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亲王推荐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将军王,谋士邬思道为何全力反对?

醉爱侃足球




首先,我们看一下康熙皇帝在位末期的局势。在清朝统治前期,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准噶尔部属于蒙古部落的一部分,盘踞新疆等地。康熙57年,清朝派往西北地区的6万大军全军覆没,准噶尔部准备染指青海和甘肃等地。当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垂垂老矣,关于派遣谁前往西北至关重要。由于战争的规模很大,清朝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康熙皇帝已经病重,随时可能驾崩。在这个时候,谁掌握了西北大军,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筹码。当时,阴险的老八希望自己能够出任大将军王。至于老十四也是踌躇满志,因为所有的皇子中,只有他和老十三胤祥骁勇善战。



当时的情况对于雍亲王胤禛来说非常不利,雍亲王曾经试图自己竞争大将军王,在自家后院里练习射箭。结果,能够射中箭靶就不错了,这样的水平注定无法上战场。老十三胤祥是雍亲王的心腹,但正在囚禁中。为了争夺军权,雍亲王决定向康熙皇帝举荐老十三胤祥,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首席谋士邬思道。没想到,邬思道表示强烈反对。邬思道帮雍亲王分析了一下老十三胤祥的身份,老十三胤祥虽然骁勇善战,但他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部大汗。这个身份过于敏感,如果老十三胤祥率兵出征,肯定会让人怀疑。其次,如果是自己人出任大将军王,老八集团肯定会在后勤军需上做手脚。



如果雍亲王举荐老十三胤祥,谁都能看出端倪,这样一来,显得雍亲王的私心太重。鉴于这一系列的原因,邬思道不建议雍亲王举荐老十三胤祥,而且康熙皇帝也不会同意。与此同时,邬思道建议可以推荐老十四胤禵。从表面上看,老十四也属于老八集团的成员。但邬思道看透了老十四胤禵,认为老十四胤禵野心勃勃,只是没有机会,与老八集团其实是同床异梦。由于邬思道的判断一直很准确,雍亲王在经过考虑以后,推荐了老十四胤禵。老十四属于老八集团,雍亲王推荐老十四,看上去是出于公心。



雍亲王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是亲兄弟,虽然属于不同的阵营,但仍有亲情。雍亲王举荐自己以后,老十四胤禵感恩戴德,说了句“四哥,关键时刻还得看亲兄弟。”老十四胤禵对老八集团并不信任,担心自己的军需后勤无法保障。因此,提议由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年羹尧是雍亲王的心腹,老十四此举明显是为了讨好雍亲王。可是,也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对于雍亲王来说,老十四控制军权,自己还有翻身的机会。如果老八集团控制军权,自己基本上完了。老十四在西北作战期间,后勤保障由年羹尧具体负责。



老十三胤祥尚在囚禁,而且没有希望营救的情况下,雍亲王胤禛通过举荐老十四的办法,迫使老八集团没有能够掌握军权。与此同时,把自己的心腹年羹尧安排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自己反败为胜。由于年羹尧控制了陕西和甘肃地区,在康熙皇帝驾崩、雍亲王继位之后,年羹尧立刻切断了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同时命令甘肃和陕西全面戒严。此时,即便老十四胤禵想起兵造反,由于没有后勤保障,也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挖坑埋自己,老十四胤禵只能返回京城奔丧。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已经说出了反对的原因:打战打的是钱粮,老十三是四爷党的心腹,而户部却掌握在八爷党的手中,如果老十三出任大将军王,必然会在后勤方面受到掣肘。这样的话,老十三想打胜战,顺利剿灭叛军,是几乎不可能的了,不仅不能立功,说不好还会送了身家性命。如是这样的结局,于公于私,都不是雍正想看到的!

以上就是电视剧中邬思道反对的理由。但我认为,邬思道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这时候的康熙已经病入膏肓,随时可能驾崩。而四爷一党的心腹本就不多,能够帮他掌握京城兵权的除了老十三,就没有别人了。如果老十三去了千里之外的新疆,一旦康熙晏驾,即使传位给四爷,他掌控不了京城兵权,也未必能顺利继位。

其后的事实正说明了这点,老十三留在京城,虽然仍在监禁中,但他在军中威望太高,一放出来就迅速掌控了西山锐建营,为四爷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点估计雍正也想到了!但邬思道为什么不说呢?我想,说人家老爷子快死了,会让场面很尴尬:雍正无论是职责他,还是附和他,都不合适,所以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另外,雍正举荐十四任大将军王,确实是为了国家,是因公推荐,这样他在康熙那里无形中又加了分,同时又推荐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负责老十四的后勤,也可钳制十四。

综上,邬思道建议不推荐十三,而是推荐十四,可谓一箭三雕:一是保护了老十三;二是使四爷在康熙心中加了分;三是为四爷今后继位留下了一个重要助手。

其实还有第四点:那就是挑拨了老十四和老八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一点估计是邬思道事先没有料到的,后来正是老十四和老八之间同盟的破裂,才导致了死鹰事件的发生,这件事情使康熙更加看清了老八的为人,更加坚定了让四爷继位的决心。


老罗侃史


像剧里所说,邬思道反对胤禛推荐老十三胤祥,是因为会受到掌管户部的胤禵所制约,重蹈传尔丹兵败的覆辙。

但胤祥不能做大将军王,为什么不能做川陕总督呢?如此重要的职位,自然需要一个对老四绝对忠心的人来担任了。

邬思道不愿在这时候把胤祥放出来

邬思道最后推荐了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虽然年羹尧是四爷党的人,但他一直和八爷党眉来眼去的,可靠性始终比不上老十三胤祥。就算胤禛已经敲击过年羹尧,但在大变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年羹尧会突然反水吧!

作为合格的谋士,所想的绝不止是现如今,是要把之后一连串的可能全部算进去,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后果的。邬思道无疑是一个十分合格,乃至优秀的谋士,所以他所想的,也绝不仅仅是把十三爷放出来的好处,更会考虑把他放出来的危害。

若是胤禛推荐老十三出任大将军王的话,选上了还好说,要是选不上呢?胤禛在世人面前一向以“孤臣、闲人”自诩,甚至十年来连去见胤祥一面都不肯,死死地压制住自己的感情。

若他开口保举胤祥的话,那就是“虽无私亦有私”。不管选不选得上,都会让八爷党有所顾忌,尤其是康熙目前还在观望众人,要是让康熙也怀疑了胤禛的私心,那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而且策妄阿拉布坦虽手握雄兵,连战连捷,但西北远在千里,路途遥远,只能算是手足之疾,可八爷党众人却近在咫尺,康熙又日益衰弱,这才是心腹大患。在这时候,胤禛身边不能没有一个可依赖的人,可邬思道身体残疾,又是暗中行事之人,他没有能力指挥各方势力,而能在最后关头起到决定作用的,就只有老十三胤祥一人。


所以邬思道才需要力劝胤禛,让他把大将军王让给胤禵,把川陕总督让给年羹尧,而把最后的王牌——十三爷胤祥留在身边。说句不好听的,就算邬思道计算失误,年羹尧和胤禵串通一气,合力逼宫,只要胤禛继位成功,站在正统的一方,加上大半江山在手,平定西北等乱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啦!邬思道此举也是有一点私心,前面说了,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是要考虑到后面的各种问题的。对于胤禛继位之后会对府邸旧人如此处理,邬思道也是一早就清楚的,而不可能是在胤禛继位当晚,临时才想起来的。

如果胤禛在成事后真要清洗邬思道等人的话,那老十三胤祥就是邬思道的“保命符”。在当晚,胤禛回府里和邬思道见面,可邬思道已经一早就请胤祥安排了五路军队守卫王府,除了保护皇帝胤禛之外,其实也是邬思道的自保之术。

邬思道不愿在那时候放出胤祥,也不愿他做大将军王和川陕总督,是为了保护胤禛、胤祥,也为了保护自己。



一贰一橙


雍亲王四爷知道自己无望于大将军王这个职位,可是有怕叫八王党夺了去,出于无奈想起了关在宗人府的十三弟,这时的雍亲王万念俱灰决定用全家人的性命赌一把,像康熙推荐胤祥,却遭到了邬思道的阻拦。为什么呢?因为十三阿哥受太子一案牵连,被关进宗人府,如果四爷推荐老十三反道害了十三阿哥,同时四爷也将受牵连,正中了八爷党的下怀,再者西北用兵看起来打的是兵马,其实打的是钱粮,格尔丹全军覆灭,有人说他轻敌冒进指使全军覆灭,其实他拜在后勤,如果十三爷领兵,那么他就是下一个格尔丹,八爷党必定会处处为难,时时掣肘。再者康熙皇帝心里早就有了大将军王的人选,那就是十四爷,所以邬思道必须反对四爷推荐十三阿哥,并叫四爷去争陕甘总督这个位子。


蓝色天空194475094


《雍正王朝》中,雍正极力举荐十三爷胤祥出任大将军王,有“举贤不避亲”的成分,但是更多的还是出于自己的私心。

策妄阿拉布坦叛乱,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面对如此状况,康熙希望从自己的皇子中挑选一人加封大将军王,带兵前往西北平叛。

此时的雍正极力举荐十三爷胤祥出任这个大将军王,夺下西北的带兵之权,并且不惜以府中上下百余口身家性命作为担保,而雍正这样做既有着于国于公的考量,还有着出于自身角度更为深远的考虑。

首先,十三爷胤祥是绝对有着能力和实力去出任大将军王,带兵平叛的。

《雍正王朝》里面,在康熙的所有皇子,有过统兵和治兵经验的只有三个人,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十三爷曾有过在西北带兵打仗的经验,并且现在的朝廷军队当中,还有不少人是十三爷当年的旧部。所以举荐十三爷带兵出是真正的“为国举贤”,是能够完成平叛任务,维系边疆安定的。

其次,雍正希望借此机会将十三爷从宗人府里放出来。

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时候,将十三爷圈禁在了宗人府中,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有六七年的时间。当雍正前往宗人府看到了现在的十三爷胤祥的时候,不免为他感到心酸和心痛,毕竟,胤祥被关进宗人府雍正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所以他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让康熙将十三爷从宗人府里放出来,进而帮助自己进行皇位的争夺。

再次,就是雍正也切实感觉到了大将军王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获封大将军王,就能统领朝廷十万兵马,掌管这个大清王朝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支军队的统帅权,这对于雍正和八阿哥胤禩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掌握着军权就意味着在皇位的争夺中占有了主动位置,更能带来极强的威慑力。所以不管是雍正还是八爷党,都在为了争夺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而不遗余力,因为这个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然而,邬思道并不赞同雍正的想法,他不仅不同意雍正推举十三爷胤祥,反而要雍正主动推荐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书写奏折,希望推举十三爷为大将军王,可是邬思道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泼在了雍正头上,让雍正明白,这个大将军王非十四爷莫属,绝无可能有第二人选。

在邬思道看来,传尔丹的兵败看似败于轻敌冒进为叛军所歼,但是实际上,是败于自己之手,如果不是因为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的掣肘,传尔丹必然还有同叛军周旋的空间,不至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同理,如果十三爷胤祥带兵,也难免成为“第二个传尔丹”,再度遭到内部力量的牵制,进而得到的是同样悲剧化的结局,所以十三爷断然不能前往。并且不仅仅是十三爷,就是换做其他人去,也会遭遇同样的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度发生,只能让八爷党的人去,或者说这个大将军王非十四阿哥莫属,对此,康熙的心中已经确认了。

所以雍正再怎么想要举荐十三爷胤祥,已然是徒劳无功的。


邬思道不要雍正去争这个大将军王,而是要雍正去争取另外的两样,一是圣心,二是陕甘总督。

既然康熙已经默定了十四阿哥的大将军王的位置,那么雍正就不应该继续去争,而是应该向康熙展现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主动推举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以此来获得康熙的欣赏,提升自己在康熙心中的位置。而实际上,用邬思道的话来说,康熙之所迟迟不愿宣布大将军王的任命人选,就是在等着雍正展现“人君的气度”,这也是康熙对于雍正的一项考验。

而更为关键是,雍正应该去争取的是陕甘总督这一职位。

不管谁出任大将军王,统领的这十万大军的一切军需调配全要依靠陕甘来接济,掌握了这一职位,实际上就是卡住了西北大军的命脉,进而也就充分化解了这十万大军有可能带来的威胁。所以这个陕甘总督的位置对于雍正而言,甚至比获得大将军王的统兵之权还要重要。


最终,雍正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同时极力帮助年羹尧争取到了陕甘总督的职位。

在朝堂之上,雍正当众向康熙举荐了十四阿哥胤禵,在博得康熙的好感的同时,也加剧了八爷党内部之间的相互猜忌,更为重要的是,雍正用推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作为条件,与十四阿哥达成了政治利益的交换,帮助年羹尧争夺到了陕甘总督的位置。

对于雍正和十四阿哥而言,这看似双赢的结局却在几年之后彰显出了最终的结果。

康熙驾崩之后,雍正登基,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尽管坐拥十万大军,但是由于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掣肘,根本无力对抗雍正,只得乖乖的奉旨回到北京,并且被夺下了兵权,期间更是毫无还手的余地。

而这个时候雍正才真正体会到当年邬思道这一建议的高明之处。


雍亲王府


正如邬先生分析的,大将军王的人选是康熙对继伟人的最后一次考验。八爷党不惜牺牲牺牲朝廷六万大军,就是为了夺这个位置,在他们看来今天的大将军王就是明天的皇上。为什么十三爷不能出任大将军王,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十三爷的喀尔喀蒙古大汗,身份过于敏感。

2.西北用兵打的是钱粮。十三爷出任大将军王,八爷他们肯定从中掣肘,最后只能像传尔丹一样兵败。

3.也是最重要的康熙圣明烛照早已默定大将军王人选,之所以不宣布就是为了观察四爷有没有仁君的器宇。


历史小痴


主要是怕十三带蒙古铁骑兵反回北京拥四即位!这才是真正的拥兵自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