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成大事不光要能忍,厚脸皮也是关键

巧退吴兵

允常在做越国国君的时候,跟邻国吴国发生了很多冲突,所以,允常和吴王阖闾两个人之间结下很深的仇恨。他们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一言不合就发动战争,所以吴国和越国之间爆发战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就连百姓们也逐渐都适应了。

在越王允常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勾践继承了王位,成为了越国的国君。到了勾践这一辈,越国和吴国之间的怨仇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还更进一步,两国互相都想灭掉对方。

就在越王勾践刚刚即位的那年,吴王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已经去世了,觉得这个时候越国肯定在忙着给允常办理丧事。而刚刚即位的勾践年纪还不大,没有什么治国经验,越国国内的情况还没有稳定下来,要是这个时候出兵进攻越国,肯定能捡个大便宜。于是就亲自带着大批兵马前去进攻越国。

其实,那个时候的越国在军事实力方面,本来就没有吴国那么强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国就得想办法保全自己。为了战胜强大的吴军,保住越国,越王勾践心里清楚,与吴军硬碰硬自己是占不到半点儿便宜的,于是就决定另辟蹊径,想一个吴国想不到的战术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勾践从军队里选拔出了一批不怕牺牲的勇士,把他们派到队伍的最前面,去向吴军挑战。因为越王允常平日里待这些勇士们不薄,所以他们为了越国都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只见他们一个个冲到吴国军队的阵地前面,一边大声呐喊,一边拔出武器砍向自己的脖子,在吴军面前自杀而死。

越军就这么一连做了三次,吴军的将士哪儿见过这阵势呢?一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尽管场面很血腥,但他们凝视的目光却根本没办法挪开,看得心惊肉跳。而就在这个时候,早就在后面准备好的越国军队突然发动了袭击,因为吴军毫无防备,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连吴王阖闾的脚趾也在战斗中被射伤了。

实际上,脚趾受伤本来只是小伤,但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行,吴王阖闾回到吴国之后没多长时间,伤口就感染了。因为处理得不够及时,所以吴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很快就病入膏肓了。在临死之前,他把自己的儿子夫差叫过来,把王位传给他,还对他说:“你一定要记住了,我是被越王勾践害死的。以后千万不要忽视越国,要把它灭掉来给我报仇!”说完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世了。

夫差只能含着眼泪答应了父亲,之后继承了吴国的王位,成为了新的吴王。为了给父亲报仇,夫差每日都在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会稽被围

越王勾践即位的第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正在国内没日没夜地操练军队,准备找机会攻打越国。于是他就想:“千万不能等夫差拥有了精兵强将再和他打,趁着现在他还没成气候,我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肯定能扳回一局。”

大臣范蠡知道了勾践的想法,过来进谏,说道:“现在您不能主动去攻打吴国。据我了解到,兵器本来就属于凶器,发动战争就等于是公然行凶,这本就是违背仁义道德的行为。再说和别人争夺是最下等的做法。现在您在这儿暗地里谋划着那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还打算使用凶器做最下等的事,肯定会惹恼了老天爷的,到时候是会遭到上天的惩罚的,这么做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越王勾践却固执己见,范蠡说的那些话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最终还是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攻打吴国。实际上,经过这两年的准备,吴王夫差已经拥有了一只精良的军队,他把吴国全部的精锐部队都派出去迎击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几乎把越军杀了个片甲不留。越王勾践只能狼狈地带着五千多残兵败将退守到了会稽。吴王夫差乘胜追击,把会稽围了个水泄不通。

见如今吴君把会稽围成了铁桶,自己变成了一只困兽,越王勾践感到十分悔恨,他对范蠡说道:“当初我没听您的劝告,这才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勾践:成大事不光要能忍,厚脸皮也是关键


尽管情况十分危急,但范蠡却处事不惊,他冷静地说道:“现在,您能做的恐怕只有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大王您应该先派人给吴王送去丰厚的礼物,拖住他来给您讲和。吴王这个人尽管很霸道,但有的时候却充满妇人之仁,这招说不定能管用。要是他还不答应的话,您就只能用自己去抵押,亲自去侍奉吴王,忍一时的屈辱,日后再来谋大事。”

这次,勾践见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可行了,就只好听从了范蠡的建议,他先派大夫文种出城,去向吴王夫差求和。为了把自己装得可怜一点儿,文种双腿跪在地上,一边用膝盖一步步往前走,一边给吴王磕头,说道:“大王,您的亡国臣民勾践托我给您带话,请求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给您当牛做马,允许他的妻子给您做侍妾。”

吴王看到文种如此这般低贱地来央求自己,心中燃起了不忍之情,就准备答应文种的请求。这个时候,伍子胥上前一步,对吴王说道:“是老天爷把越国赏赐给吴国的,现在要是不抓住时机把越国吞并了,以后想再灭掉越国就难上加难了。不要看文种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您就心软,千万不要答应他的请求。”

勾践入吴

文种回去以后,把吴王的一举一动和伍子胥在边上添油加醋的事情都告诉了勾践。勾践觉得这回可真是走投无路了,就决定豁出去了,准备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都杀了,然后烧掉所有的财物,带着军队去和吴军拼个鱼死网破。

文种赶紧阻止他,说道:“吴国有一位太宰叫伯嚭,是个贪得无厌的奸臣,我们不妨给他点儿好处,让他在吴王面前帮我们说几句好话,说不定越国还有救。我和这个伯嚭很熟,可以暗地里到吴国去贿赂他。”

听文种这么一说,勾践又从绝望当中回过了头,于是就马上派文种去给伯嚭献上珠宝玉器和美女,伯嚭看到这些好处,笑得合不拢嘴,立马就同意帮越国通融,之后亲自带文种去见吴王夫差。

文种刚一见到夫差,就给他跪下了,之后磕了好几个响头,说道:“大王您要是能饶了勾践,越国就会把那些世代相传的宝物都送给您。您要是不能宽恕他的话,勾践就只能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把宝物都烧了,之后带着他仅剩的五千多将士跟您死拼到底了。要是真到了那个地步,您不仅什么也得不到,还得损失好多兵马。”

伯嚭毕竟收了人家的好处,于是也借机对吴王说道:“勾践已经心甘情愿地做了您的臣子,您要是答应了他,就能得到很多好处。跟他血战到底对咱们来说是赔本儿的买卖,既得不到好处,还得死人,又是何苦呢?”

吴王一听,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就又准备答应文种的要求。毫无疑问,伍子胥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说:“要是现在不把越国给灭了的话,以后您就是连后悔的机会也没了。越王勾践不是一般人,文种、范蠡又都是有才干的贤臣,要是现在放勾践回国,就等于是放虎归山,给吴国留了一个大祸患,所以千万别答应文种的请求。”

然而,伍子胥的这些良言相劝,夫差根本就听不进去,最终还是宽恕了勾践,把他放回了越国。

其实,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曾经叹息着对大家说:“难道我就要在这儿结束了这条性命吗?”

文种安慰他说道:“想当年,成汤被囚禁在夏台,文王姬昌被围困在羡里,晋国的重耳流亡到了翟族,齐国的小白逃到莒国,可这都只是一时的。之后,他们要么成了天下共主,要么成为天下霸主,一个个都东山再起了。要是照这么看来,现在的这些苦难很可能代表着您日后必将成就大业!”

事实证明,文种说的话是多么的正确!

卧薪尝胆

自从吴王夫差饶了越王勾践一命,并把他放回到越国以后,勾践就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在吴国受到的那些耻辱,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他在自己的座位边上挂上了一颗苦胆,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的时候,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它。

不仅是这样,.每天吃饭之前,勾践都要先舔一下那颗胆,这样胆汁的苦味就会让他想起自己在会稽遭受到的那些屈辱。这还不算完,为了以身作则,重新在越国军民面前树立威信,他还亲自下地去耕种庄稼,他的夫人也来亲手纺织布匹。

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勾践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的他身上总是穿着华贵的衣服,总是给人君临天下的印象,而如今他却非常变得俭朴,穿得十分朴素,一眼看去跟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另外,他也不再大鱼大肉的吃喝了,每天只是简单吃些野菜,再也没吃过一点儿肉。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是遇到了十分贤能的人,勾践也总是彬彬有礼,没有一点儿国君的架子。他还热情诚恳地招待每一个愿意来看望他的人,时刻关心贫穷百姓的生活,赶上谁家里有老人去世了,他都会亲自上门去悼丧,安慰他们的亲属,和百姓们同甘共苦。就这样,他在百姓们当中的威信又逐渐恢复了。

之后,勾践准备让范蠡来管理国家的政务,但范蠡却推辞了,他说:“要说用兵打仗的话,文种肯定不如我。但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话,我是比不上文种的。让文种来帮您一起治国,才能让越国重新强大起来。”

勾践一听,觉得范蠡说得确实在理,就让文种来做丞相,帮他管理国家的政务。另外,为了让吴王夫差相信自己真的心甘情愿臣服于他,勾践特意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到吴国那儿作了人质,直到两年以后,夫差见勾践真的没有别的歪心思,才把范蠡放了回来。

避吴锋芒

转眼之间,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到越国已经有七年时间了,这七年以来,他一直都在忙着安抚国内的百姓和士兵,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在会稽受到的那些耻辱,准备时机成熟了就向吴国报仇。

越国的大夫逢同十分清楚勾践的想法,就过来向他进谏,说道:“眼下越国经历了战火,国家现在刚刚恢复过来一点儿,要是我们现在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的话,夫差知道了一定会担心我们会去打他们。要是这样的话,他们肯定给我们来个先下手为强。现在我们手里的这点儿军队还没法和吴国硬碰硬。要是真打起来的话,恐怕越国又会遭难的。”


勾践:成大事不光要能忍,厚脸皮也是关键


逢同又接着说:“不知道您注意过没有,凡是那些凶猛的大鸟,在袭击目标之前,都会先把自己给隐藏起来,之后趁目标不注意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现在,吴国把军队放到了齐国、晋国的家门口,这些国家都和吴国有仇。虽然吴国现在名声显赫,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它已经危害了周天子的利益。”

“现在看来,夫差虽然成就了大业,但是他这个人却缺乏道德,所以一旦成了事,就肯定会骄傲、狂妄、蛮横起来。您为了越国的将来考虑,可以和齐国结交,和楚国亲近,暗地里归附晋国。当然了,在夫差面前您也得表现得非常亲近,这样才能不让他怀疑您的企图。”

“另外,夫差这个人生性贪婪,以后肯定会给别的国家找麻烦。您要是和那三个国家搞好关系,他们就能帮您牵制住吴国,之后趁着吴国疲惫的时候,再给他来个致命一击,您就能一雪前耻了。”勾践听了之后,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伍子胥之死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吴王夫差准备先拿齐国开刀。听说又要出兵打仗,伍子胥赶紧过来阻止他,说道:“现在您不能出兵去打齐国,齐国对吴国并没有什么危害,顶多只相当于身上的一块癣而已,可越国就不一样了,那可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啊!就是要出兵打仗,也应该是去攻打越国,而不是去找齐国的麻烦!”

可是,伍子胥的这些话,刚愎自用的夫差却一点儿都听不进去。之后,他派出强大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大获全胜,占领了齐国很多地盘。夫差正在那儿得意的时候,伍子胥又过来给他浇了盆冷水,说道:“您可别高兴得太早,用不了多久吴国就会大祸临头的!”夫差一听当时就火了,把伍子胥痛骂了一顿,之后把他轰了出去。

之后,为了弄清楚吴王夫差对越国到底是什么态度,文种建议勾践去向吴国借粮食。夫差得到了消息,觉得勾践是自己的臣子,现在他那儿吃不上饭了,自己有义务给他送去粮食,让他填饱肚子。

可是,又是这个伍子胥站了出来,坚决反对夫差把粮食借给越国,但夫差还是没听。伍子胥气得浑身发抖,愤怒地说道:“您要是再一意孤行,不听我的劝告,用不了三年吴国就会变成一片废墟!”

伍子胥的这番话被太宰伯嚭听到了,他本来就和伍子胥不对付,于是就借题发挥,在吴王夫差的面前说起了伍子胥的坏话。他说道:“伍子胥这个人表面看起来十分忠厚,其实内心极度残忍,他连自己父亲和兄弟的命都不怜惜,怎么能顾惜您呢?他说的话您一直不听,所以已经对您怀恨在心了,要是不防着他的话,到时候肯定会给您惹麻烦的!”

吴王夫差一开始并没有把伯嚭的谗言放在心上,觉得伍子胥就是再坏,也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然而,伍子胥预感到吴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一场灾祸,一次到齐国出使的时候,他就顺道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了齐国的鲍氏,让他来照顾他。

伍子胥还没从齐国回来,这件事就被吴王知道了,心想伍子胥没事把儿子送到齐国,这不是为了谋反在做准备吗?再加上之前伯嚭对他说的那些话,让他更加确定伍子胥要背叛自己。

于是,等伍子胥从齐国回来以后,吴王就马上派人给他送去了一把名叫“属镂”的剑,让他用这把剑自杀。伍子胥大笑着说:“夫差啊夫差!我那么尽心尽力地帮你父亲雄霸天下,又让你当上了国君,当初你还想跟我平分吴国,我都没接收,谁曾想没过多久你就听信谗言,要把我杀了,实在是可惜啊!光靠你一个人是支撑不起吴国的。”


勾践:成大事不光要能忍,厚脸皮也是关键


之后,他又对使者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是怎么灭掉吴国的!。”说完就拔剑自刎而死。

勾践灭吴

三年后一天,勾践和范蠡闲聊的时候,问道:“夫差把伍子胥杀了,吴国现在没了忠臣,小人当道,我们这时候发兵能打败他吗?”范蠡觉得尽管是这样,但现在就发兵也还不是时候。

又过了一年,春天的时候,吴王夫差带着大批的精锐部队一路向北,去和诸侯们去会盟,都城里只留下了太子和一些老弱残兵,范蠡敏锐地主意到了这点,于是就赶紧提醒勾践,现在是时候一雪前耻了。勾践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就带着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去全力进攻吴国。

吴国那点儿老弱残兵怎么能挡得住勾践的进攻呢?结果太子被杀,都城被越国占领了。这时候吴王夫差正在黄池和天下的诸侯们会盟,知道了都城被占的消息以后,担心传到诸侯们耳朵里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就把事情隐瞒了起来。但他私底下却让人带着丰厚的礼物去勾践那儿求和。勾践知道自己现在还没能力把吴国灭掉,所以就来了个缓兵之计,先跟吴国讲和。

接下来的四年里,越国隔三差五就会去攻打吴国。可是夫差却忙着和齐国、晋国开战,他那些精锐部队最后都被消耗殆尽,所以每次越国出兵进攻吴国,都能取得胜利。

之后,越军又包围了吴国的都城,这一围就是三年。后来又把吴王逼到了姑苏山上。吴王只好派遣大臣公孙雄也学着当年文种的模样,光着上身,跪在地上用膝盖往前爬,来请求和勾践讲和。

勾践正准备答应夫差的请求,范蠡却说道:“当初您被困在了会稽,是老天爷把越国赏给了吴国,但夫差不要。现在老天爷又要把吴国赏给越国,难道我们还要违背上天的旨意吗?再说您已经为了这件事谋划了整整二十二年了,怎么到了最后关头却心慈手软了呢?那样是会被老天爷惩罚的。难道您忘了在会稽受的那些耻辱了吗?”

勾践回答说:“我又何尝不想照您说的那样做呢?但我怜悯吴国的使者。当年我被围在会稽的时候,也是让文种这样跪着来求和的。”

范蠡一看这样不行啊,就赶紧让将士们击鼓进军,之后对全军说道:“越王已经把权力交给我了,吴国的使者请赶紧离开吧,要不就对你不客气了。”

公孙雄大哭着离开了,走投无路的吴王夫差只好拔剑自杀而死,临死之前,他用衣袖把自己的脸遮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到了阴曹地府,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伍子胥呢?怪只能怪我当初不听他的劝阻!”

吴国就这样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