武则天是皇帝,他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是皇帝,而且这俩儿子还都先后做过两次皇帝。这样的人脉,谁敢不佩服?

言归正传,正史中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呢?

可以肯定,高宗李治是一位被忽视了的皇帝,毕竟,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和老婆武周皇帝武则天,都是非常耀眼而夺目的帝王。

而夹在他们之间的李治,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而且性格要相对内敛懦弱,所以人们很少会对高宗予以过多关注。

其实,论治国能力,唐高宗李治虽然比不上李世民,但也绝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在唐代皇帝中也算是佼佼者。

大家都喜欢拿开疆辟土和威震四夷来评判一位皇帝的功勋业绩。我们就不妨从这一角度举两个例子吧:

在东北亚地区,当时的朝鲜半岛分成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而高丽与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时,新罗向唐求援。高宗李治当机立断,派出大将刘仁轨出兵援助新罗,取得重大胜利,成绩巩固了唐王朝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而在西部地区,高宗李治坚决与突厥人开战,在西域奋战多年,终于夺取了这一地区。从而使得李唐掌权的疆域达到极盛。要知道,高宗时的疆域,是唐朝最广袤的地区。

李治虽然是位公认的懦弱皇帝,但实际上却也非常具有主见,并且颇具手段。

关于李治的性格,记得中学时的教科书都曾提到,唐高宗李治生性懦弱,且身体羸弱。但实际上,李治此人确实个手段颇为残忍之人,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众所周知,唐太宗垂暮之际,李治已经对武则天暗生情愫。待李治登基后,便很快命武则天出家,并再次将其招入宫中,封为昭仪。

按照唐高宗李治的设想,是要即刻废掉王皇后,晋升武则天为皇后的。但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坚决反对。

不过,等高宗皇位坐稳之后,还是废掉了王皇后,并贬黜了长孙无忌,晋升武则天为正宫皇后。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懦弱么?

当然,正史中李治的成功,也有运气有关,李治的好命,似乎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李唐王朝的权力纷争,或许是历代最为残酷的。在唐太宗晚年,皇位之争同样非常惨烈。

其实,原本比李治更有机会的,原本是当朝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然而,这两人的矛盾爆发后,竟然兵戎相见。最终,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也遭贬黜。此时,李治顺理成章地继任为了太子。

就这样,基本没有怎么耗费心力的李治,竟然轻松地当上的太子。而剩下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垂暮之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给自己腾位置。

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是来瞻仰下本题中的男一号,大唐天子高宗李治吧:


史海烂柯人


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尽管时间只有短短的六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存在过,它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显得微不足道;个人执政期又在雄才大略的老爸李世民与长袖善舞的老婆武则天中间,所以政绩才显得黯然失色!


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1.铸就了“永徽之治”。他继位后,秉承太宗遗志,顽强地推行太宗制订的各项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倡导文化教育事业,充分信任并任用李绩、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开国元勋,先后在公元657年灭西突厥、公元660年灭百济、公元668年灭高句丽;显示了自己的文治武功。


唐朝版图在他的经营下扩展到最大,东起现在的朝鲜半岛,西临里海,北边的贝加尔湖当时属中国内湖,南部边界达到了现在越南的横山,而且这样的疆域辽阔的状态维持了三十多年(要有很强的国力支撑)。


唐高宗永徽年间即公元650年正月到公元65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大唐帝国击败了西突厥的侵犯使边陲安定,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人口繁衍增长较快,从贞观年间的300万户不足,骤增至380多万户,使天下得到大治,再现了贞观雄风,历史学家特称之为"永徽之治"。


2.灭了高句丽。别的不说,凶悍的高句丽危害中原多年,几乎成为隋唐“起火的后院”、“好战的萨达姆”、“大汉的匈奴”,多次给边境造成了紧张状态,给中原王朝增加了麻烦,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屡屡劳师远征,除空耗人力物力,徒增人民负担外,收效甚微(炀帝与太宗的死与打高句丽有间接的关系),但到了高宗王朝,李治选择大将苏定方、足智多谋的李勣率兵征伐,风扫残云般地攻取了高句丽的都城,让不可一世的高句丽臣服于大唐的威仪下。



3.有政治手腕,扳倒了长孙无忌“关陇集团”的势力。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大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托孤的重臣,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是老谋深算的人,曾经大权独揽,几乎架空了李治;然而,李世民的接班人绝非傀儡!唐高宗李治,再现了父亲“玄武门之变”的雄风,联手长袖善舞的武则天,三下五除二,把个势力雄厚的长孙无忌赶下了历史舞台,几乎兵不血刃实现了权力的回归,没有点气魄与手段,是完成不了这个壮举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正史里的唐高宗还是非常厉害的,李治的风头基本上让李世民和武则天给掩盖了,主要是老爹和老婆太厉害了,夹在中间的往往就会被人给忽略,李治的功劳主要就是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继续稳固了唐朝的鼎盛,在他的统治下,唐王朝的疆域版图达到最大。

唐高宗是历史上存在感较低的皇帝,但是高宗的确是一名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朝廷之上人才济济,高宗也是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非常注重前朝遗留下的问题,开拓疆土这一项就足以和唐太宗比肩,甚至超越太宗。


高宗即位之初,罢辽东之役以及诸土木之功,继续推行老爹的贞观年间的政策,仅仅用了数年,就开创了第二个盛世“永徽之治”,高宗不仅对内继续推行老爹的政策,还致力于平定外患,平定漠北、破百济、灭高句丽和西突厥,拓展了唐朝的疆域,使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就这一项功绩,就已经超越了李世民。

但是高宗晚年,受制于武则天,武则天最终染指帝位,改唐为周,高宗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综合功与过,高宗的功劳要大于过,所以高宗并不是一位昏君,而是一位有魄力的明君。


南柯多萌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嫡子(长孙皇后所生),总的排行第九,按说这皇位是轮不到他的。但是在太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的斗争中,他意外的成为了幸运儿。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登上了皇位(庙号唐高宗)。次年,改元永徽。

一般认为在初唐政治史上,伟大的君主只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唐高祖被排除在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则更是庸碌无能(尤其是影视剧)。其实,唐高宗是有一定作为的,尤其在民族和外交事务上,成果颇丰。

一、对突厥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将军高侃奉命兵击东突厥余部,生擒了乙注车鼻可汗,并收降其众。李治采取羁糜政策,释放了乙注车鼻可汗,拜他为左武卫将军,率部移居郁督军山(今杭爱山)。至此。东突厥的领地全部归入唐朝的治下。为彻底解决对东突厥的管理问题,李治在其领地内,上设狼山都督府,下隶单于、瀚海二督护府及二十二州,用原酋长做刺史、都督。

第二年(公元651年),李治着手解决西突厥重新叛乱的问题。时被唐朝册封为瑶池(今巴尔喀什湖)都督的西突厥入阿史那贺鲁,招集西突厥的流散之众,树起反旗,挥军南下,击破了忠于唐朝的西突厥乙毗射匾可汗,在千泉与双河(今吉尔吉斯山北)两地建立牙帐,自号为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势力迅速发展,没多久,达到了数十万之众。西域诸国见状,纷纷背唐,归附沙钵罗。形势是严峻的,为夺回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权和打击阿史那贺鲁,李治启动了战争机器。先是调遣八万大军前去征讨,击败其处月部,俘获其首领朱邪孤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次出征阿史那贺鲁,然出师不利,唐军遭到大败。次年,汲取教训的唐军调集了回纥等骑兵,变换战术,终于灭了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战后,唐高宗将西突厥的故地划分为东、西二部,分别设置了昆陵、檬池督护府,以分而治之的办法,杜绝西突厥再闹独立。

二、对朝鲜

当时的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即新罗、百济、高句丽,其中高句丽比较敌对且实力最强,新罗友好且实力次之,百济比较摇摆但最弱。为能对抗大唐,高丽多方拉拢百济,夹攻新罗,以清除唐朝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影响。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百济在高丽的军事援助下,多次对新罗发动猛烈的攻势。新罗抵挡不住,国王金春秋向唐朝呼吁帮助。基于新罗的战略地位,李治派出大军,前去救援。唐军没直奔新罗,而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术,进攻百济。百济不堪一击,唐军很快攻人百济的首都,百济国王扶余慈向唐军投降。灭了百济,李治将其地并人唐朝的版图,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个都督府,以管辖各州县,并同样用羁糜政策,让原酋长担任都督、刺史与县令。

在百济消亡后,高丽已陷人唐朝势力的南北合围之中。由此,李治将消灭高丽提上了议事日程,以完成隋场帝、唐太宗的未竟事业。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三十五万唐军从水、陆两路,向高丽推进。进军是顺利的,外围战也是顺利的,然在次年初,兵临高丽首都平壤城下后,由于罕见的大雪,唐军缺乏足够的御寒物质,只能遗憾地撤退了。四年之后,也即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朝获得了天赐良机。高丽执政的莫离支(相当于唐朝宰相)泉盖苏文身亡,其子泉男生代掌其职。可当他出外视察时,其兄弟泉男建、泉男产发动了政变。泉男生本非亲唐之人,但迫子走投无路,只得向唐朝求救,以对付政变。李治借此良机,以救援泉男生为名,再度进攻高丽。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军在元帅李勃的统率下,攻克了平壤。拿下高句丽,建立了唐朝的领地,按层设置了都督府、州、县。与此同时,在平壤设置安东督护府,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督护,领唐军二万人,驻防高丽。

李治的这两次对外战争,让大唐安稳了几十年,可以看出他绝不是碌碌为为之辈,另外他对内也继续打压关陇士族集团,巩固自己执政的根基。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陈硕真在浙东揭竿而起,自称文佳皇帝。连续攻克了桐庐、睦州、于潜(今浙江临安西)等地,声势颇大。唐高宗派军镇压,在地方军的配合下,陈硕真最后失败。这个陈硕真是个女的,其实她是真正的第一位称帝的女皇,只不过史书并不承认而已,不过37年后,真正的女皇就诞生了。


黑水布衣


李治老爹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媳妇武则天是皇帝,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是皇帝,并且这俩儿子还都先后做过两次皇帝。

因为老爹唐太宗李世民和媳妇武则天都是非常耀眼而夺目的帝王。所以唐高宗在历史上存在感较低,但他在位期间,朝廷之上人才济济,高宗也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非常注重前朝遗留下的问题,在唐代皇帝中也算是佼佼者。

高宗即位之后继续实行李世民时期政策,短短数年,开创“永徽之治”盛世,对外极力平定外患,在西域高宗皇帝坚决与突厥人奋战多年,终将其纳入版图;在朝鲜半岛高丽与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时,高宗皇帝审时夺势,派出大将刘仁轨出兵新罗,取得重大胜利;使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仅此功绩,就已经超越了李世民。

我们中学时的教科书提到李治是都说其生性懦弱,且身体羸弱。

但事实上,李治不但心狠手辣地除去了“诸葛亮式的托孤重臣”长孙无忌,斩首了妹夫房遗爱、柴令武和姑父薛万彻,赐死了一干叔叔兄弟,流放了一大批跟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宿将,李家子孙被他干掉了一半,剩下的又被老婆武则天差点杀光。

李治在即位之前,就可称得上“色胆包天”,他不但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把才人武媚娘拉上了床, 待李治登基后,便很快命武则天出家,并再次将其招入宫中,封为昭仪。

要知道,李治跟武才睡在一起的时候,正是李世民晚年,脾气最暴烈,连魏征的墓碑都能推倒,如被李世民发现,那李治丢掉的不仅仅是太子之位,还要搭上脑袋,但李治就真敢做了,而且还做成了。

唐高宗李治本想即刻废掉王皇后,晋升武则天为皇后的。但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坚决反对。但等其帝位坐稳之后,最终废王立武,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而且是“托孤重臣”,但就是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就毫不客气地把他流放,并逼其自杀。

但后来武则天最终染指帝位,改唐为周,使大唐又一次丢了江山,高宗自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不能否认高宗是一位有魄力的明君。


美丽青春您真痘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繁荣强盛的王朝,它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这两个盛世局面一直为后世历代人民所称颂。唐朝也出了许多有名的皇帝,比如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千古女帝武则天,还有孕育“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但是在繁荣的大唐,却有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明君,他就是唐高宗李治。 很多人说,唐高宗李治不是一个体弱多病,懦弱无能的皇帝嘛!最后就连李唐江山都没守住,被皇后武则天掌控大权,夺取了李唐江山。

其实这真的是误会唐高宗李治了,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高祖李渊的孙子,虎门焉出犬子,唐高宗李治不仅不像许多人所说的那般懦弱无能,反而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明君。

那么他在位时到底有多厉害,有哪些政绩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勤政爱民、爱民如子

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初,他并没有因为父亲李世民给他创造了一片繁荣的天下而懒惰享乐,碌碌无为。

他首先继承李世民的遗志,继续执行李世民在位时颁布的各项对国对民有益的政策。因为李治在还是太子时便常随李世民左右倾听政事,所以他处理政事也颇有手笔,而且他常常为了批阅奏章处理政事而彻夜不眠。

除此之外,他还心怀天下,爱民如子。有一次,河东发生地震,许多人民流离失所,唐高宗李治亲自派遣使者前往受灾地慰问,检查灾况,并免除了当地三年的赋税,据说当地的人民对唐高宗李治无不敬重感激。

正是李治的勤政爱民,使唐朝国力更加的昌盛,许多人只知道“贞观之治”,却可能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在位时还有个“永徽之治”的大唐盛世。


二、杀伐果断、独断朝纲

大部分人一定想不到,这个被传闻懦弱无能的皇帝,历史上却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他继位之初,对外,面对西突厥人的进攻,他调兵遣将,将西突厥打的服服帖帖,长时间不敢骚扰边境。

对内,面对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人的谋反,他处变不惊,深入调查,将参与谋反的众人或杀或囚,趁机收回来了许多的权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为李世民给李治留下了几个辅政大臣,所以李治有时处理政事不能随心所欲,所以他为了踢掉这几个绊脚石,增长自己的皇权,他将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也逼的最终自杀,许多在政治上对李治不利的朝臣也都被剥夺权力,并彻底拔除了干扰唐朝许久的西陇贵族的庞大势力。从此,李治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可以自己决断,将唐朝的皇权加强到了顶峰。

不仅如此,他在国力昌盛时,还曾经远征高丽,并且大破高丽,攻占其都城,俘虏了他们的皇帝以及贵族,将高丽的领土纳入了唐朝的版图,大唐的疆域面积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之后国家也一直国泰民安。


夏目历史君


文艺中的唐高宗

提起唐高宗李治,在我国民间其口碑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民间文艺对其宣传内容,大多以负面居多,比如:

李治娶了庶母武则天,这一点被视为乱伦;

李治死后,唐朝天下一度被武家夺走,李治被视为事实上的亡国之君;

李治在位期间,曾经不辨忠奸,险些赐死薛仁贵(出自:民间文学《薛丁山征西》)。


这一切,导致在多数人眼里,唐高宗的形象,以窝囊、糊涂、昏庸为主。

但历史上的唐高宗,却和民间文艺中的唐高宗,有着一定的不同,那就是唐高宗留下了不少政绩,供后人称颂。

永徽之治

唐高宗登基后,改元永徽。唐高宗的治国能力虽然不比其父唐太宗,但是,唐高宗深知与民休息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唐高宗继续延续唐太宗时代的政策,让老百姓延续原本的发展轨道继续生活下去,这样,贞观朝时期的繁荣,在永徽朝得到了延续,因此,历史上将唐高宗继位初年,唐朝延续贞观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之为“永徽之治”。

高句丽问题的彻底解决

西汉汉元帝在位期间,扶余人朱蒙建立高句丽王朝,并向西汉朝廷称臣、纳贡。之后几个世纪里,高句丽王国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

西晋永嘉之乱爆发后,晋朝朝廷逃亡南方,北方陷入混乱状态,高句丽王国也差不多在这前后,扩张成为东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王国。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高句丽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不断派兵骚扰隋朝和高句丽的边境,由此,从隋文帝时代开始,隋朝和高句丽之间就爆发了战争,之后,隋炀帝更是举全国之力讨伐高句丽。

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也意识到,高句丽是大唐重要的边患,并且太宗皇帝多次亲临辽东,督战前线情况,打算一鼓作气解决高句丽问题。唐太宗在位期间,唐朝重创高句丽王国。

高宗皇帝在位以后,唐朝以水路大军齐发模式,攻打高句丽,最终,攻陷高句丽国都平壤,灭亡高句丽。


可以说,高句丽问题,是在高宗皇帝这一朝得到解决的。

西突厥问题

南北朝中期开始,突厥崛起,北朝的北齐和北周为求自保,相继向突厥称臣,直到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周武帝虽然能吞并北齐,称雄华夏,但也依旧要看突厥人的脸色。

隋朝隋文帝父子在位期间,突厥在隋文帝的挑拨、运作下,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虽然分裂后的突厥实力远不及全盛时期,但在隋末,依旧左右、影响到了中原局势——比如唐朝初年,李渊、刘武周等割据势力,都曾向东部突厥称臣,以求突厥支持。

唐朝太宗皇帝在位期间,唐朝灭亡东部突厥,但是,西域地区依旧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

唐高宗在位期间,唐朝灭亡西突厥,解决了之前北朝、隋朝都不曾解决的突厥问题。


前无古人的大帝国

在我国古代,衡量一个统治者在疆域问题上的水平,习惯上以汉唐两个朝代作为参照物——比如北宋初年,党项族首领李继捧宣布归附北宋以后,史书上称,当时除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手里)之外,北宋“几乎复汉唐疆域”。

而唐朝唐高宗在灭亡西突厥以后,唐朝的势力范围,达到了前无古人的范围——唐朝势力范围,北达贝加尔湖,南到越南北部,西到中亚边缘地区,东到朝鲜半岛北部。

而这一切,随着高宗朝的结束,逐渐成为了过去式。


藤树先生


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后人在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老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及他的父亲李世民,甚至很多一部分人认为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李治了,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李治的失误,但是李治的心中有苦不能够说啊!

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两位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帝王中间,再加上武则天这个女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导致李治被人为的忽视了,可以说出了在武则天的问题之上,李治在政治和军事上绝对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了,其实按照道理而言,虽然李治也是嫡子,就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儿子,不过他却是老三,不过随着李承乾的造反的阴谋败露,李治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支持下成为了太子,而原本最被看好的李泰却失败了,按照李世民自己的说法就是他认为李治仁厚,如果选择李治继承皇位的话,那么李承乾和李泰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选择李泰的话,可能李承乾和李治就不会存活了。

李治在继承皇位之初,手中的权利是受到他爹李世民留下辅政大臣的制约的,而这两个辅政大臣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他们代表的就是现在人们口中关陇贵族的利益,许多大权都是这在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手中,李世民这样安排确实能够保证李治顺利的完成政权的交接,不过也让李治的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而这个时候的关陇贵族的势力还是异常强大的,但是李治能够很轻松的解决关陇贵族带给他的威胁,并且处理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毫不手软,这哪里是一向给人一种懦弱无能的皇帝的形象呢?

要知道杨广在当初面对李治同样的难题的时候,采用的却是躲避的态度,这一点从他长期远离长安就能够看得出来,无论是营建东都洛阳还是长期呆在江都,可是杨广束手无措的关陇贵族在李治手中,利用武则天册封皇帝这个事件,彻底拔除了关陇贵族的势力,使得长孙无忌成为了最后一任关陇贵族的带头人了,在长孙无忌被逼迫着自杀的时候,也许他才算是看清楚这个当初他认为软弱的外甥,哪里有半分柔弱呢?

而且在处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的事情上,李治的表现更是处变不惊,将参与谋反的人按照调查的结果给与不同的处理,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太过于扩大,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硬是将李治的几个兄弟牵扯进来,尤其是李恪,也许真的像李世民认为的那样,能够保全他的这些儿子的性命了,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政治上,他继续实行李世民曾经的政策,也没有因为他的父亲给他打下了一片好的基础就吃喝玩乐,反而异常勤政,并且经常批阅奏章彻夜不眠的,颁布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让唐朝的国力不段的增强,要知道在李治去世之后到李隆基继位的20多年时间里,唐朝可是没怎么消停的,但是李隆基上台之后能够快速的让唐朝达到鼎盛的“开元盛世”,这里面就是有着李治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了,否则还真的不好说了。

而且在逼死长孙无忌之后,李治就将大权完全的掌控在他的手中,无论是宰相的任命,还是武将的选拔和任用,都是在李治的完全掌控之下,虽然李治身体不太好,有时候不得不让武则天参与朝政,但是在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无法插手军政,只是在李治的委托下帮忙处理朝政而已。

在军事上李治更是让唐朝的疆域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极致,这是李世民、武则天甚至李隆基都没有达到的疆域,就是这个给人感觉懦弱的李治,在武功方面绝对是唐朝皇帝中仅此于李世民的存在,他完成了李世民一辈子的遗憾,也就是高句丽在李治的手中被彻底打败,并且成为了唐朝的疆域,而李世民和杨广都曾经在高句丽手中吃瘪,但是李治手中却完美的解决了,当然这也要感谢他爹李世民给他留下了李绩这员唐朝仅次于李靖的名将了。

而且李治也是慧眼识人,除了他父亲李世民留下的李绩等人得到重用,还有被李世民冷落的苏定方,也就是演义中的典型坏蛋,在65岁的年纪得到了李治的重用,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唐朝的李治的手中达到了极致,所以让他成为古代能够泰山封禅的帝王之一,当然这里面还是有着他父亲李世民的一份功劳的。而且李治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且更多的启用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官员, 并且编撰了《唐律疏议》,这是我国古代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对于李治的评价,《旧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当然李治也存在他的问题,就是必将他让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而武则天从政的经验都是在李治的时候积累的,也让武则天培养了她的亲信,但是李治这样做其实也没有错,在将权力收到皇帝手中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治是有心处理朝政可是身体不允许啊,这个时候难道他要将毫不容易收回的权利再次下放给大臣们,而选择武则天在当时看来应该是最正确的决定了,况且武则天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继承人,李治怎么能够想象母亲会夺了儿子的江山呢?而且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吕后也没有走上皇帝的宝座,只能够说武则天的野心,李治没有猜透甚至历史也没有给他带去经验教训了。

就像《新唐书》说的那样: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而且武则天的问题,李治在世的时候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制衡,后世子孙无法坐稳皇位,李治有责任,但是他的儿子们是不是责任更大呢?总体而言,李治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唐朝在他的手中达到疆域的顶峰,而他更是唐朝仅次于李世民的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