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後半生是怎樣度過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易安小童


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骨氣奇高,詞彩華茂,卓爾不群!

當年那首《七步詩》更是實力賣弄才華,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羞得曹丕無地自容。

歷史上得曹植和曹丕同為曹操的兒子,二人相比較而言,曹植更有文采,更有繼承大統的資質。當年銅雀臺新建,曹植一首《登臺賦》,把曹操哄得那叫一個舒服,就差點沒有當場傳位於他了。


而當時也想繼承大統的曹丕,對於曹植當然是處處看著不順眼了,總想著怎樣才能除掉曹植,不過曹操在世的 時候,曹丕是不敢有任何動作的。

世事難料,原本深得曹操賞識得曹植,無奈文人氣息太重,不懂人情世故,官場進退,太放縱自己,經常酒後誤事,捅婁子,失去了繼承大統的資格。對於這樣的結果,曹植也是懊悔不已。

反倒是曹丕,在司馬懿的支持和謀劃下,到處掙表現,逐漸成為了曹操的繼承人選。後來,曹丕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皇位。

大權在握的曹丕對於曹植是除之而後快,這哥們和自己搶王位也就算了,還對自己的兄嫂,曹丕的老婆甄姬念念不忘,這還能饒他?

但是畢竟是一母所生,同胞兄弟,無論是礙於母親卞夫人,還是骨肉親情,始終沒有對曹植下狠手。曹植的殿前七步成詩,千古絕句,也是曹丕給他機會,不然一刀砍了,誰也不知道。

不過,曹植並沒有對這些表示感謝和反思,而是唱起了反調。在曹丕登基後,曹植沒有擁護曹丕政權,而是高調為敗落的漢朝披麻戴孝,痛哭流涕。你這不是讓親哥哥下不來臺嗎?估計曹操知道了也會慶幸,還好沒選這個敗家子兒!


曹丕心想得給他點教訓,既然不能讓曹植命歸西天,但是總不能讓他這麼舒坦生活下去。因此曹植從高貴的位置上跌落下來,成為寇敗的一方,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倒黴蛋。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這一次,天真的曹植壯心不已,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多次上書魏明帝曹叡,請求在政治上委以重任,讓自己大施拳腳,其拳拳之心令人動容。


曹叡不是傻子,心想你這個叔叔當年跟我爹那點事兒我還不知道,給你權力不是自己找麻煩?所以,魏明帝並未按照他說的做,只是口頭上稱讚,但實際上卻是對其嚴加防範,跟曹丕一樣將曹植遷封多次。

最終,抱負無法施展得曹植,鬱鬱而終,年僅41歲。其實在他們曹家,這個年紀不算早逝,可能算是壽終正寢。

其實,回頭來看,曹植本有著做大事的潛質,如果他在行事上能夠自律,自省,自查,或許會改寫歷史!

白話歷史君


曹植的後半生,總的來說,過得並不好,曹丕絲毫沒有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丕,但是有念在卞夫人的面子上,沒有殺掉曹植,到是黃鬚兒曹彰,黃初四年在洛陽死去,有人認為是曹丕下的手。

曹丕為什麼要對曹彰下手呢,因為曹彰當時在長安,手上握有重兵,建安二十五年的時候,曹操在洛陽病重,召在長安的曹彰相見,可是曹彰走到路上,曹操就去世了,曹彰過來就問玉璽和印綬在什麼地方,所以曹彰不能被曹丕所容。

據《世說新語》記載,曹彰雖然是個勇將,但喜歡下棋,曹丕就與曹彰下棋,然後棋下到一半,就讓人送棗給曹彰吃,兩人邊吃棗,邊下棋,而其實曹丕早在一些棗裡下毒,並且在上面做了記號,曹丕專挑沒有記號的吃,而曹彰不知道。

過了沒多久,曹彰就死了,而後來曹丕還想加害曹植的時候,卞太后說,你都已經殺了我的曹彰,還想要殺我的曹植?曹丕就只能放過了曹植,另外也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

黃初二年,公221年,曹植被改封為安鄉侯(河北晉州),封邑八百戶,七月改封到鄄城侯(山東鄄城)。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封為鄄城王,封邑兩千五戶,就是這次從洛陽回到鄄城的時候,曹植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

有人說洛神賦是寫甄姬的,也有人說洛神賦是寫自己的理想的,最後表達了對理想的追求但最終破滅。黃初四年,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河南杞縣),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路過雍丘,跟曹植見了一面,增加封邑五百戶。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繼位,曹植多次上書,請求起用,但是曹睿不給予理會,曹植的情況沒有得到改變。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被改封到東阿(山東東阿),曹植只能在讀書寫文章,研究儒學經典中度過。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改封為陳王,十一月,曹植病逝,終年四十一歲,諡號為陳思王。


歷史簡單說


曹植挺慘的,其後半生被曹丕和曹叡兩位皇帝防範,十一年三次遷封,沒有在哪個地方呆過太長時間,這說明了什麼?曹丕沒有放過曹植,連曹叡也防著他。

那麼曹植後半生是怎麼度過的呢?時間點我們以曹丕被立為世子來算起。

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世子。那麼為什麼是曹丕被立為世子呢?因為同一年曹植做了一件傻事,這件事足以摧毀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好形象。

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乘車夜闖司馬門,而且在禁道上一路狂奔。司馬門和禁道是宮中禁地,所有大臣和皇親國戚都不得擅自闖入,而曹植偏偏嗜酒行兇,違反禁令。這不得不讓曹操心裡重新掂量一下曹植的品質問題。

本來曹操是非常喜歡曹植的,曹植有下筆成章的能力,記憶力驚人,小時候就表現的聰慧異常。因此曹操外出打仗也經常帶著他。

曹植有三位謀臣,楊修、丁儀、丁廙。讓曹植開始心生奪嫡之念的起因,其實是來源於曹操對曹植的一次特別關愛:

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我當年二十三歲時是頓邱令,一直奮鬥至今。你現在也二十三歲了,要加油呀!暗含很看好曹植的意思,曹植當然明白其中道理,曹丕和曹植都是嫡子,況且曹操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不會太在意立長這種規矩,因此自己還是有希望的。於是三位謀士開始出謀劃策。

這三人當中尤其以丁廙出力最大,丁廙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當面向曹操力薦曹植,曹操在丁廙的勸說下,心裡也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打算。

廙嘗從容謂太祖曰:「臨菑侯天性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遊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可惜,最後曹植栽在喝酒這個事情上,而且是兩次。第一次就是喝醉後夜闖司馬門,造成曹操對曹植失望,當年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第二次是二年後關羽圍樊城,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率兵解救曹仁。可能是想再給曹植一次機會吧,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曹丕請曹植喝酒,曹植又一次喝得酩酊大醉,等到曹操派來的人來到,曹植已經醉的不能走路了。於是曹操再一次對曹植大失所望。由此可見曹丕心裡的陰暗程度,為了不讓曹植立功,故意請曹植喝酒陷害他:

魏氏春秋曰:植將行,太子(曹丕)飲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雖然曹丕已經是世子(太子)了,但他仍然沒有放過曹植,他要讓曹植永無翻身的機會。

曹植的三位謀士,楊修被曹操賜死,理由是楊修擾亂軍心,擅揣上意,還有一條是楊修是袁術的外甥: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

丁儀、丁廙被曹丕以各種理由打入大牢,最後斬首,株連三族。

曹操死後,曹丕登基,曹植的命運開始發生重大改變,再也沒有人庇護他了。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為安鄉侯。當年又被改封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

公元226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陳郡,229年又改封到東阿。

曹植每被改封到一個地方,給他的隨身親兵都不超過二百人,而且這二百人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隨身的官吏也都是一些庸俗之輩。目的只有一個:不讓曹植再有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時法制,待籓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

曹植在奪嫡之爭失敗後一直鬱鬱寡歡,本想著曹丕死後自己可以在朝廷中施展自己的才華,誰知道曹叡繼位後繼續防範曹植。曹植數次上書要求為朝廷出力,參與政事,但曹叡都拒絕了。六年後曹植在鬱悶中病死,時年41歲。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丕終其一生都沒有放過曹植,為了防止曹植東山再起,曹丕誅殺了曹植所有的謀士和勢力,將曹植數次遷徙封地。曹植在曹丕和曹叡兩代君王的迫害和防範下,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他匡扶宇宙,蕩清寰宇的偉大理想,最後在鬱鬱寡歡中死去。這個世界少了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但多了一個才華橫溢的悲情才子。


每日趣評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曹植自幼敏而好學,能文擅詩,出口成章,為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子。同時他也是建安文學的代表與集大成者,尤其是在南北朝時期,他的作品被譽為文章的典範。因曹植才華出眾,一直深受曹操喜愛。

曹操長子曹昂死後,因曹衝聰慧過人,曹操有意立其為世子,然而曹衝又不幸早年夭折。曹操自此便對曹植抱有厚望,對曹丕也沒那麼多的喜愛。曹操於是讓楊修輔助曹植,司馬懿輔助曹丕。


然而在後來的世子爭奪上,楊修曾誤導曹植斬殺門吏,惡意揣測曹丕,而且擅長揣測曹操心思,最終因雞肋事件被殺。這樣曹植失去了臂膀,司馬懿潛心輔佐曹丕,最終登上世子大位。

曹丕代漢稱帝后,也曾有殺曹植之心,因曹植巧妙作七步詩,感動了曹丕,化解危機。曹丕真的是因為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曹植又是如何度過餘生的?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丕迫於卞夫人壓力以及念及手足之情,並沒有殺害曹植。曹丕代漢稱帝后,威聲大震,而他的兄弟們也成為威脅。據演義記載七十九回記載,曹熊自縊而死,卞夫人傷心欲絕,又突然得知曹丕傳喚曹植,惶恐不安,急忙召曹丕相見。

太后苦口婆心的勸說曹丕:曹植自恃胸中才華,平時有些放縱,定要念及手足之情,不可加害,讓我九泉之下也能瞑目。曹丕卻說:曹植是我兄弟,我也深愛,又怎麼會加害呢?


卞氏出殿之後,華歆進諫,便問曹丕:太后是否勸說殿下不要殺曹植。曹丕便說母命不可違背。然而華欽依然勸說曹丕殺曹植,聲稱曹植以後必成禍患。演義曾這樣記載:

歆曰:“子建懷才抱智,終非池中之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丕曰:“母命不可違。”歆曰“人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王可召入,以才試之。若不能成,即殺之;若能成,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丕從之。


曹植入見曹丕,丕以曹植未能及時參加曹操喪禮,責怪其大不孝。但念及兄弟之情,若能七不之內作詩一首,便免一死,如果不能則罪上加罪。故而曹丕以兄弟為題,但要求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曹丕略加思索,便作詩一首,詩曰: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後,頓時潸然淚下,母親卞氏也從後殿中走出,責怪曹丕:兄何逼弟之甚耶?曹丕慌忙離坐,隨貶曹植為安鄉侯。曹植用一首詩,以兄弟之情,打動了曹丕,這才僥倖逃脫厄運。


其次曹植隨滿腹經綸,卻空有報國之志,最終未被重用,遺憾終身。曹丕被貶之後,便到自己的封地赴任。黃初二年,有人有奏報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便要求治曹植之罪。曹丕知道後,再次因太后的原因,沒有加罪於曹丕,而是將曹丕貶為安鄉侯。同年又還封其為鄄城侯,後來又改封為鄄城王,邑兩千五百戶。三國志曾這樣記載:

黃初二年,監過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清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


黃初四年(223年),曹丕再次轉封曹植為雍丘王。同年,曹植進京朝拜,表奏其為朝廷建功之志,聲稱其晝夜寢食難安,想著忠君報國,建功立業,願意負荊請罪,期待能被任用。曹丕對其進取之心大家讚賞,並不願意任用,也許曹丕一直在防著他吧。表文曰:

將朝聖皇,匪敢晏寧;弭節長騖,指日遄征。

黃初六年,曹丕東征孫權,回來的時候,經過雍丘,前去曹植的宮殿探望,增加曹植五百戶。太和元年(227年),曹睿封賞曹植浚儀,次年曹植再次返還雍丘。然而曹植因胸懷大志,不能伸展,非常憤懣,再次上書請求委以重任,也被曹曹睿拒絕,書曰:

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榮於親,事君貴於興國……


太和三年,曹植被改封東阿。太和五年,曹植上書請求省親,並再次表達其為國建功的志向,洋洋灑灑幾千字,然而終被拒絕,後改封曹植為陳王,邑三千五百戶。曹植經常請求與曹睿獨談,討論時政,希望能夠被任用,但都以失敗告終,曹植悵然若失。

當時又改動制度,因為曹植以前的過錯,給曹植老弱殘兵,也不過二百人。曹植便鬱鬱寡歡,突然發病逝世,享年四十一歲。《三國志》曾這樣記載:

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無歡,隨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曹植晚年可謂英雄失志,鬱鬱寡歡,一直受到打壓,也許是被曹睿防著,也許真的其因為其有過錯,然而自從錯失世子之位後,曹植便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和報復。

你是如何看待曹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史實表明曹丕一直對兄弟們放心不下,總是想誣陷加害曹植諸弟兄。黃初四年,曹丕的同母弟曹彰和其他弟兄一起到洛陽朝見,之後不久就死了,有史書記載其“懣怒暴薨”,反正死得不明不白。曹丕不是不想對曹植下手,而是由於卞太后的阻止,他們倆還有曹彰都是卞太后所生,卞氏一個兒子當了皇帝,一個已經死了,她當然得想法子庇護曹植了。


曹丕指使別人構陷曹植在封地“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曹丕又抓住把柄治罪曹植,還是因卞太后的干預,曹丕未能殺害曹植,只是貶為安鄉侯。曹植幸運的是由於母親卞太后的健在,她總是不惜餘力地保護著他。 在曹丕當皇帝的七年裡,曹植雖然逃過一死沒有被誅殺,可是被曹丕遷來遷去。先後被徙封為鄄城侯、雍丘王、浚儀王,其食邑也逐漸大幅減少,由原來的萬戶降為兩三千戶,曹植這種被猜忌防範的日子並不好過。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曹植寄希望於新帝執政能給自己帶來報國的機會,上書魏明帝自求試官,但魏明帝仍然不能盡釋父輩前嫌而重用他。兩年後曹植又上書表明心跡,希望給予提拔重用,指出朝廷大權應該掌握在同姓同宗手裡,異姓之臣有臨危不救,而如今朝政皇族間疏遠,異姓反而重用。


曹植似乎已經看出諸王實力太弱為某些權臣奸相(司馬氏父子)提供可乘之機,不過目前朝廷對封國的防範遠大於對其他宗族權臣,曹植又和曹丕有舊怨,想東山再起難上加難。

沒能繼承大位,又不能實現報國的理想,曹植徹底絕望了,在封國鬱鬱寡歡,十年多的時間裡他幾次三番遷徙,過著漂泊不定囚徒般的生活。朝廷給封國的東西常常減半,自己身邊的封國部曲不斷地被朝廷徵調,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曹植甚至還要親自下地勞作,他的生活相當窘迫。


曹植在絕望的困境中一病不起,享年四十一歲,當年他意氣風發登魚山臨東阿,感慨萬千,遺令子孫將其葬於東阿。


看遍山川


曹植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很有文采,幾次欲立他為接班人,但三國形勢嚴峻,僅靠有才氣是無法擔大任的,於是曹操培養曹植,結果一次次讓曹操失望,讓他去救曹仁,他喝醉了不願去,又在自己封地不檢點,很放肆,處處違制,自此曹植失去了接班人機會,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王位,同年曹丕稱帝,曹植也像模像樣的上表祝賀,寫下《上慶文帝受禪表》,這年曹植29歲。

圖為東晉顧愷之《洛陽賦圖》,為曹植所作《洛神賦》配圖。

曹丕一直冷眼旁觀著這位曾經的王位對手,總想著欲除之而後快,他廢除了漢獻帝自立,曹植在鄴城還穿著喪服大哭,為漢獻帝鳴不平,聽聞後曹丕指使在曹植封地監國的灌均來羅織罪名,進行誣告,在曹丕痛下殺手時,他倆的母親卞夫人,現在成了卞太后,出手了,曹植得救,但被貶為鄄城侯。

圖為魏文帝曹丕畫像。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他倆是親兄弟,所以老媽在,曹植就能活,後來曹丕數次找機會弄曹植,都被老媽卞太后阻止,曹植多次倖免於難。雖然有人護著曹植,那曹丕就屢次貶斥曹植,比如公元222年,曹丕大封賞,共封了11個王,但曹植僅是個鄄城王,這是個換湯不換藥的封賜,他之前是鄄城侯,現在是鄄城王,什麼都沒變,而別人封的都是郡王。

曹植死後按遺願葬於東阿魚山,圖為曹植墓。

公元223年,曹植改封雍丘王,同年曹植和諸王去朝會時,曹丕乘機幹掉了任城王曹彰,繼續下手曹植時,老媽卞太后出手了,曹植被救,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時,曹植在母親卞太后維護下,相安無事,這年曹植35歲。自己的侄子曹叡繼位後,曹植多次上表能夠從政,來施展才華,曹睿和老爹曹丕一樣,處處防著他,公元231年,曹植40歲再次上表,又被拒絕,同時又改封為陳王,第二年憂鬱而終,享41歲。


圖文繪歷史


王士禎曾雲“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這就是曹植的盛名,能與唐之李白,宋之蘇軾媲美的大家。一篇可與屈原的《九歌》相提並論的《洛神賦》讓他名滿天下。



曹植可以說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尤其是在南北朝時期,他的文章更是被天下推尊為文章之典範,東晉詩人謝靈運贊其“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鍾嶸也稱讚曹植“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且他還在所著的《詩品》中將曹植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文豪,曹植的一生卻並不如他在文學上來的那樣的順風順水。他雖貴為魏王曹操之子,從小就享受著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榮華富貴,但同時也承受著那無盡的宮廷鬥爭。

少年才情,備受恩寵

曹植乃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的第三子。他從小就表現出與其他兄弟不一樣的聰明才智,才十歲就能背誦《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詞賦,史載“善屬文”。當年曹操看見他寫的文章,就十分的驚訝的問他“這是你請人代寫的吧?”,十餘歲的曹植非但不驚慌,反而很鎮定的說到“言出為淪,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意思就是我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要找人代寫呢?



自此開始曹操對於曹植那是刮目相看。再加上曹植這個人據史載“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也就是性情坦率自然,從不裝腔作勢,出行也不講排面。所以之後曹操就慢慢的開始有意無意的把曹植當做繼承人來培養。每次在外作戰的時候,有機會都會帶著曹植前去,讓他知曉一些行軍打仗的謀略。



當然此時的曹操對於曹植更多的也只是疼愛,對於他到底能不能做繼承人,曹操心中並不是很確定,處於模稜兩可的局面。但是直到一件事的發生,讓曹操開始對於他寄予厚望,甚至認為他是唯一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公元210年,曹操在鄴城興建銅雀臺,並號召天下學子“登臺為賦”,而曹植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這個彙集了天下最有才學的活動中,曹植是第一個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文章的創作的。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揮筆洋洋灑灑的寫下了一篇名為《登臺賦》的文章,這篇文章辭藻華美,引人入勝,可謂是漢賦中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經典的作品,曹植就用了數十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可謂是大才。也正是因為如此,曹操看了這篇文章後,就開始越發的重視他。

性情放蕩,錯失王位

就這樣曹植開始被曹操大力培養。214年,曹操東征孫權之時,曹植被委以留守鄴城之職。而這其實就是變相的承認曹植的“世子”之位,畢竟能替曹操暫時管理都城鄴城的人,你說他的身份是什麼?不就是“監國太子”嗎?而且臨走之前曹操還對曹植說到“你已經二十二歲了,該要奮發圖強,學習治國之道了”,而這就已經向世人宣佈他有意立曹植為世子。



但是曹操的這份良苦用心,曹植卻並未領會到。其實曹操之所以會在臨走之時說那句話,其意就是想讓曹植不用再任性而為,該長大了。早年間曹操雖然的確喜歡曹植坦率自然的性格,但那是小時候,可是現在曹植長大了,卻依然還是如此,這就有點不像話了。



其實也正是因為長大後的曹植太過於隨心所欲,甚至是任性而為。才讓曹操幾度想立曹植為世子,但卻又幾次放棄,因此曹操不敢將這大魏天下交給一個性情如此放蕩的曹植。但是這個時候曹操並未真正放棄曹植,他還是希望自己的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兒子能夠“迷途知返”,能夠長大,這樣他才能百年之後將這大魏天下交給他。



可是最終曹操還是沒等到那一刻。公元217年,曹植趁曹操外出之際,藉著酒興私自坐著只有曹操才有資格乘坐的車馬,擅自打開王宮大門司馬門,然後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



這件逾越禮制的事最終讓曹操對曹植徹底的失去了信心,也就是如此在同年十月曹丕被正式冊封為世子,自此曾經備受寵愛的曹植就此失去了往日的榮光,迎接他的註定會是作為失敗者該有的那個無盡的苦難。

曹丕為帝,曹植落難

在曹丕被立為世子的第三年,也就是在公元220年正月,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曹丕繼位為魏王,這一年曹植29歲。同年曹丕代漢建魏,而不知何故,明明是曹家奪下了江山,但是曹植卻穿著喪服,為大漢哭泣。



這種行為顯然招惹到了已為魏帝的曹丕,再加上當年曹植可是曹丕當世子最大的阻礙。就這樣在新仇舊恨的“加持”下,曹丕對曹植嚴加防範。但是礙於曹丕母后卞夫人的阻擾,曹丕雖想對曹植不利,但卻也不能有什麼行動。當然曹植雖“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



曹丕雖然不能對曹植有什麼過分的動作,但卻可以以另類的做法來折騰曹植。他在曹植去封地的時候,就在曹植身邊安插了耳目,這個人就是監國謁者灌均。事實上這個耳目的確很有用,在黃初二年灌均向曹丕上奏曰“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希望曹丕能治他的罪。而曹丕就藉著這個藉口,將曹植貶為了安鄉侯,後不出數月又被改封鄄城侯。



不過曹植始終都是曹丕的親弟弟,再加上自己母親卞夫人的關係。在折騰了曹植數年後,曹丕的氣似乎也消了很多,於是在黃初三年,31歲的曹植被晉封為鄄城王,賜食邑2500戶。也就是在這一年,曹植寫下了那篇最著名的《洛神賦》。次年,曹植又被徙封為雍丘王,並於黃初六年增食邑600戶。

侄子登基,渴望從政

當然雖然曹丕晚年對於曹植已是很寬容,甚至後期頗有優待。但是曹丕自始至終都沒有讓曹植登上朝堂,為國辦事,他一直都被閒置著的。而曹植也深知曹丕是不可能讓他入朝為官的,所以在曹丕一朝,曹植索性就做起了一個閒散的王爺。



但是在曹丕死後,他的侄子曹叡登基後,曹植那顆渴望為國辦事的心就又開始活躍了起來。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的渴望著自己的才能能夠在朝堂上施展開來,而這個時候他又自認為曹丕死後,自己的侄子不會再去提防他。可是曹植還是想錯了,在曹植接連幾次慷慨激昂的上書曹叡,要求讓他可以入朝為官的時候。



其曰:

“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於榮親,事君貴於興國。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詩》之‘素餐’所由作也。 

......夫臨博而企竦,聞樂而竊拚者,或有賞音而識道也。昔毛遂,趙之陪隸,猶假錐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況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無慷慨死難之臣乎!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醜行也。干時求進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是以敢冒其醜而獻其忠。”



但是無論曹植說的如何的動人,曹叡始終對於這位親叔叔的請求都無動於衷,雖然每次在請求的時候,曹叡都會對其大加讚賞。但是對於曹植想要入朝為官的請求,曹叡始終不給予任何的答覆,可以說就是泥入大海,不見蹤跡。

但是曹植卻始終都不願意放棄,他時常單獨去見曹叡,且每每都與他談論政事,都希望曹叡能夠讓他入朝為國。不過曹叡始終都是拒絕於他,顯然曹叡對於曹植也是十分的不放心。


而他雖然不會對曹植有什麼過分的舉動,但也不會對他有任何的重用。且他與自己的父親一樣,也始終都不敢讓曹植在一個地方待的太久。太和三年,曹植又被曹叡從雍丘遷往東阿,號東阿王。太和五年又將曹叡遷往陳地,以陳四縣封曹植為陳王,賜食邑3500戶。

鬱郁不得志,憂鬱而死

曹植直到晚年都一直渴望著自己能夠入朝輔政,但是無奈的對於曹丕的後人來說,這位叔叔始終都是“危險人物”。也就是如此,直到41歲的曹植都從未受到重用,他能做的就是一個閒散的王。但是連這個閒散的王,晚年的曹植也做不了,正如《三國志》載“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


是的,曹植由於少時與曹丕的鬥爭,直到晚年他都不得安寧,諸侯王該享受的待遇,他都是“復減半”,不到不數年的時間就接連被改封三次。而他之所以會得到如此的結局,無非就是早年與曹丕的世子之爭,僅此而已。

最終在太和六年11月,曹植在鬱郁不得知的憂鬱下逝世,享年41歲。


其實如果曹植不是曹操的兒子,亦或者他沒有跟曹丕爭世子之位,或許曹植會過得很瀟灑,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會讓他的才學更進一步,他的晚年生活也不會過得如此的不得志。我想如果他是尋常讀書人,或許他就能成為一代名臣。可最終“曹操之子”這個名頭害慘了曹植,他本不該生於帝王家,但是老天還是讓他生在了帝王家,更甚者還給了他一個任性而為的性格,也就是如此他的一生似乎就早已註定是悲劇的。


澳古說歷史


題目中的放過應該怎麼理解呢?是跟曹植化解恩怨了,還是留他一條命,亦或者是視曹植為親人了???

如果換成曹丕登基後,是怎麼對待曹植的,那就題目的意思就清楚了。

這是悟空問答很多問題的一個通病,要麼是“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要麼就是模糊不清、不知所云。

正式開始回答。先說答案,曹丕一直在折磨曹植。也可以說曹丕沒有放過曹植。

在曹丕被立為世子之後,到代漢自立之前這個時間段,曹丕就開始折磨曹植,但力度不是很大。

眾所周知,曹操立世子之前,曹丕和曹植有過非常激烈的世子爭奪站,曹操在曹丕和曹植猶豫不決,導致曹丕和曹植反目成仇。

曹操之所以立曹丕為世子而非曹植,和曹植嗜酒如命有很大的關係。如他曾醉酒後夜闖司馬門,司馬門和禁道是宮中禁地,王公貴族都不得擅自闖入,而曹植偏偏借酒鬧事,公然違反禁令,讓曹操對他大失所望。

曹丕被立為世子之後,曹植依舊是喜歡喝酒,而且是逢酒必醉。曹丕曾利用他這個弱點修理他。當時關羽圍困樊城時,曹操派曹植救援被困的曹仁(曹植的叔叔),但曹丕卻故意讓曹植陪同喝酒,曹植喝得伶仃大醉,站都站不起來,顯然無法帶兵救援曹仁。讓曹操非常生氣,對他徹底失望。

植將行,太子(曹丕)飲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魏氏春秋曰》

曹操立曹丕為世子之後,就著手剪除曹植的羽翼,以防曹植威脅曹丕的世子帝位。曹植最倚重的三位謀士-楊修、丁儀、丁廙,曹操殺了楊修,剩下的丁儀、丁廙交給曹丕處理。

曹丕登基稱帝后,滅了丁儀、丁廙的三族。

曹操一死,曹丕很快失去了庇護,多次改封曹植的封地,讓曹植疲於奔命。最短短5年的時間,曹植的封號和封地就多次發生改變: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為安鄉侯。當年又被改封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

公元226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陳郡,229年又改封到東阿。

曹植不管到那個地方就封,身邊的隨從不會超過300人,而且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和平庸之輩。曹丕此舉就是防止曹植死灰復燃。

不過曹丕並沒有對曹植動殺念,《世說新語》和其它史料都曾記載所謂的七步成詩,這固然反應了曹丕對曹植的恨意,但並非事實。如果曹丕真要殺曹植,根本不用如此大費周章。

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曹植徹底失敗,而且被壓制得死死的,無法對曹丕構成威脅。再就是跟卞太后有重要關係,卞太后是曹丕和曹植的親媽,知道曹丕恨曹植,多次在曹丕面前,力保曹植。

曹丕死後,曹睿即位。曹植多次向侄子曹睿上書,希望能有機會參與政事,為大魏效力。但曹叡果斷了曹植的建言。6年後,曹植鬱鬱而終,時年41歲。


袁衛宇


曹植的後半生怎樣度過的,曹丕念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曹丕放過了曹植,因為曹丕並沒有殺害曹植;二是曹丕雖然沒有殺害曹植,但也沒有放過他,而是對曹植處處嚴加防範和限制。總而言之:曹操過世後,曹丕對曹植嚴加防範和限制,曹植在政治上始終沒有得到任用,但曹植作為曹操嫡子(曹丕的親弟弟)物質生活還是有保障的。

一、曹植被曹丕嚴加防範和限制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親弟弟),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曹丕和曹植均為曹操嫡子,因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時間一長,曹操下屬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佔優勢,多次幾乎被曹操立為接班人,最後因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了幾件讓曹操很失望的事。最終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曹操接班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繼位後對曹植嚴加防範,將曹植數次徙封。曹植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曹丕病逝後,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但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並沒有在政治上任用曹植。

二、物質生活還是不錯的。

黃初二年(221年),30歲的曹植被封安鄉侯,邑八百戶,當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徒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將曹植邑增加五百戶;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植在文、明二帝執政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被封陳王。所以曹植雖在政治上不被重用,但在物質生活方面還是很不錯的。





讀史如品茶


說起曹植,很多人腦海中的印象就是一個才高八斗的風流才子,但其實,曹植的政治手腕、野心和魄力,一點都不比曹丕遜色。在他和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時,他先是結交曹操身邊的秘書楊修,後又拉攏曹操手下的鷹犬丁儀兄弟,還和曹彰的關係搞得非常好,他的岳父,是名士崔琰,豪門士族的領銜人物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曹植相當於既得到豪門士族的支持,又有實力最強大的藩王做後盾,在中央還有楊修和丁儀兄弟幫他出謀劃策討好曹操,也正因為此,他曾一度壓得曹丕都快喘不過氣。只不過後來,崔琰和楊修因得罪曹操被殺,導致曹植失去豪門士族的支持,否則,在曹操死後,他完全可以和曹丕鬥上一鬥。

等到曹丕繼位後,對於這位強大的政治對手,自然是欲除而後快。他先是將曹植最重要的盟友曹彰,通過明升暗降的形式將其兵權解除,然後又讓曹彰離開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居住,並派人嚴密監視曹彰,後來沒多久,曹彰就莫名其妙的暴斃於府邸中。

接著,曹丕又開始清算丁儀兄弟,他藉口丁儀兄弟在曹操去世期間喝酒作樂,是為對曹操大不敬,要求丁儀兄弟自殺謝罪,但丁儀兄弟不想自殺,於是便找與曹丕關係非常好的夏侯尚為其求情,但夏侯尚的求情並沒有改變曹丕的主意。隨後,曹丕見丁儀兄弟不肯自殺,便直接派人將他們及全家男子全部殺死。



在剪除完曹植的羽翼後,曹丕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對曹植下手。曹植知道曹丕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寫下一首詩,以勸說曹丕放過自己。這首詩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七步詩,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後,在卞太后的勸阻下,曹丕最終沒能殺掉曹植,只是將他趕出京城,貶為安鄉侯,讓其以後只能呆在封地活動。曹丕對曹植有多苛刻呢?當時曹植作為曹丕的親弟弟,正兒八經的皇族子弟,結果其封地食邑只有區區八百戶。要知道當年蕭何、曹參等人的食邑,都是萬戶以上,就是張良那又小又窮的留縣,食邑也有近兩千戶,曹植的封地實在太過寒磣。

然而,就是這樣的曹植,曹丕仍然不放心,僅僅只過了半年,曹丕又將曹植改封為鄄城侯,將其河北趕到山東的一個小縣城。當時的曹植有多慘,史書上是這樣說的:“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

翻譯一下就是:曹丕對曹植非常嚴苛峻迫,他給曹植安排的幕僚和下屬都是最下等的庸才,所配的護衛士兵也都是些老弱殘兵,總共加強不超過兩百人。並且,因為曹植以前犯下過錯,所以其生活待遇樣樣都減少半數。



可以說,這次改封成為曹植一生重要的轉折點,他正式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但也是從此時開始,曹植的詩歌,開始發生明顯變化,而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佳作,都是在這以後創作出來的。

一年後,由於卞太后的強烈要求,再加上曹丕看曹植也還算老實規矩,便將曹植由鄄城侯升遷為鄄城王,食邑增加到二千五百戶,算是對曹植的格外開恩。這一年,曹植31歲,在他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提筆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洛神賦》,也暗示自己昔日的理想和追求從此破滅,餘生只會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

不久,曹丕又將曹植改封為雍丘王,讓他從遙遠的山東回到河南,也算離家近了一些,但其食邑保持不變。直到兩年後,曹丕南征孫權歸來,路過雍丘,特意去和曹植見了一面。

或許是因為此次南征孫權大敗而歸,讓曹丕有些心灰意冷,希望能夠得到親情的安慰,又或許是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曹丕這番和曹植見面,顯得格外溫存,兩人一邊喝酒一邊徹夜長談,似乎又回到當初兩兄弟攜手共進的日子,這也是曹操去世後,兩兄弟唯一的一次溫存畫面。這次見面結束後,曹丕特意給曹植增加了五百戶食邑。



半年後,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或許是因為當初和曹丕的那次見面,讓曹植心中的激情再次點燃,所以他當即上書曹叡,希望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國家出一份力。曹植在書中慷慨激昂,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曹叡卻還是不太放心這個叔叔,所以他只是對曹植的愛國之心給予口頭上的嘉獎。

等到曹叡執政後期,由於曹休曹真的去世,曹氏宗族再也找不出一個可以挑起大梁的人物,並且在司馬懿等豪門士族的擠壓下,曹氏皇族已經弱到岌岌可危的地步,曹植很快發現了這個隱患,便再次鼓起勇氣,上書曹叡,總而言之,自己的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以信嗎?親人會對權力造成威脅,難道外人就不會嗎?我們曹氏是不是太過防範自己親人了呢?

但可惜的是,曹叡看著曹植的上書,只認為他是被閒置得太久,想急切出山才這樣誇大曹氏的危機,所以最後仍然對曹植的請求置之不理。這一次,曹植是真的心灰意冷,所以很快就鬱鬱而終,享年4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