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的生母身份高贵,为何雍正却将皇位传给出身较低的乾隆?

念念旧!


弘时自己不争气,还连累了母亲。与《甄嬛传》里所刻画的齐二妃形象完全不同,历史上真正的雍正帝齐妃李氏曾相当受宠,当年其地位也长期在孝圣宪太后之上。不过很可惜,齐妃被自己不争气的父亲和儿子连累失宠。而其子弘时言行失当被雍正帝胤禛厌恶,储君之位落到了弘历身上。

弘时为何争不过弘历呢?

第一,齐妃李氏失宠,而熹妃钮钴禄氏后来居上成为宠妃;

第二,弘时的资质的确不如弘历。


胤禛潜邸时期,弘时的生母李氏为侧福晋,先后位为胤禛生育三子一女,可谓相当受宠。胤禛登基后李氏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与年妃。相对来说,钮钴禄氏潜邸时只不过是胤禛的侍妾,入宫封熹妃初期,地位也在齐妃之下。

然而可能真的是“生子贵精不贵多”,李氏多子但质量不行,两个儿子早夭,唯一剩下的儿子弘时资质平庸碌碌无为,并不得雍正帝欢心。反而熹妃钮钴禄氏生育的弘历虽然年幼,却聪慧异常,甚至得到了康熙帝玄烨的称赞。


所谓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李氏在后宫受宠,但之后其父亲被贬,其子弘时因行为不检而被雍正帝斥责,削宗籍除玉牒。李氏母子骤然失宠,在宫廷的地位一落千丈。

再看看钮钴禄氏,虽然潜邸时只不过是名侍妾,但好在其子弘历争气,康熙帝子嗣众多却也对弘历青眼有加,并单独召见了钮钴禄氏,称赞她是有福之人——胤禛登基之后,钮钴禄氏由侍妾直接封妃也是最好的证明。

更何况,弘时之母李氏虽然受宠,但与钮钴禄氏相比终究是汉军出身,清朝首重满洲,这也是李氏母子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如果比较出身的话,齐妃李氏还未必能与满洲八大姓之一钮钴禄氏相比。


澹奕


弘时是雍正帝三子,也是实际上的长子,生母齐妃颇受宠爱。按理来说,弘时应该比弘历更有资格继承帝位。可由于行为不检,言语悖逆,被削除宗籍,连生母都受到了牵连。

弘时弘历 出身对比

雍正帝子嗣不多,成年皇子仅有四位,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乾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曕。弘瞻年纪最小,雍正驾崩时年仅3岁。弘历与弘昼同一年出生,弘时比这两个弟弟大7岁,是名副其实的大哥。

弘时生母齐妃李氏是知府李文烨之女,18岁嫁给四贝勒胤禛为侧福晋,婚后深得宠爱,育有三子一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继位为帝,齐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和年贵妃,位居第三把交椅。弘历生母熹妃钮祜禄氏是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3岁以格格的身份入四贝勒府,旗下格格相当于粗使丫鬟,这个身份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弘历12岁那年才晋封为熹妃。

弘时败笔 站错队伍

若按出身来论,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当属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的嫡子弘晖,可惜8岁夭折。其次是年贵妃所生的三位皇子福宜,福惠,福沛,只可惜全都未能存活。弘时生母齐妃比弘历生母熹妃地位要高,加上又是实际上的长子,看上去应该比弘历更具竞争力。但实际上,皇子出身高贵与否只是择立储君的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古代立储无非立嫡,立长,立贤三种类型,清朝侧重于立贤,也就是说皇子的资质天赋才是立储的必选项。弘时最大的过错在于和八叔允禩过于亲密,以致于受到雍正帝的质疑。

《雍正王朝》中,弘时受老八允禩挑唆,不折手段争夺帝位,引发了雍正帝对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事件的担忧。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度上演,也为了给未来储君铺平道路,雍正不惜亲手毒杀了弘时。虽不清楚历史上是否真有毒杀弘时之事,但从雍正颁发的上谕来看,弘时与允禩一党有所勾结则是铁定无疑的事实,以致于弘时24岁便早早亡故。

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上谕

野史传闻 继位原因

至于弘历的身世,野史传闻雍正做皇子时在木兰围场狩猎喝下鹿血,鹿血性热壮阳,而狩猎一向不携带嫔妾,于是由苏位太监临时找来一位奇丑无比的李姓宫女承幸,就此怀上龙种。几个月后,宫女腹大如鼓,康熙帝偶然获悉,龙颜大怒,严查之下才知道是四阿哥胤禛做的好事。宫女临盆之际,为了不玷污宫殿,指定一马厩令其产子,于是生下了弘历。弘历天姿聪颖,知书识礼,深得康熙帝喜爱,把他接入宫中亲自教养。雍正自然也就对弘历另眼相看,即位之初就视为储君,着重培养,多次派他代为祭陵,祭宗庙社稷。弘历不负厚望,十分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差使。

综上所述,尽管弘时的出身要高于弘历,但两人资质悬殊,特别是弘时因站错队伍,受到雍正帝严谴。即便不死,继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弘时被削除宗籍后,生母齐妃也受到牵连,尽失恩宠。而熹妃却母凭子贵,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以86岁高龄谢世,成为清朝最长寿,最富贵的皇太后。


历史茶坊


没有政治头脑的弘时,就是生母再牛也白搭。有些底线是不可触碰的,弘时却碰了。

雍正立十二岁的弘历为储,而不利长子弘时,还得从康熙晚年废储开始。康熙的这一做法,引起了著名的“九子夺嫡”。最终笑到最后的是胤禛,也就是雍正。而在这一斗争中坚持最久的是八王爷,所以八王爷最后也落了个被圈禁的结局。

弘时因为是皇长子,所以也妄想在“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下抢得皇位。然而,没有政治头脑的他,居然选择了和八王爷站在一起。当八王爷以失败告终的时候,弘时就固定了他的结局。

虽然在电视剧里演绎的是雍正这个深有计谋且心肠狠毒的“四爷”,为了让弘历顺利继位,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弘时赐死了。但是,《清史稿》里记载,弘时是被过继给了和硕廉亲王。当然,最终还是暴毙而亡,具体找不到记载。

<strong>


情义小昭


弘时的生母很高贵吗?根据《甄嬛传》描述的情行,弘时的额娘齐妃行为举止非但不高贵,还是一个说话没轻重,办事没头脑,装扮不知趣的二妃,其父李知府更是个因贪腐被雍正抄家的罪臣。

弘时比弘历优越的地方,只不过是有个当皇后的养母,弘历的养母是一个贵妃罢了。

无论是皇后如何管教,怎奈弘时的脑子就是他亲妈齐二妃的翻版,四弟弘历随便的几句话,他就敢去他皇阿玛雍正那里为其最恨的八叔,最忌讳的十四叔等人说情!

本人认为雍正心里面完全明白弘时肯定是在皇后被禁足,暂时顾不上这个养子之时,受到了弘历的挑动,才去找他说这些话的。可还是更加感觉到弘时无能,根本担不起大清这份大业,索性将计就计,将他送给他八叔当儿子去了,这也是为日后弘历接班,排除了一个重大的阻力吧。



爱咖啡的大妈


高贵皇子弘时上演夺位大计,为何最后惨遭削籍,输给了乾隆?

喜欢看宫廷电视剧的朋友们,可能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关于皇位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各位皇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争相让父亲多看自己一眼,为自己的日后的夺权之路铺下基石。更多的时候,皇子们自身的素质,其实并不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结合多个因素来看。今天我们想为大家介绍这位人物就是,弘时。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都会比较的好奇,弘时为啥没有如愿得到皇位,最后雍正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乾隆呢?

弘时作为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出身于世家的千金小姐,娘家的后台就比较的硬,而且弘时的母亲齐妃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雍正的宠幸,齐妃一共为雍正生下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两个皇子由于身体疾病早早去世,只剩下了弘时和他的姐姐。于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重任,就落到了弘时的身上。

弘时无缘于皇位,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其实还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其实弘时的天赋并不算是很高,他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神童,也不是连夜苦读的勤奋者,在众多优秀的皇子中,显得太过于平庸和普通了,人们总是会拿天赋异禀的弘历去和弘时比较,其中显示出来的差距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虽然我们之前也提到,个人的能力也只是争夺皇位中的一个因素,但是我们换个角度说,能力应该是最基础的一个入门的条件吧!倘若能力不强,那怎么能够管理好一个国家嘞?

弘历和弘时的不同就在于弘历是属于那种在人群中,就可以做到自带光芒的那种人,而弘时则就是淹没在人群中的一个无声者。纵然弘历的出身可能比不上弘时,但是弘历自带光芒,完全不需要借助母亲那一方的力量,就可以达到很多自己预期制定的目标,弘历自己就是自己的后台背景,说起他的上位之路,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励志的元素在里面。

另外在弘时的人生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缺乏敏锐的觉察意识,很难看清楚到底应该站在哪个阵营,应该尽力去拉拢哪一帮人,才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事情。弘时做事情带有着一些盲目性,没有弘历那么坚定不怀疑,缺乏着一些冒险精神,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造就了他这种有些缺乏危机感的性格。弘时选择站在了允禩的队伍里,然后自身的设计和构想也不是很清晰,一被人劝,就会很激动。弘时在允禩的教育唆使下,开始展开激烈的皇位斗争。一般皇帝都还没驾崩之前,皇子们关于皇位的抢夺,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以暗斗为主基调的,明争的部分还不敢直接拿到台面上的。雍正在得知弘时的意图之后,肯定不会很开心,兄弟之间争来争去,还没有个底线,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么,最后弘时被雍正下令削籍。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汉人王朝一向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清代并没有形成这个传统,汉化最高的康熙皇帝本来想传位给太子胤礽,但太子不争气,加上康熙在位六十年,时间太长,变数太多。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就彻底被抛弃了。



子凭母贵,说的是立储君时皇帝会考虑皇子的出身,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嫡长子继承制。母凭子贵,是皇子一旦继承帝位,母亲自然也就成为太后娘娘了。弘时生母身份高贵是立储时考虑的因素,前提是君主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经过“九子夺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把嫡长子继承制放在眼里,因为要是按照这个制度,得到皇位的就是他二哥了。所以这个因素当然不会影响储君的选择了。



弘时与弘历争位,能够做出决定的只有雍正,他在选择弘历的时候肯定考虑到两人的才能和品行。再加上弘历本就是康熙皇帝心仪之人,更是给他加了大大的分数。弘时之败不在于他有多强,而在于对手弘历更好。我想如果我是雍正皇帝也会选择弘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